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吹响人才强校“集结号2017年1月29日
氛围暖
平台展身手
筑巢才能引凤。对“加盟”人才开出的优厚待遇,搭建的良好平台,引得人才接踵而来。仅2013年,就有51名博士“加盟”。
车磊博士2007年毕业于日本国立金泽大学,2011年回国后选择了湖州师院。“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学校政策的灵活性给了我很大的发展空间。”2013年,车磊团队成功研制了“病死害动物热解炭化炉”及动物热解炭化技术,目前已在湖州市病死害动物处置中心投入使用。
“学校对人才高度重视,为我们这批新博士解决住房问题,这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老师来说无疑有巨大的吸引力。”2013年浙江湖州师院引进的博士谢建平说。
李庆峰博士2008年从回国后选择来湖州师院工作。“湖州是个好地方,好,人也好,很适合生活。”他说气候宜人、安静休闲的滨湖小城湖州和的法兰克福很像,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浮躁,是个简单生活、潜心学术的好地方。更重要的是,学校求贤若渴的诚挚让他排除了众多国内一流高校的选项,欣然安家湖州。
人才问题,是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与“985”、“211”高校相比,地方高校显然处于劣势,不但难以吸引人才,而且现有人才流失也日趋严重,这已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湖州师范学院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治校”四大战略之首,积极探索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新。
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刘剑虹
湖州师院校长胡璋剑说,“针对人才的培养和提升,我们还推出了几项措施。比如鼓励和支持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院校访学深造,到2015年专任教师中3个月以上出国(境)访学经历教师将达到18%以上。”
政策接地气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立足湖州的地方高校,必须积极探索符合校情的师资队伍建设新子。”
学校不仅要引进人才,还要为人才培养提升创造良好氛围。刘剑虹说:“人才引进工作不是人才报到了就结束,要关注头三年。头三年是人才适应关键期,要面对水土不服、社会关系短缺、生活方式改变等问题。我们一定要为这些新来者熟悉学校、熟悉地方、融入组织、安居乐业,做更多细致工作。比如在建设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时,多听听这些老师的想法,尽量为他们量身定制。”
2013年12月底,湖州师院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吹响了人才强校的“集结号”。今后几年,学校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引培并举、全面提高”,努力实现到2020年,在硕士点学科形成以“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等高端领军人才为标志的人才高峰,在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形成独特的人才资源体系。
对于湖州师院来说,“人才强校”的首要任务是引进人才。“近年来,我们一直围绕着让教职工安居乐业做文章,根据湖州的区域特点,放大对房子问题的认识,使其成为我校引进人才、稳定教师的一把钥匙。”湖州师院党委刘剑虹表示。为此,湖州师院做了很多努力,首先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团购了商品房150套,为引进人才预留;建造青年教工公寓、争取市里公租房。在经费方面,按照引进人才类别,除给予70140平方米不等住房外,另给予人才安家费3万15万元、科研启动费4万20万元。
相对于物质保障,对于科研型人才更具吸引力的是学校提供的平台支持。学校克服种种困难,尽力为引进的科研人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并努力为他们创造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展示的机会。2013年10月,为了能让青年博士有一个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学校专门成立了“青年博士联谊会”。
谢建平在浙江大学物理系完成硕博连读后,赴日本东京理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项目研究,其科研运用于LED灯、太阳能电池和发电等多个领域。2013年博士后出站后,他选择了“加盟”湖州师院,成为同年“落户”该校的51名博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