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者 粤语蚁视覃政:符合大众刚需的VR最终形态是怎样的?无限挑战110416
VR市场发展规模巨大
2016年成为VR业界公认的“元年”,在此期间,Oculus、索尼、HTC相继发布各家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之后中国市场也紧随其后,众多的产业资本也积极涌入VR领域,国内VR代表厂商如暴风魔镜、蚁视科技、乐相科技、3Glasses等一大批优秀的VR硬件商均相继推出各自的VR硬件及内容布局相关的产品。VR硬件作为整个VR产业最基础的环节,也是VR领域内最先发展起来的部分。根据经投中研究院不完全统计,目前VR行业内投资案例已经达到117起,其中58起为硬件设备类投资,43起为内容制作类投资,其余16起为分发平台类投资。总投资规模已超过40亿元。
2012-2016 YTD中国VR投资规模
国内VR投融资概况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6.6亿元,到2020年,市场规模预估将达到556.3亿元。而根据今年最新一份数据表示,SuperData数据研究公司预测,2017年虚拟现实硬件销售额将达到247亿元,增幅高达142%,同时还预测到2020年虚拟现实硬件销售额达到1222亿元。
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硬件市场如蚁视科技、暴风魔镜、乐相科技等产品较为成熟的厂商,在VR技术、硬件内容等VR生态建设上已经做的比较不错。VR硬件对资本、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许多硬件初创公司在VR热潮中起伏跌宕,在无数次成功失败的案例中摸索前行。覃总表示,目前VR行业的发展还属于初始阶段,VR企业在发展中会不断经历波折起伏,但VR行业还在,并且会逐渐成熟,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用户体验也会越来越好。在未来,技术积累将会作为推动VR发展的持续动力,带动整个VR产业的崛起。
在推动VR产业发展上,国家也为此做出不少的努力方向。去年9月份,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员就主办了关于“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论坛——虚拟现实产业标准化分论坛”。今年4月初,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正式国内首个订制的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通用规范联盟标准,均为国内VR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行业性指导意义。
VR行业新一轮爆发需要优质内容加持
目前,VR产业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硬件设备、内容制作、分发平台及B端应用。VR硬件是整个VR领域的基础,而VR内容是关键因素,通过VR内容带动VR硬件的发展,是现今VR市场迎接新一轮爆发的关键点。
2016年,有很多优秀的VR内容制作,到2017年,VR内容也将会越来越多。许多的VR大厂都积极推出VR作品,以促进VR内容的发展、并带动VR硬件产品更新迭代、进入VR行业发展新一轮的良性循环。国内许多游戏、影视、软件商均通过投资、合作平台搭建方式布局VR内容,目前已经取得许多不错的社会效应,基于游戏、影视行业的火热,VR在这两个行业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另外,在VR直播、社交等方面,随着网红经济与互联网社交概念的深入,通过不同领域与VR技术的融合,同样也为VR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
在VR游戏方面,蚁视科技通过扶持与合作的方式,与VR游戏产品结合蚁视自身优秀的VR硬件及平台,不断探索成功之路,并推陈出新出许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譬如:通过蚁视自主研发的蚁视VR大厅,可以浏览并下载最新、最热门的虚拟现实内容,内部集成多种VR热门游戏,全新内容平台支持一键式系统配置。蚁视VR APP视频应用,配合使用蚁视机饕体验360度虚拟现实游戏,播放本地3D和VR视频,通过浏览器进行双屏网页浏览,借助手机还可以体验IMAX巨幕的观影效果等等。
蚁视VR大厅
目前,影视方面发展仍然属于早期。由于VR拍摄设备尚未大规模普及,针对VR影视的成品标准化不统一等因素,VR影视方向仍需要一个强有力的IP来推动行业的发展。“就像当初《阿凡达》一个片子催火了整个3D产业,如今所有电影院几乎全都是3D满天飞。未来也会有一天是VR电影满天飞,但一定是有一个极致的视觉效果+顶级IP加持的作品,才能一把催火整个VR电影产业,让广大电影公司、电影院线等愿意投入资金和设备。”覃总表示,“VR游戏和VR影视都需要等待大作,或许是一年,也可能是两年,大家需要拭目以待。”
蚁视科技主打无畸变、全兼容VR系列产品
目前,VR设备作为新兴的产品,市场接受度还不是很高,国内众多VR品牌在知名度相差无几的情况之下,价格战也就成了厂商之间暗自较量、竞相制造爆款的主要方式。就如现今比较普遍存在的VR眼镜来讲,根据某位圈内友人介绍,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VR眼镜品类,几乎有100多个种类,并且大多都是基于谷歌纸板眼镜作为原型进行的开发,所以产品无论是在外型、功能及实现方式上,同质化现象都非常严重。
