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省委书记夸赞的“绿色村支书”
法与情
1996年,陈伦高中毕业后进厂打工。4年后,他回村里承包了8亩地种植花木,第一年赚了5万元。
有了第一桶金,陈伦的事业逐渐扩大:售卖花木、承接绿化工程,之后成立花木公司,日子过得挺滋润。
2005年,村干部改选,再次唤起了陈伦小时候的梦想,他想不管怎么样都要试一试。
一试,陈伦成功了,还是当时宁波市最年轻的村支书。那一年,他只有28岁。
新官上任,意气风发的陈伦开始实施他的治村理念:走花木种植的绿色发展之路。
他挨家挨户发动村民和他一起种花木,到街道信用合作社为村民担保,争取小额信贷,还请来技术专家给村民传授技术……
尽管尽力尽心,村里依然还是一片质疑声:一个做生意的,又那么年轻,能挑得起全村的担子?一个毛头小伙凭什么带领我们?甚至还有人担心他一届也当不下来。
他去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人家也爱理不理:“小伙嘴上没毛,知道什么呀?”
张某当时不务正业,还经常打架闹事,又不服管教,村里人见了他就躲开。有一次,张某又把人打伤了。陈伦当时也年轻气盛,报了警。张某被拘留了几天,可出来后气焰更器张。
而被打的也不领情,“本来人家还赔的,被关了就不赔了。”
“很多事情,不是法律就能解决的。”如今陈伦才悟出这些道理。
村官难当,所有的矛盾纷争,都需要他来调解;每个决定,都会被仔细地反复评价;任何风吹草动,都是他的职责;各方的利益,得靠他来平衡……
管村务和管花木不一样,那些花花草草,只要你用了心,花了精力,付出就有回报;而人就复杂多了,你苦口婆心,人家未必会买账。
怎么办?作为村支书,敬而远之还不行,你必须得接受他,用情打动他。陈伦慢慢意识到,抓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他开始主动跟张某接触,虽然常常热脸贴冷屁股,也不以为意。后来,张某身患重病,生活更加困难。陈伦带着村干部上医院探望,帮他找医生,还自费包了个红包给他。出院后,张某不能从事重体力活,陈伦又出资帮他创业。如今张某开店营生,年收入10万余元,家庭幸福,之前的所有疙瘩烟消云散。
“我当时真没想到,阿伦会来看我。”多年后,张某还记得当年的情景:卧病在医院,其他病友三天两头有人看望,带着鲜花水果,而他却孤零零一个人。村干部的到来,深深地触动了他。就是在那一刻,他决意洗心革面。
像这样被改变的,远不止张某一人。村里的小胡,30来岁,当年也是个“闲人”。陈伦上门帮他担保贷款,买树苗,教种植,联系客户。很快,他就尝到了甜头,专心工作。
在陈伦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加入花木行业,如今这里成了远近有名的花木专业村。
“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再待几年,你且看我们。”陈伦嘿嘿地笑,“从得理不让人,到得饶人处且饶人,是一种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