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大黄鱼 东南第一琛 养殖大黄鱼口感已接近野生
记者 王增芳 摄
“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女儿未受郎君聘,错伴春筵媚老饕。”大黄鱼,最具代表性的宁波海鲜,每年农历五月是品尝大黄鱼最好的时候。它曾是东海最常见的海产,有着入口即化的极致口感,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吟诗作赋盛赞其膏腴之美。但随着连年的过度捕捞,野生大黄鱼的鲜美已经渐成记忆,好在还有味道相近的养殖大黄鱼,能让老饕们找到些许慰藉。
东南商报记者 孙美星
有价无市
野生大黄鱼的美味渐成记忆
大黄鱼,我国传统的四大海鲜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宁波人最钟爱的海产。中国烹饪大师钱甬介绍,因其地理位置分布不同,大黄鱼分为“闽东族”和“岱衢族”,其中“闽东族”大黄鱼主要分布在浙南、福建和广东沿海,“岱衢族”大黄鱼主要分布在浙东。岱衢族大黄鱼最美味,自古有“琐碎金鳞软玉膏”之誉。
大黄鱼又称石首鱼,吃黄鱼时拨开鱼头,于临近脑髓处可见一对不规则棱形鱼石,沿海渔民称之为耳石,石首鱼之名因此而来。清代诗人邵嗣贤在《黄鱼》一诗中写道:“四月石首鱼,出水如黄金。烹鱼盘餐美,东南第一琛。”
久居海边的老渔民都知道,大黄鱼会叫,过去每到渔汛来都能听到成群结队的黄鱼叫声。古书《前田九成游览志》中有:“石首鱼,每岁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鸣如雷,渔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则知鱼至。”
清代诗人王莳蕙在《黄花鱼》一诗中,这样描述大黄鱼丰收景象:“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如今这样的景象早已成为记忆。“过去渔民发明了一种‘敲梆鱼’的方法专门来抓黄鱼,几十上百条渔船合围水面,渔民各执两条木棒敲击船帮,黄鱼怕声,脑中的鱼耳石一被震动,就失去了了平衡,翻肚朝天昏浮于海面。”钱甬介绍,这种捕捞方式对野生大黄鱼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使得上世纪80年代以来岱衢族大黄鱼已形不成渔汛,近几年已近乎绝迹了,常常出现有价无市的状况。
养殖鱼常见
岱衢族养殖大黄鱼口感已经接近野生
吃过东海野生大黄鱼的人都知道,野生黄鱼肉极其鲜嫩,鱼肉有着入口即化的极致口感。宁波人吃海鲜讲究新鲜和清淡,野生大黄鱼与宁波雪菜是绝配,早在2006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中国美食节上,由宁波石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制作的雪菜大黄鱼,就曾荣获“中国名菜”最高奖———金鼎奖。
“现在宁波市民经常吃到的大黄鱼,其实是人工养殖的闽东族大黄鱼。”钱甬介绍,宁波人对海鲜口味挑剔,对东海大黄鱼更是有一种独特的美味情结,闽东族养殖大黄鱼口感和野生大黄鱼相差太远,价格也只要几十元一斤,好在现在有了味道更鲜美的岱衢族养殖大黄鱼。岱衢族养殖大黄鱼和野生的口味比较接近,目前500克左右的岱衢族养殖大黄鱼售价在120元左右/500克。
“岱衢族养殖大黄鱼的肉质和野生的有所差别,在烹饪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钱甬介绍,养殖岱衢族大黄鱼的肉比野生大黄鱼的稍显“糊”,同样是清蒸大黄鱼,养殖的黄鱼在蒸之前用加入葱姜的盐水浸泡一小时左右再烹制,可以使得肉质更紧实,更接近野生大黄鱼的口感。
野生大黄鱼作为名贵海产,清蒸、红烧、或是用雪菜烧煮都是美味。过去大黄鱼捕捞上来后,去净肚里内脏,用盐腌制,晾晒成鱼鲞,黄鱼鲞晒干后呈白色,也称为“白鲞”。浙东沿海一带,曾有毛脚女婿逢年过节上丈母娘家要用黄鱼鲞送礼的习俗,黄鱼鲞也被叫作“郎君鲞”。不过现在的黄鱼鲞多由养殖大黄鱼做成,或是用形态相似的黄姑鱼做鱼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