针对这种情形之下,VR市场中亟需注入一些主打差异化、创新灵活的VR产品来提高VR市场的活跃度。在整个VR行业中,蚁视科技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初创者,无论在产品选型、技术实现乃至应用领域,一直都是以差异化来占领市场。PC端产品一开始就主打无畸变和全兼容,现在第二代产品仍然是兼容性最好的VR头盔,赢得了很多游戏玩家的心。
蚁视二代VR头盔
移动端设备主打无畸变和折叠式便携,也是打中了一个细分点,目前整个行业在出品的折叠式头盔,蚁视的销量最大,而且也是佩戴最舒适,客户评价最高的一款产品。
在VR拍摄端方面,蚁视推出了独特标准的3DVR相机,填补了国内外消费级3DVR相机一直难产的空白。让消费者和拍摄者真正拿到手了这样一款独特的产品,可以持续产生有特点的半全景3DVR内容。
蚁视VR运动相机
蚁视的产品,在行业中都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和特点,往往能一下子抓住客户的眼球。因此,蚁视也是行业中少有的大客户合作案例最多的VR厂商。仅仅2016一年,蚁视就与联想、一加、海信、360、CCTV、华硕等多个大厂达成了品牌和战略合作,成果丰硕。2017年的CES展会上,蚁视又推出了第一代复眼眼镜,主打便携和超薄光学系统,让行业看到了技术创新带来的惊艳产品形态,同时也再次凸显了蚁视的独特定位。
支持灵活扩展、配置要求更低的Inside-out追踪系统
在移动端VR市场,基于智能手机庞大的用户群体,很多人认为移动VR是未来VR的主流设备,移动VR设备技术含量低、成本不高使得移动VR发展迅速,而在消费者使用VR设备获得沉浸感和交互性体验来讲,PC VR跟VR一体机的技术含量也会更高,也更接近于被大众所推崇和看好的VR形态。
采用Inside-Out定位技术的蚁视 PC VR头盔
技术依然是推动VR市场不断前行的动力,而这种动力会在VR高配置、技术领先的PC VR、一体机身上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从2015年开始,蚁视就开始着手研发Inside-out位置跟踪技术,算是行业中进入这个领域最早的一家VR厂商。Inside-out被誉为未来VR/AR技术的主流方向,之前只掌握在微软等少数大厂手中。
蚁视在2015年的洛杉矶E3游戏展上,首次对外展出了Inside-out追踪系统,从此,蚁视就踏上了这条技术的不归路。2016年一月CES,蚁视正式对外公开展示了集成Inside-out红外系统的头盔,2016年7月,蚁视二代VR发售,也成为了全球第一款Inside-out技术的VR产品。这一切都源自于蚁视对自己技术路线的坚定,在同一个技术路线上死磕两年时间,终于实现了开花结果。
Inside-out红外跟踪技术的特点非常鲜明,第一是跟踪范围大,最小可以一两个平米(桌面级),最大可以扩展到无限(追踪地毯扩展),灵活性很强,同时扩展成本很低;第二是整套追踪系统,头盔定位和手柄定位,都只靠一颗摄像头,因此运算量很小,不需要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因此对电脑的配置要求低;第三,就是系统架构简单,整套物料成本低,也就意味着能够以更加亲民的价格打市场。蚁视二代以3499-4399的价位在销售,只有国际上其他全套VR系统价格的一半左右,却能达到类似的效果,非常具有市场竞争力。
最受欢迎的VR产品最终形态,是怎么样的?
VR对社会影响深远,至今已经广泛拓展到每一个领域,从消费娱乐、到医疗、教育、游戏以及各种日常生活应用。国内VR市场热度虽然很大,但目前在宣传力度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除此之外,移动VR在最主要的沉浸感、交互性方面也难以达到用户标准,VR硬件造价高昂、VR标准化尚未健全、VR内容的缺失及设备智能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均表示VR在未来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覃总表示,针对目前VR领域的发展现状,VR行业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VR发展是一个10年的长周期事件,一直要到10年以后,才真正能看到家用、实用、好用的智能眼镜风靡世界。那么短时间内,就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剧变。总的来说,17年会比去年更好一些,但是也好不到哪去,这还得慢慢熬。”
目前,C端应用的预期市场规模会巨大,但B端很多产品也已经陆续投入使用,譬如在建筑、商务等领域就已经实现了较好的盈利。覃总指出,在B端领域、C端的高端用户群体,在一些B2B/2C领域,目前还是可以看到VR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应用。利用这些市场和机会,可以让行业继续再发展。
怎样的VR产品才是用户最终所喜欢、并能够持续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VR产品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才是用户发自内心底里,第一眼看到就令人欢欣喜悦的产品。覃总最后说出一番话,值得让所有VR从业者都认真去思考。“真正第一款打动普通消费者的VR产品,目前还没有出现。这个产品一定不是游戏产品、也不是虚拟影院,而是更加普适的,更加底层的刚需产品,这个产品到底是什么样?我们也在思考,相信应该很快就可以看到蚁视的答案。同时,也希望行业内的从业者们都能思考这个问题!”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