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险”五花八门 多数被指为营销噱头
比如,去年安联财险通过天猫旗舰店平台推出一款“赏月险”产品,就曾让人大跌眼镜。
这款保险产品,针对的是中秋节是否能看到月亮。投保后,如果自己所在的城市当晚看不到月亮,则可以获得相应的理赔金额。
而刚刚落幕不久世界杯,更是催生出了一系列世界杯概念险。
如国内某互联网保险公司就趁世界杯的机会,推出了“吃货险”、“看球喝高险”、“夜猫子险”和“足球流氓险”等4款世界杯足球保险。
而另一款“世界杯遗憾险”,则将保险的娱乐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根据保险条款,消费者购买保险后,除了能获得1万元人身意外险保障外,若支持的球队在其投保的赛段被淘汰,未能进入16强或8强,还可以获得相应的遗憾补偿。
不但是中小型险企热衷于通过网络渠道推出另类险种,这股另类险风潮,也刮到了传统保险领域。
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就推出了一款“熊孩子险”。该保险投保期限为一年,在保险期限内,由小孩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依法应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公司会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负责赔偿。简单地说,就是熊孩子惹事了,保险公司可以负责理赔。
不过,记者发现,这款“熊孩子险”并不是新推出的产品,他真正名称为“监护人责任保险”,只不过换了一个更吸引眼球的名字而已。
“大部分的另类保险,其实只是保险公司营销噱头,保障效果甚至还比不上娱乐效果,很多人掏钱去购买,也不过是出于好玩的心态。”对于目前网络上层出不穷的奇葩险种,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认为,营销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互联网保险监管空白
有望填补
去年以来,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出,让人见识到了互联网对银行业的冲击。而目前看似小打小闹的互联网保险产品,是否也可能对保险行业格局带来一定影响?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碎片化的互联网保险还不足以对传统保险领域带来很大的冲击,不过,从长远来看,保险产品互联网化是一大趋势。而各种互联网另类险种的推出,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行业生态环境,让保险理念更加普及。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对保险行业的提升大于冲击。
中保协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已有47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了互联网渠道销售经营业务,网销年化规模保费共计27.12亿元,占比与2013年全年相比略有提高。其中,行业自建官网的保费收入为11.84亿元,投保客户59.9万人次。
而互联网保险兴起之后出现的种种乱象以及监管上存在的空白,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今年4月,保监会曾发布《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意味着首份互联网保险规范文件将有望尽快出台。
而近日,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2014上海新金融年会上也透露,目前监管层正酝酿互联网保险的监管办法。钱江晚报 记者 李华
原标题: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