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湖州

游客接待量下降 传统观光型景区需打破“门票经济”依赖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7天‘揽金’286.46亿元,成都旅游人气太旺了!”日前,全国各地国庆假期旅游数据“出炉”,不少网友比较之后惊呼,同是千万级游客接待量,成都的旅游收入却比北京、重庆等城市多出100多亿元。

  成都为何如此抢眼?为何能吸客又吸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借力文旅融合与全域旅游发展,成都催生出众多旅游新业态、创新主题式景区、开放式文博类景区、度假旅游区,夜间旅游、夜间消费、夜间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国庆期间的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长,促进了旅游消费,增加了成都市的旅游收入。无独有偶,记者梳理四川各市州同期数据发现,乐山、广元、自贡、南充、遂宁等旅游城市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相比之下,传统观光型景区游客接待量与收入出现下降的趋势,需要打破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李娇本报记者杨艺茂

  夜游经济带动力明显 成都国庆旅游收入可观

  在成都国庆假日“成绩单”中,有一组数据非常有意思——成都、重庆、武汉、北京都是热门旅游城市,从游客量来看,重庆接待3849.61万人次、武汉接待2262.24万人次,均超过了成都,人均消费在500元左右,但成都的旅游总收入却远超重庆和武汉,人均消费水平也是这两个城市的2倍以上,达到1420.14元。

  “人均消费,是体现一座城市文化和旅游业‘吸金’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认为,成都假日经济火爆的背后,展现出文旅融合业态的不断成熟和夜游经济的强大吸引力,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是关键。

  记者从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了解到,夜游项目和夜文化经济对游客吸引力日益增强,文旅消费带动力尤为明显。假日期间,成都推出“金秋耍成都夜间新体验”,游客可尽享“夜购、夜读、夜赏、夜动、夜食”五大消费场景;同时天府绿道、成都地铁开启“国庆光影主题灯光秀”,点亮市民和游客夜间游玩心情;宽窄巷子、锦里、玉林路等地的夜间美食为成都夜间经济更添“人气”;锦江沿岸复原东门码头繁华景象向游客再现了老成都文化,处于闹市区的夜茶馆、川剧演出等消费场所的翻台率持续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夜游锦江”是成都推出的休闲旅游新名片,契合成都“夜文化”,通过游船的形式,将成都独特的夜间美景和城市文化展现给游客。此外,假期前后,成都还推出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旅活动数百场。以宽窄巷子东广场举办的“宽窄时光记”活动为例,深入挖掘“老成都文化”,与成都重要文化地标宽窄巷子相结合,通过时光教室、年代电影院、街角杂货铺等旧时场景的还原,让游客感受成都70年的时代变迁。

  游客接待量下降 传统观光型景区需打破“门票经济”依赖

  10月15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19国庆假期,全省纳入统计的74个4A级以上景区中,传统自然观光型景区游客人次及收入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四川假日旅游消费结构在发生变化,传统自然观光型景区的游客吸引力在减弱。

  阿坝州旅游资源丰富,是我省重要的自然观光旅游区,国庆期间的吸客主力景区以九寨沟、黄龙、松潘、理县等地为主,旅游人次和收入增幅较小。而自贡在传统自然观光旅游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凭借2019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国际恐龙灯光节与夜游经济项目,推出近30场特色文旅活动,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增幅跃居全省各市州排名第二。

  “主题游、深度体验游类产品更受欢迎,‘慢游’的游客也在增多。”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洪涛告诉记者,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时代已经过去,新颖有趣的旅游内容和完善舒适的配套服务是大多数游客最为关心的问题。

  “部分传统自然观光型景区的旅游产品类型单一,难以激起游客二次游玩的欲望。”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陈乾康教授认为,“文旅融合之后,我省出现了一些新景点,许多景区也在更新业态,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游客的选择性更多,自然就造成了游客分流的现象”。

  对于传统自然观光型景区而言,门票经济是其赖以生存的关键,但亟须转变这种生存方式。“想要留住客人,门票经济实际上是障碍。”陈乾康以杭州西湖为例进行分析,虽然没有门票,但是西湖周边的旅游综合收入依然很高。

  据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19国庆出游总结报告》显示,24-40岁人群成出游主力军,占比达60%。若想吸引这一类年轻群体的目光,“下车看景,上车睡觉”这种枯燥无聊的景区运营模式是行不通的。

  结合特色文化打造文旅产品 文旅融合业态持续升温

  “更新文旅产品是保持景区竞争力的关键,创造美好生活想象有助于吸引游客。”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认为,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评价一个景区文旅经济的发展情况,不应仅看重游客接待量,过夜率、消费率、重游率成为新的衡量指标,若想“留住游客”,就必须跟随文旅融合潮流,增强文旅产品的吸引力。

  “与纯观光游览相比,有文化特色和主题活动的景区更吸引我。”10月6日,黑龙江游客刘鞠芳特地来到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就为了看“和乐天下——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瑰宝”展,古代文明带来的震撼让她赞不绝口。同样,金沙遗址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乐山大佛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等地的人气也十分火爆,文化底蕴丰厚的博物馆游正成为高品位旅游产品,也催生着文旅融合新业态。

  记者了解到,全省不少市州都在围绕本地文化特色打造亮眼产品,催生旅游新消费。在广安市武胜县,宝箴塞是集军事防御、生活起居于一体的全封闭式川东民居建筑群,为了更加全面地展示宝箴塞古塞古堡文化特色,宝箴塞旅游区根据自身文化打造了《神秘宝箴塞》舞台剧,让游客通过舞台剧的方式了解宝箴塞的前世与今生,国庆期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6.34万元。

  在南充,阆中古城景区推出张飞巡城、张飞迎宾等行进式表演,并在川北道署里唱起了川剧折子戏,吸引了众多游客;此外,峨眉山的《只有峨眉山》、松潘的《大唐松州·瓮城传奇》、安仁古镇的《今时今日安仁》等文化旅游体验项目也备受游客欢迎,成为文旅融合新业态的代表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