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宁波

草编非遗传承人周荷花:一顶草帽的光荣与梦想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1-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那时候,妇女们是家里的顶梁柱。男人们种田收入远没有编草帽挣钱多。”周荷花记得,当时,普通工人每天最高工资也就1元,而村里的妇女每天能做三顶草帽,出售草帽每顶是4角钱。

周荷花不但手艺出众,还爱动脑筋,创新花样,她编的帽子出售的价格是普通草帽价格的两三倍。与长河的大多数人家一样,草帽成了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

但是,周荷花考虑得更多:编得再好,每顶帽子能赚的钱也有限,难道除了日复一日地编帽子,就不能干点别的什么吗?

4 被草帽改变的命运

1985年,这位农家女租用生产队的仓库,开始了创业之路。靠着1万元的启动基金,她和工人走村串户收购草帽,然后送到上海,赚取差价。当时,宁波还没有进出口贸易公司,做外贸都要跑到上海。

两年后,她开起了一家小厂,扩大了生产规模。为了做大销量,她和员工跑到宁波、杭州等地摆地摊。那个时候,供销社百货大楼都是很牛的单位,要想在里面设个柜台可不容易。她只好采用最原始的销售手段,硬是靠两条腿跑出了草帽销售路子。

1994年,周荷花搬进这座现在看来已显陈旧的工厂,占地11亩。这是长河当年的第一幢高楼,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外商纷至沓来,小小长河镇俨然成了国际都市。

当时,镇上没有一家像样的饭店,更别提娱乐场所了。为了满足客人吃住娱的需求,周荷花又动了脑筋,她将厂房辟出三层楼,分别装修成宾馆、饭店和舞厅。这是慈溪第一家舞厅,吸引了周边越来越多的客人。周荷花成了当地的大名人。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热闹的背后是接连不断的麻烦。舞厅开起来之后,斗殴纠纷时有发生,更有甚者,竟有人直接找上门要收保护费。

一个靠编织草帽成长起来的农家妇女,哪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实在是被折磨得身心疲惫,晚上电话铃声一响就心惊肉跳。”

一年后,舞厅关了;不久,饭店、旅社也不开了。周荷花开始一心一意打理草帽编织厂的生意。“作为一个长河人,也许这才是我的本分。”

儿子上了大学,成了她的得力助手。那些年,周荷花多次参加广交会。因为不会讲英语,全靠儿子在前面顶着,她在家里负责发货,1元一顶———孩子上学的费用就是这样赚来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