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丽水

丽江得名考:“金生丽水”源流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3-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丽江一名的来源,主要有两说:一为因金沙江“源出吐蕃界犁牛石下,名犁水,讹‘犁’为‘丽’”,故名丽江;二为金沙江因出产沙金,以“金生丽水”,故“古名丽水”,得名丽江。探讨上述两说,需对两个问题进行辩证,即“金生丽水”的源流和“讹‘犁’为‘丽’”的历史。丽江一名的来源,主要有两说:一为因金沙江“源出吐蕃界犁牛石下,名犁水,讹‘犁’为‘丽’”,故名丽江;二为金沙江因出产沙金,以“金生丽水”,故“古名丽水”,得名丽江。探讨上述两说,需对两个问题进行辩证,即“金生丽水”的源流和“讹‘犁’为‘丽’”的历史。

  有人认为:“‘金生丽水’,既可以说表达的是一种古人对地理的认识,又可以说是之说的观点。一般情况下,金矿都在河流附近,而按照家的之说,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大要素构成的,各要素之间有的关系,金克木而生水。”(《趣说千字文·望于江湖》)。

  以上说法是否成立呢?《辞海》“”条这样解释:“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战国时代,‘’说颇为流行,并出现‘相生相胜’理论。‘相生’意味着相互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胜’即‘相克’,意味着互相,如‘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等。”可见,按之说是“金生水”,即金这种物质生成水,而“金生丽水”之意为“丽水生金””或“金生于丽水”,可见之说“金生水”与“金生丽水”并不是一回事。“金生丽水”不是之说,而是地理概念。

  《韩非子·内储说上》:“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辄辜磔于市。甚众,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大罪莫重辜磔于市,犹不止者,不必得也。故今有于此,曰:‘予汝天下而杀汝身。’庸人不为也。夫有天下,大利也,犹不为者,知必死。故不必得也,则虽辜磔,窃金不止;知必死,则有天下不为也。”“是以丽水之金不守,而积泽之火不救。”(意思是说:战国时荆国即楚国南部,丽水之中生金,很多老百姓偷偷到丽水中淘沙采金。虽然下达了,不准偷采,对偷采者肢解并弃之于市(古代),杀了很多人,但仍然不住。)荆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楚国的旧称或别称,周成王时,追封前代功臣的后代,于是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在荆山一带(今湖北西部)建立了荆国,建都于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春秋时期,荆国迁都至郢,改国号为楚,战国时期再次迁都到寿春。春秋时云南地区属荆国(楚国)后方之地,亦即“荆南之地”。

  《新纂云南通志》转引韩非子:《十过篇》:“尧有天下,其地南至交趾”,师范:“‘黄帝子昌意降居若水’,注:若水今金沙江”。

  倪蜕辑《滇云历年传·云南事略》:“商周时滇云为贡献之国可知矣。”《国语·郑语》:“叔熊逃难于濮而蛮。”《史记·西南夷列传》:“楚威王时使将军庄⻊乔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乔至滇池……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史学家徐中舒先生认为,庄⻊乔入滇是为了楚国对其西部黄金开采及东运的垄断。方国瑜先生考证指出:“其可以确定早期中、印交通的实物资料,则有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琉璃珠、长沙发掘报告载料珠二件,即琉璃耳珰,应是由身毒国输入……但此物称为beryl(宝石)的译音,亦即最先自身毒国输入。”(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云南处于中印交通的大通道上,这条道是商人、马帮走出来的,“推论中印交通不仅在春秋战国,或始于周初叶(公元前11世纪)。诸家所的资料未必尽确,且有任意比附之嫌;但中印两国文化发达甚早,已在远古声闻相通为意中事”(同上)。

  在此应该对以往所说秦开五尺道、汉开南夷道有新的认识——即中印交通早在远古就已由人马走出,形成道,而秦、汉则在此基础上加宽、改善而已;那种认为古代云南闭塞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故诸子百家对金沙江(若水)产金了解甚详,用以阐明采金之禁,而不能止,法不责众的观点;故韩非子所说“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应在今云南丽江之地。

  唐李绰《尚书故实》和韦绚《刘宾客嘉话录》等书中载:南朝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令殷铁石在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1000个字,供皇子们学习书法之用,其中有“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句。显然是殷铁石熟记《韩非子·内储说上》“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的名句,故从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字时,选取了此“金生丽水”四字,与“玉出昆冈”相对,说明战国时“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是源,南朝“金生丽水”是流。以南朝的疆域来看,南齐高帝建元元年至和帝中兴二年(480~502年),丽江地区属云南郡东姑复、西姑复县境,当时金沙江产金,早有《韩非子·内储说上》“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名著的记载,南齐时人们亦已熟知,故《千字文》“金生丽水”,既是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之说,又是对金沙江产金的进一步确认。由此可知,早在唐代南诏“西开寻传”、于伊洛瓦底江上游左岸一带设丽水节度之前,春秋战国时已有“丽水之中生金”之说,又有南齐时“金生丽水”之说。明崇祯十年(1637年)刻印、被称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古代不朽的科技宏著”的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金多出西南”,“水金多者出云南金沙江(古名丽水),此水源出吐蕃,绕流丽江府,至于北胜州,回环五百余里,出金者有数截。”明代程登吉《幼学琼林》亦云:“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这里的“丽水”是指金沙江,“朱提”是指昭通的朱提山。以上史料说明,“丽水之中生金”和“金生丽水”中的“丽水”,不是指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也不是指唐代才得名的浙江省丽水县,而是指云南省之金沙江“一名丽水者是也”。也就是说,在元代定丽江之前,丽水已是金沙江的古称。《元一统志》说:“金沙江,古丽水也,今亦名丽江……源出吐蕃共陇川犁牛石下,亦谓之犁牛河”。《丽江府志》亦说:“元时始改丽江,其曰丽江者,则以产沙金得名金江,即古若水,一名丽水者是也”。

