您的位置首页  衢州

衢州父子接力四十载“点亮”龙游夜生活——乡村放映员的坚守2017年1月27日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1-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成效也是看得见的。今年,龙游县两届戏曲电影节共接待观影人次8万余人,截至今年十月,龙游县公益电影观影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左右。

紧紧拧成一股绳

庙下乡庙上新村村夏国侦兼任这个地区的放映员,他说,庙下乡如今剩下的多数是老人,青壮年出门打工,孩子出外求学,老人们十分寂寞,加之山崎岖,串门不便。因此,看电影成了老人们每个月最重要的,他们在上沟通着家长里短,温馨的氛围在银幕前弥漫。多放映一些老人们最想看的戏曲片、抗战片,无疑能极大提高他们晚年的文化生活质量。

光与影: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把“看电影”当成一种习惯。根据全省统一部署,龙游县结合文化礼堂等基础设施,将流动放映由户外向室内、由流动向固定发展。今年,龙游县在人流集中的小区、广场、工业园区及16个文化礼堂设立了固定放映点,每月固定日期、时间进行放映。“过去看公益电影要看‘’,现在固定了每个月就是那么几天、就是这个地点,你来,就有电影看。”该县文广新局广电科科长付丽萍说。最近,她还鼓励老何他们积极对接商业广告,放在影片开头,帮助放映员“增收”。她说,现在对于公益服务也要学会“放手”,让放映员们习惯在市场里“游泳”。

浙江在线12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董小易通讯员方玉林付丽萍)暮色四合中,喧闹的文化礼堂安静下来,伴随着机器“吱吱呀呀”的转动,一个与寻常乡村生活迥异的光影世界,就此打开。这是乡村电影人的荣光事业。

掀起县城新潮流

开在乡间小上

不仅是在偏远山区,如今在龙游县城里,看一场“露天电影”也成了新的时尚。何平说,前两天父子俩去市民菜市场放电影,架子搭起来了以后才发现放错了地点,正准备撤掉架子,却被附近的老百姓团团围住了,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你们不要走,我们好久没有看露天电影了”,“当年看露天电影的时候还是小姑娘,现在我都当奶奶了”,硬是把老何父子留下了。看到这样热火朝天的景象,老何是喜在心里的。此外,公益电影放映也是重要的宣传平台,不少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禁毒禁赌、安全生产的宣传片,都通过这个平台抵达老百姓心中。

电影开场前的间隙,老何跟我聊起了自己为何成立公司、提高服务质量的故事。他掰着手指算了算,在过去40多年里,他放映过的电影已经超过了2万场,平均每天就要放0.7场。从1973年入行成为塔石的电影放映员,老何经历过电影最受欢迎的七八十年代,也经历过电影逐渐萧条的九十年代,最的时期,老何一个人从诸暨、兰溪、金华等地,扛着七八十斤重的坐车回龙游,再挨个找地方放。直到2008年,国家推行“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初,广大农村每月每村至少放映一场电影),龙游县有关部门开始向个体放映队购买服务进行公益放映,老何的日子才好过些,车子买了起来,房子也盖了起来。这四十年吃过许多苦,但老何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份钟爱的事业。不过,他更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立“电影公司”。

老何父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淳朴、踏实。老何黑黑瘦瘦的,笑起来没了眼睛,一双饱经风霜的手,和电影放映机打了40多年的交道。儿子何平则是个娃娃脸,一点也看不出有40多岁了,笑起来十分腼腆。为了帮老爸减轻负担,何平和老爸一起放电影,一晃已经有二十几个年头了。这个父子放映队,在龙游当地是小有名气的。

光影,是一束梦想之光。它用一块银幕为山乡人们打开世界之窗,孩童的未来憧憬。本期人文周刊聚焦“乡镇光影新力量”,关注那些为乡村夜生活带去光亮的人和事,他们是乡村放映员,是影院缔造者,他们以一己之力“点亮”一方百姓的世界,成为我省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篷车:

其实,早在去年底参加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的“深化农村电影体制专项培训活动”上,老何就意识到,农村电影放映存在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服务质量下降,放映员的素质也跟不上,这对他的思想触动挺大的。他明白,要在这个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关键还是得从自己做起,提升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啊!于是,他决定和儿子一起注册“何氏电影公司”,将龙游八支放映队全部纳入公司的运营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根据他对龙游县当地乡民观影习惯的了解,托人制作了详细的标书,与其他三家单位一起竞争标的。

“小喇叭”的宣传还挺管用的,当“大篷车”开回文化礼堂的时候,已经有不少村民等在礼堂门口了,一下把老何父子包围了。相熟多年的村民,一上来就问这对父子:“饭吃了吗?没吃到我们家去吃!”也有人关心晚上的片子,“今天的片子好不好看啊?下次你们准备带什么片子过来?”一个叫刘竹有的村民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儿地夸老何父子:“何师傅父子的服务态度特别好,夏天的时候,他们会给我们拿电扇、送开水,服务很周到的,现在宣传也比过去到位多了。”

形式多样的公益电影放映活动热热闹闹地展开。针对农村中留守老人较多,且老多偏爱戏曲片的情况,老何在今年端午节、重阳节一口气策划了两届戏曲电影节。像《西厢记》《五女拜寿》等经典戏剧片走进了敬老院、农村文化礼堂,深受老人们的欢迎。“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这么专业的戏曲表演了,经典的传统戏曲特别让人怀旧,真过瘾。放映三天太少了,放十天我也会来看。”村民白大伯这样评价戏曲电影节。

