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穿山边防检查站践行焦裕禄精神服务经济建设
宁波穿山港区,从蹒跚起步到一鸣惊人,不过短短10年时间。
2004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11万标箱;2008年,一跃而至360万标箱;2013年,突破700万标箱,占据整个宁波—舟山港集装箱业务的“半壁江山”。
十年磨一剑。
是什么力量创造了神奇的“穿山速度”?如果说,坐拥国内屈指可数的深水良港是穿山港区“天生丽质”,那么,已守护她整整10个春秋的浙江公安边防总队穿山边防检查站,则为其“美丽成长”添加了安全设置和速度引擎。
穿山坳里苦练“精气神”
“北仑区最偏远的镇是白峰镇,穿山港就在白峰镇最偏远的一个小山坳。”到现在,穿山边检站的战士向别人介绍穿山港时还会这么说。
穿山边检站前身为浙江公安边防总队穿山边检执勤组,2008年正式建站,当时全部家底只有3万元。至今,穿山边检站参谋长楼阳春回忆起来仍感慨万千:“那时营房尚未开工建设,全站20多名官兵挤在几间旧民房里。如果不是大门上几个歪歪扭扭的油漆标识,没有人会知道这里是一处部队营区。”
“屋子逢雨必漏。夏日,山蚊见人就叮,裸露的地方都是红疹。”这还不是最困难的,通讯才是最大的问题。执勤业务一科科长王丰告诉记者,由于驻地过于偏远,手机信号非常弱,官兵们想打个电话,只有爬上屋顶,把手机高高举过头顶才能勉强打通。每到傍晚下班时间,一座座“手臂信号塔”就成了亲情、爱情的接收站。“每一个字靠喊才能听明白,说了挺长时间,其实才听清几句话!”
“女朋友周末来看我,从绍兴市区离我们这里不到150公里的路程,她却要转4班车,花上大半天时间。到了才发现,这里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没停留多久,又得坐车到北仑找住处。”检查员小徐在谈到与女友相见之难时有些无奈,“女朋友连着跑了几次后就没劲儿了,吹了。”
如今的穿山边检站已经有些规模,但相较周边仍显“寒酸”:近百名官兵仍蜗居于租用的职工宿舍里。而此时的穿山港区,已经从单一的集装箱吞吐基地变为发展迅速的综合型港区。
艰苦的环境往往能催熟人的心灵和意志。来自温州的“富二代”小陈,经历了从“逃一样想离开”到“舍不得走”的过程。在走出大山的前夜,他抱着方向盘哭了整整一夜。小陈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体会到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