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太空武器多疯狂?美国研制核爆炸激光器 苏联空间站装上机炮
【环球时报 章节 武彦】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意组建的太空军20日已正式成为美国第六个军种。外界普遍担心,美国太空军将引发太空军备竞赛。毕竟在冷战期间,美苏在激烈军备竞赛中曾提出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疯狂太空武器。
以拦截为名的美国天基反导系统
图片说明:采用伞骨结构的早期美国反导导弹
图片说明:“星球大战”设想用激光反导
从天而降的“大网”
说起美国的太空武器,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部署在太空的拦截器击落苏联的洲际导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就开始研究类似武器了。
20世纪50年代末,洲际导弹代替轰炸机,成为最高效的核投掷手段。如何防备苏联洲际导弹提上了五角大楼的议事日程。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从地面发射导弹拦截自然是合乎逻辑的想法。但洲际导弹飞得很高,从地面发射的拦截导弹很难抵达这样的高度。为此发愁的美国科学家灵机一动:既然从地面向上发导弹太费力,那么从太空往下进行拦截总该容易多了吧?
按照美国研究人员的设想,如果能运送大量拦截装置进驻地球轨道,就能保证苏联上空始终有这些太空杀手的存在。它们能自上而下拦截苏联导弹,每个拦截器都可以击毁整个洲际导弹,而非后者释放的分弹头和诱饵。
按照这种反导思路,1958年美国空军启动“防御者”计划,开始“弹道导弹助推段拦截器”项目。这种拦截装置搭载在特种卫星上,一旦苏联洲际导弹开始升空,它将主动脱离卫星,从太空扑向刚起飞的导弹。为弥补命中精度的不足,美国科学家干脆让拦截装置打开一个大型金属网,通过撞击摧毁导弹。
根据美国空军当时的估算,为在任何时候都能压制住苏联洲际导弹,需要400颗-3600颗这样的特种卫星。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能力,美国空军根本没有办法发射这样数量庞大的卫星,更不用说长期维护这些卫星的在轨飞行。不过20世纪60年代美国航天发射能力开始新一轮快速提升,美国人对“防御者”计划还心存侥幸。但恰恰是美苏的疯狂核竞赛打破了美国的如意算盘——苏联洲际导弹数量在军备竞赛中猛增,意味着所需的拦截器数量也得翻几番,美国新增的航天发射能力根本是杯水车薪,“防御者”计划最终胎死腹中。
利用核爆炸的天基激光器
直接部署“太空杀手”的计划受挫后,五角大楼又将希望寄托在激光器上。美国希望在没有遮挡的太空部署高功率激光器,能在几分钟内攻击多枚正在发射的洲际导弹。
按照美国情报机构的评估,“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苏联正认真考虑为激光器研制“爆炸性和非爆炸性核动力源”,这是当时大功率激光装置最理想的能源。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同样开始研究相关技术。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长期研究X射线激光装置,“O”组项目负责人查普林发现,可以用核弹头爆炸时大量释放的X射线诱发激光。与传统激光器相比,这种装置体积很小,美军设想在卫星上安装小型核弹头,外围密布20个X射线激光器,一旦核弹头被引爆,就可以向不同目标发出强力激光,在太空中的杀伤半径远达数千公里。美军估算,只要在地球轨道上部署20-30个类似卫星,就能对付一次典型的苏联洲际导弹战略突袭。
相比“防御者”计划所需的数千颗卫星,搭载X射线激光器的卫星运行在专门设计的特殊轨道上,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苏联上空,因此总共只需要几十颗卫星就能发挥作用。美国《航空周刊和太空技术》描述称:“它是如此之小,以至于一架航天飞机携带的数量,就足以阻止苏联核导弹袭击。”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描述这种激光武器称:“像办公桌大小的单个X射线激光器模块,就可击落整个苏联陆基导弹力量。”
不过批评家认为,苏联当时的太空武器已日渐成熟,能通过攻击卫星来击败天基X射线激光器。更重要的是,美国公众难以接受数十个装载核弹头的卫星成天在头顶飞过。尽管如此,五角大楼还是于1983年3月通过地下竖井核试验对X射线激光器进行验证。最终美国认定,X射线激光器很难短时间内实现工程化和武器化,这种在太空利用核爆炸的激光拦截装置才被叫停。
脑洞大开的“星球大战”
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其核心就是在之前的各种太空拦截设想基础上继续“脑洞大开”,发展天基反导系统。
“星球大战”最著名的设想是天基拦截器。这种部署在太空轨道上的拦截装置依靠自身动力追踪、识别和瞄准目标,不但可以对付苏联导弹,还能直接摧毁高轨道卫星。整个拦截系统由1600个拦截器组成,且不论维护开销,仅发射费用就高达600亿美元!