庙下乡位于龙游县南部山区,乡里最偏远的行政村名叫浙源里村。驱车从龙游县城前往,还要开上一个小时的盘山公。即使是这样的山里,一个月也会放映一场电影,放完电影,放映员要摸黑开盘山公下山回家,到家常常是半夜十一二点。今年,除了“一个村一月一场电影”的放映服务外,龙游县戏曲电影节走进了庙下乡的龙南敬老院,为他们量身定制公益电影服务,让当地的老年人十分欢喜。

每一个入夜时分,是村民们下班回家的时候,而老何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不过,老何很习惯这样的日子,这份电影放映员的工作,他干了43年。这43年里,他在待过,也做过个体户,只有今年有些不一样——今年,老何和儿子成立了何氏电影公司,整合管理全县8支放映队伍,一年至少在全县乡镇放映3100场电影。

晚霞满天,月上梢头,繁星闪烁,小喇叭里播放着欢快的声音,何氏父子放映电影的“大篷车”,又要上了。

这是一个普通的冬日傍晚。下午4时不到,62岁的何渭奎就已经吃好了晚饭,他和儿子何平一一清点好小面包车上的物品(三十多张塑料凳,一台放映机、银幕和银幕架,宣传等),从龙游县塔石镇何明村的家里出发,去镇上的莲塘村文化礼堂放电影。初冬的天,黑得有些早,当老何父子挂起银幕、码好凳子、调试好放映机再向外望的时候,夜幕四合,繁星低垂,村里炊烟袅袅。夜里的农村不比城市的万家灯火,当这里完全暗下来后,远近都能看见文化礼堂里透出的温暖光亮。

结果下来,何氏电影公司在放映经验、服务承诺上都取得不错的分数,最终成功拿下了标的。中标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是老何身上的担子也挺重的。以前只要管好自己一年300余场的放映任务就行了,现在要全年3100场放映服务的质量,谈何容易!老何清楚,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我觉得有几个关键,一个是设备,我们放映的画面要更亮更清晰。第二个是片源,我们要准备更多符合老百姓需求的片子。第三个是,过去单纯地进行公益放映已经满足不了老百姓了,我想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让老百姓把看电影当做节日,把氛围带动起来。”

2015年,为了改变过去电影放映公共服务“只管自己放、放给空地看”的现象,努力让电影放映服务跟上市场的需求,浙江率先在金华、衢州、丽水等地实施放映机制的公开招标试点,明确了对放映服务承接者的要求。今年年初,这种方式在全省全面铺开,龙游县也不例外。金华一家电影公司想试水龙游市场,这让老何有点着急:如果没有成熟的想法、强大的团队,父子俩怎么去和一家公司抗衡?这饭碗岂不是要丢了?老何失眠了,烟量也大了。

从过去的只要完成放映任务即可,到现在把每个老百姓的观影意见、口碑放在心里,从过去的“个体户”单打独斗,到现在成立公司规范化运营,老何身上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农村电影体制试点省份,在浙江,如今像老何一样把电影放映做细到一张凳子、一杯水的服务上的放映员,正在逐渐增多。到底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变化发生?带着这样的好奇,记者走进了龙游县,跟随老何父子下乡放电影去。

八支队:

播映的片子也更符合老百姓口味了。前两年,老何拿片源都得往衢州市里的电影公司跑,自己还没有挑选余地;2014年开始,浙江省启动发行机制,像老何这样的放映员,只要打开网页选择老百姓最想看的片子,就能直接向省农村电影院线订购片源了,购片成本都由买单。他把硬盘寄过去,不出5个工作日,对方就会把片源寄到他手里。

有一句话,老何一直挂在嘴边:“放映员是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的,我们的职责,就是把一部作品好、放好,这一直是我的和服务旨。”在这样的服务旨下,过去龙游县八支分散的放映队伍正在拧成一股“合力”。“成立公司有很多好处。一是规范化管理了,放映员开始关心自己的服务质量、老百姓的口碑。二是大家团结起来,可以干过去单打独斗无法做到的事情,比如说戏曲电影节、红色电影周这样的活动,这既丰富了服务内容,也扩大了我们的品牌影响力。其实,只要有心,就能把服务质量搞上去。”老何说。

前不久,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座谈会在宁波余姚举行。会上,国家相关部门及业界专家均认为,自2013年浙江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农村电影发行放映试点省以来,浙江从体制机制、业态培育、监督体系等多方面大胆,取得了丰硕成效,初步解决了农村电影观影人次下降、公益放映社会效益减弱、农村电影队伍素质跟不上等诸多问题,为全国农村电影放映探索出“浙江模式”。

合约签订后,老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采购了一批全新的塑料凳,这些凳子又大又舒适,能让乡民坐得更舒服,今后放映队的“大篷车”开到哪,凳子就背到哪;放映设备的灯泡、幕布等易耗品也全都换了新的,今后还会根据使用年限定期更换,因为这些都是提高观影体验的关键。此外,根据年度放映计划,老何结合新增的固定放映点调整了场次,受欢迎的地方多放一些,冷门的地方少放一些;放映规范也进行了统一,比如映前要进行宣传告知,凳子要摆放整齐等等。

布置完莲塘村文化礼堂,老何喊我坐上他的“大篷车”,开上了乡间小。“上干啥去?”“做宣传!”“大篷车”车顶上,绑着一个红色高音喇叭,不断播放着播映通知:“今天晚上,在莲塘村文化礼堂放映电影《血色刀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另一边,老何熟练地打开微信,把小喇叭宣传过程成“小视频”放到群里。这个群是今年年初建起来的,群里都是放映人员和龙游县文广局的工作人员,从桌椅的整齐、到群众的反馈,再到放映结束后放映员是否安全到家,这些都要一一汇报到群里。老何说,这样做是为了方便相互监督工作有没有到位。

作为农村电影试点省份,浙江在公益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提质增效,锐意探索公益放映与市场结合、均等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兼顾的多种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