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宁波

"80后"奉化籍军官杨勤敏的故事:身扛重责砺青春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杨勤敏作过障示范。

  2000年,高中应届毕业生杨勤敏,收起了寄到家中的入学通知书,从老家奉化出发,背上行囊,一路向北,投笔从戎。

  时光飞逝,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原本青涩的“瘦猴子”成长为一名字字铿锵的连长。14年间,杨勤敏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被武警总部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学雷锋先进个人”。

  又到征兵季,当“90后”们为参军入伍徘徊时,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80后”军官的青春故事,听听他“既来之,则为之;既为之,则尽力而为”的军旅体会。

  “既来之,则为之”

  不畏艰险铸忠诚

  “困难是弹簧,你强它就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2005年,从武警沈阳指挥学院毕业的杨勤敏,来到了一支光荣的连队———武警某部五连。

  从上世纪60年代起,该连参加战斗百余次,曾被西北野战军授予“百战百胜”、“常胜连”、“战斗模范连”等称号,各种荣誉像镶满了璀璨星辰的画卷,每一次展开都让人热血沸腾。

  心怀崇敬的杨勤敏,立志要将先辈的故事继续撰写。10年间,他跟随连队,去过广东的太平海关一线参与监管,去过四川、新疆等地参与任务;参加过抗震救灾直面生死挣扎,也经历过雨雪冰冻灾害保畅保通……

  2008年5月,时任排长的杨勤敏奔赴汶川抗震救灾一线。地域不熟、通信不畅、车辆不通、余震不断,就是在这样一个摇晃不安的世界,杨勤敏他们带着枚小小的指北针,在飞沙走石中一路跋涉,先后搬运赈灾物资30余吨,抢救财物价值20余万元,抢修道路10多公里。

  灾后第5天,汶川县漩口镇,在坍塌的建筑物缝隙中,仍被掩埋的遇难者遗体开始腐烂,在一片混沌之中亟须跟进的是卫生防疫消杀工作。

  “我先来!”杨勤敏第一个站出来,只戴了薄薄一层的手套和口罩,佝偻着身体将遇难者遗体一具具地搬离现场。

  “当兵的,帮个忙。”怯生生的老乡投来求助的目光,杨勤敏第一时间站起来,迎上前。眼前是一位60岁出头的大爷,大爷说,备好的寿材被坍塌的屋梁卡住了。

  按照当地习俗,一方窄窄的寿材,寄托的是老乡对生的最高期望,是比其他财物更珍贵的存在。一阵余震袭来,固执的老乡还要往里冲,被杨勤敏一把拽住。“我来!”冒着二次坍塌的危险,杨勤敏和战友们终将寿材顺利交到老乡手里。

  离开那天,凌晨4时,各家各户送来的土鸡蛋,在营地外堆成了一个小山丘,闻讯而来的老乡早早在外等候,没有多余的语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