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每五人中有一位老年人
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跳广场舞的行列。图为众多市民在中山广场跳广场舞。 记者崔引摄
宁波自1987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早于全国12年。到2013年年底,宁波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8.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0.5%,相当于每五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可以说,如何面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课题。为此,记者专访了市民政局副局长、市老龄委副主任蒋志云。
概况>>>
宁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的判断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系数越大,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高。
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宁波市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口从2005年末的82.2万,上升到2013年末的118.7万,8年间净增36.5万,年均增长超过4%。
与之相对应,老龄化系数从14.6%上升到20.5%,年均升高0.7%,宁波已经进入国际认可的20%中度老龄化社会。
2013年底,全国老年人口系数14.8%,浙江省17.9%,宁波高出全国、全省分别为5.7%、2.6%。
从老龄化速度上看,近5年宁波老年人口系数平均增长0.84%,而全国、全省分别是0.4%、0.46%;去年更是出现加速现象,增速首次突破了1.1%。
特征>>>
空巢化、高龄化、失能化明显
据《2013年度宁波市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1年底,宁波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18.1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2%。并且,高龄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失能老人。
蒋志云认为,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加上老人高龄化、高龄失能化、家庭空巢化构成了目前宁波老年人口发展状况的基本特征。
数据显示,2013年底,宁波市纯老家庭老年人数45.1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8%,也就是说宁波市超过1/3的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
问题>>>
现有服务难以满足养老需求
以养老机构床位供应为例,宁波市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虽高于全国水平,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部分地方特别是中心城区“一床难求”的现象较为突出。
而需求仍在快速增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宁波市家庭规模正在逐步缩小,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7人。“家庭小型化、核心化,以及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外出经商、务工等情况,使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需要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来填补。”蒋志云分析,“但现有的服务供给还很难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尤其是高龄、独居和生活自理困难老人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现状>>>
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并重发展
宁波市于2004年在全国较早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开启了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服务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2013年,宁波市有养老机构233家、床位37934张,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3.2张,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服务覆盖约60万老年人。
宁波市还先后推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高龄老人生活津贴、为符合条件老年人免费安装“一键通”电话机和养老服务补贴等一系列举措。
未来>>>
完善多元养老服务格局
今年1月,市民政局、市规划局编制的《宁波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
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90%的老年人实行家庭自助养老,5%的老年人实行社区帮扶养老,5%的老年人实行机构照护养老的格局,最终实现“城市10分钟,农村20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发展目标。
蒋志云表示,近几年市政府每年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目标任务是“新增3600张养老床位,新(扩)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50个,新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以上”。预计经过2~3年努力,宁波市城区养老床位供需矛盾将基本缓解,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
东南商报 记者苏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