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宁波

奉化青云村:书香荫阊门 云自无心水自留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自孙胜造藏书楼后,青云村藏书风气席卷,书塾盛行。

明代万历年间,工部主事孙能传在金鼓岭筑云村书屋。

清光绪二十三年,内阁中书、进士孙铿建藏书楼。匾额“七千卷藏书之楼”由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俞樾题写,其实它真正的藏书量有8000多卷。

还有孙氏子孙兴办的湖澜书塾、崇文书塾、培文书塾、仰山书塾等,你无法想象,在这个幽静的小村庄里,曾有琅琅书声,应和着山涧溪水,绕过村人的耳廓。

如今,这些书籍在岁月的尘埃里消失踪迹,书塾也早已人去楼空,斑驳不已,但村人对文化的钟情却一代代流传下来。清末民国时期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政界、商界和文化界的名人。

民国时期的孙鹤皋便是一位不得不说的名人。

村里的老人说,孙鹤皋是青云孙氏祠下“经”字辈的子孙。他早年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辛亥革命,做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参事。

上世纪30年代,因不满当局,弃政从商,走上重教办学、实业救国的道路。他捐资、筹资建造了奉北小学,减免贫困子弟的学费,培养了大批人才。他还建“天孙阁藏书楼”、议事楼,取名为“青云楼”,买了5000多套书放在楼内,然而书籍在抗战期间散失殆尽。

如今,孙鹤皋建造的藏书楼、图书馆、议事厅洋式建筑,保存完好,是奉化市文保单位。

3清代旧居,花香隐隐

通向村落的路叫青云路,青云路贯穿整个村,一路步行,真可谓是平步上青云。

村民沈祥元,今年已经93岁了。他说,这条青云路原本由青石板筑成,宽约两米,是古代的官道。

从前,村里的秀才进京赶考,商人出门做生意,都要踏着这条官道出门。不知是由于岁月侵蚀,还是路面改造,如今只剩一米多宽。斑驳的青石板寂静无声,默默见证着古往今来的脚步。

村中还有成片的古民居,多数是清末民初时建的。有些地方杂草丛生,堆满了柴木,有些地方住着寻常人家。这些古民居,多为合院式和连廊式。村中的阊门更是众多,“景兴阊门”、“三茂阊门”、孙锵故居“东初阊门”、清代举人“裕丰阊门”、民国民居“五丰阊门”、蒋介石舅舅的“官青阊门”等等。

文保专家杨古城说,有权势的门户称“阊门”,门上都饰以精美的砖雕。可以想见,这里曾经走出多少显赫的名人。

木结构的斑驳老屋中,萦绕着淡淡的花香。庭院前一株花开得正好。

“这是什么花?”

“玉荷花。”

宁波人说的玉荷花,又叫栀子花。栀子花开六瓣头,甜香淡雅的气味,洁白素净的模样,正好与这老房子的古朴气质相衬。

这里还是奉化水蜜桃,奉化芋艿头的主产地。钟灵毓秀的地方,不仅江山代有才人出,还有富饶丰沃的土壤滋养着一方百姓。

4永昌桥上,青藤掩映

在村里穿门过弄,一条河槽跃入眼前。河槽上有一座古桥,远远望去,桥身掩映在一片青苔与青藤之中,像是很久没有人从上面走过。

同行的文保专家杨古城先生敏感地觉察到这座古桥的悠久。上前仔细辨认,桥面风化斑驳,单孔石拱,东西各有十二层步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