  唐南诏刻于唐大历元年(766年)的《南诏德化碑》载:“西开寻传,禄郫出丽水之金;北接阳山,会川收瑟瑟之宝。”樊绰《云南志》卷四说:“寻传蛮,阁罗凤所讨定也。”方国瑜先生《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丽水节度·丽水城》载:“樊志卷六曰:‘丽水城,寻传大川城在水东。’是知丽水城一名寻传大川城,在水之东也。按:丽水城即大金沙江,亦即伊洛瓦底江。”“而丽水节度所管,则主要为寻传部族所居也。阁罗凤西开寻传,置丽水城镇摄,西接大小婆罗门,北接吐蕃,西南接骠国,其境界广阔。”“今克庆(克钦)即寻传部族遗裔,而自称准婆,即寻传或即寻博之误。”(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尤中先生考证亦认为:公元762年冬,阁罗凤率兵“西开寻传”,“直至今伊洛瓦底江西岸的祁鲜山(今甘高山)一带,将不同民族的众多部落都纳入了南诏的之下。”(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第157页)。因此,《南诏德化碑》所说寻传和丽水节度“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左岸”一带,不在丽江之地,是从“金生丽水”衍生出“禄郫出丽水之金”,用以南诏疆域物产之盛。

  据浙江省地勘局章启明《关于〈千字文〉中“金生丽水”的出处与找矿思考》一文说:“《千字文》中‘金生丽水’的‘丽水’指的即为浙江南遂昌一带。”“去年八月十六日,我在收看四台的节目《国宝档案》时,意外地收看到了一个信息:山西省某地出土了一件古代金饰品,系……元朝一个公主死后的随葬物品,刻有‘金的采矿地系浙江丽水’的文字。感到《千字文》的‘金生丽水’的文字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古代文人的。而且,坚定地认为《千字文》中的‘金生丽水’确是指浙江南部的丽水地区。(20世纪)60年代我在省物探大队二分队工作,当时分队地质人员曾对遂昌、龙泉一带的老硐进行过深入调查,这数百个老硐规范宏大,可能是古代经年累月采金矿留下的杰作。前不久,我又在有关资料上查得‘遂昌境内有唐至明代开采的金、银、铜矿遗址三十余处,砂硐数百个’。也了我的想法是对的。治岭头金矿曾被誉为‘江南金矿一枝花’,然与古人开采的金矿总量相较只是冰山一角。”此文认为,“金生丽水”的“丽水”指的是浙江遂昌、龙泉一带。

  一是“金生丽水”之源为春秋战国时代,定型于南朝,而丽水县得名均晚于此。如:《辞海·丽水》:“县名。在浙江省南部、瓯江中游。隋置括苍县,唐改丽水县。”丽水县一说为唐武德四年(621)置,故治在今丽水市莲都区境内,属括州。丽水市网《丽水市历史沿革》亦载:“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建处州,592年改为括州,607年改为永嘉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改为括州,779年改为处州。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处州,1359年改为安南府,随后改为处州府。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起,处州府辖丽水、龙泉、松阳、缙云、青田、遂昌、庆元、宣平、云和、景宁10县。”

  二是“丽水之中生金”和“金生丽水”都是指金生于丽水,人们在江水中淘取沙金,不是在遂昌、龙泉一带的矿山老硐中采矿。诚如章启章所说,元朝一个公主的随葬品上刻有“金的采矿地系浙江丽水”的文字,但这仅能说明在浙江丽水遂昌、龙泉一带的矿山中开采过金矿,与“丽水之中生金”和“金生丽水”,即从江水中淘取沙金,与在矿山中采金含意有别。而且,“遂昌境内有唐至明代开采的金、银、铜矿”的时间太晚,既晚于《韩非子·内储说上》“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也晚于南齐《千字文》“金生丽水”,故不能成为《千字文》“金生丽水”的出处。

  三是丽水县得名与金无关。《元和郡县志》载:“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名胜志》:“以县北七里有丽阳山,故以丽水为名”。《栝苍汇纪》:“县北七里有丽阳山,下环清溪,县名丽水以此。”

  以上说明,丽水县是因县北“有丽阳山”之“丽”和“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之水,组合并雅化而称“丽水”,与产金无关。且“金生丽水”起于春秋战国,定型于南朝,而丽水县之名,按《元和郡县志》为“隋开皇中”,或按《辞海》“唐改丽水县”,两个时间都太晚,不可能是春秋战国时“丽水之中生金”、南齐《千字文》中“金生丽水”的出处。

  综上所述,“金生丽水”之“丽水”,不是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也不是隋唐才得名的浙江省丽水县,而是云南省之金沙江“一名丽水者是也”;《元一统志》说:“金沙江,古丽水也,今亦名丽江……源出吐蕃共陇川犁牛石下,亦谓之犁牛河”。《丽江府志》亦说:“元时始改丽江,其曰丽江者,则以产沙金得名金江,即古若水,一名丽水者是也。”

  大量可靠的历史文献充分说明,在元代定丽江之前,丽水已是金沙江的古称。(作者单位:省常委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