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集团二次创业期待涅槃重生
北国深秋,略显萧瑟。一缕暖阳斜照进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大道7号的哈药总部15楼一间宽敞的办公室内,办公室主人是徐海瑛。今年3月4日,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徐海瑛担任公司总经理任职公告后,收获了一个难得的涨停。现在看来,这只是哈药涅槃重生的序曲。
效益不断下滑 发展形势异常严峻
总部位于哈尔滨的老牌药企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跟随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企业,集团内OTC板块的旗舰企业三精制药创始于1950,抗生素的研发生产始于1958年。1993年哈药股份作为中国医药工业排名第一的企业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21世纪初,凭借“广告投入+明星代言”的“哈药模式”,哈药的“新盖中盖”“蓝瓶钙”等广告语传遍街头巷尾,营收和扣非净利润一起飙升。在2013年,哈药股份一度完成了181亿元的营收峰值。
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面临转型和产业竞争格局重构,加之政策频出,监管趋严,竞争愈加激烈,行业大洗牌局面开启。而哈药持续多年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产品管线和人员结构老化,导致哈药市场规模和经营效益不断下滑,发展形势异常严峻。
“我清楚自己的使命!”临危受命的徐海瑛立下的目标是:3至5年内带领哈药股份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徐海瑛团队认真分析哈药形势,知道挑战与机遇并存。她的信心来源于哈药集团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在OTC和保健品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仍处于业内一流,制造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依然根基稳固,生产制造规模效应、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产业工人队伍仍然在业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哈药仍拥有丰厚的底蕴!”
混改瓜熟蒂落 迎来发展新征程
立秋刚过,以增资扩股形式完成的哈药混改瓜熟蒂落。哈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各方在北京正式签约。哈药集团本次增资扩股以现金方式完成,增资金额为12.07亿元。至此,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37亿元增至43.53亿元。
事实上,哈药集团一直处于国企改革的风口。2005年,通过增资扩股成为中外合资企业,但仍保持国资控股地位;2019年8月12日刚刚完成新一轮增资扩股,哈药从国资控股变为国资参股。
“市场化机制与完全竞争的医药行业的匹配度更高,现代化的公司治理体系有利于引进一流人才、也有利于公司对高风险的研发领域进行持续投资增强核心竞争力。”徐海瑛说。
通过本次增资扩股,哈药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哈药集团由国有控股企业变为国有参股企业,其控制权由哈尔滨市国资委拥有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董事会成员将由五名增加至六名,各方均不对公司形成控制,有利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从而提升企业活力。
对于哈药而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个历史性变化将更加有利于哈药集团迎来发展新纪元、开启再出发的新征程。
开展多方合作 二次创业重振雄风
变革在无声无息中悄然进行着。
徐海瑛履新仅三四个月时间,哈药集团新的管理团队组建完成,吸引了一批业内精英加入哈药。在业务拓展层面,先是与国药控股达成战略协议,促进哈药与国控的工商合作,全面推动与国内门店最多的国大药房深度合作;随后,与益丰大药房、漱玉平民大药房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迈出与大型连锁药店强化合作的关键一步;近期又与111集团启动战略合作,加强产品的分销网络和线上推广。这一系列的组合拳,形成对现有营销体系的强力补充。
更重要的是,混改后新的市场化体制使哈药在医药产业这个完全市场竞争的行业里,放开手脚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起现代化、市场化人才选聘与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于哈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有助于简化决策流程,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这在行业巨变期尤为重要。
而哈药集团在国际市场上也动作不断,旗下哈药股份“斥重金”收购GNC、买下梯瓦6个产品在中国注册批文和进口批文及20年中国区(除香港、澳门和台湾)独家销售代理权,其国际化策略日渐清晰。
回首来时路,哈药从未放弃过“为人类健康提供良心好药”的初心,也始终坚守着成为“中国最受尊敬制药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哈药,正在艰苦的旅程中,不断追逐“二次创业”重振雄风的梦想。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