美国在1986年11月提出的“智能卵石”则是更先进的太空拦截系统。它同样由卫星发射,使用西瓜大小的水滴状弹丸作为动能战斗部。全系统由10万个“智能卵石”组成,每个“智能卵石”总长不足1米,总重45公斤。当苏联洲际导弹发射后,它搭载的高精度传感器会立即报警,并能在没有任何外部指挥控制的情况下,引导“智能卵石”摧毁苏联导弹。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负责人约翰·H·纳科尔斯将该系统描述为“‘星球大战’计划的最高成就”。尽管“智能卵石”后来未能延续,但为它开发的高精度传感器和照相机成为美国“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的组成部分。
以防御为名的苏联太空攻击武器
图片说明:参加红场阅兵的苏联“一号环球导弹”
图片说明:装备机炮的苏联“礼炮3号”空间站
“杀手卫星”获得成功
在美国大力发展天基反导系统时,苏联也将研制新武器的方向投往太空。既然美国天基反导系统依靠太空卫星,那么消灭这些卫星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苏联导弹面临的威胁。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和苏联相继在太空引爆核弹头,测试核爆的反卫星效果——结论是“效果好得过了头”,不但目标卫星会被摧毁,就连附近其他卫星也遭到无差别毁伤,这样一来太空竞赛变得毫无意义。鉴于此,苏联提出“杀手卫星”计划。
1963年11月1日,苏联发射了第一种用于拦截卫星的“杀手卫星”样机。这是一种共轨道拦截、非核杀伤的反卫星拦截器。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在太空变换轨道,旨在验证苏联是否可以接近美国卫星并将其捕获或摧毁。
1968年11月1日,苏联“杀手卫星”成功进行实际拦截,摧毁了一颗设计在专门轨道上的目标卫星。此后,从1968年到1971年12月,苏联共进行了7次拦截试验,其中5次成功。
开始时,美国对苏联反卫星试验并不在乎,认为这些技术不足为奇,但苏联20世纪70年代“杀手”卫星试验接连成功后,美国才如梦初醒。五角大楼赶忙为本国卫星增加自毁装置,以防被苏联卫星捕获后窃取机密,随后又研制可机动变轨卫星,躲避苏联“杀手卫星”发射的导弹。但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苏联干脆在“礼炮3号”空间站上安装了一门23毫米机炮,测试这种大威力武器对太空目标的毁伤能力。1975年1月24日,“礼炮3号”空间站开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实弹射击!测试耗费了20多发炮弹,证明火炮在太空射击没有问题。不过在失重环境下,想要让后坐力巨大的火炮精确瞄准并非易事,为抵消后坐力,“礼炮3号”空间站还特意开启了推进器。
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苏联也加快了反卫星武器的发展。新的“杀手卫星”拦截速度更快,拦截高度提高到2000公里以上。接到发射命令后,“杀手卫星”在一小时内就能抵达预定轨道。“杀手卫星”的研制发展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前,最后一种反卫星系统在1991年投入使用。
“轨道轰炸机”无果而终
相比主动出击、消灭美国天基反导系统的“杀手卫星”,苏联“轨道轰炸机”意图躲避美国反导系统的拦截。苏联“轨道轰炸机”的正式名称是“部分轨道轰炸系统”,属于一种太空轨道核武器,旨在通过绕道南极攻击美国本土,而不用经过美国重点防范的北极。它和美国天基拦截系统想到一起了——把核武器放到近地轨道上。
苏联高层关于“轨道轰炸机”的概念最早在1959年就已经提出了。1962-1963年,苏联至少提出三种思路,基本都是将核武器发射到特定的地球轨道上待命,伺机袭击美国本土。苏联将这类武器称为“环球导弹”。
苏联著名导弹专家科罗廖夫于1960年对“一号环球导弹”展开初步研究工作。不过它并没有完成开发,而是作为战略欺骗工作的一部分,在苏联红场阅兵中公开亮相,让西方极为紧张。
苏联真正部署的“轨道轰炸机”由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扬格利领导的OKB-586设计局负责。代号R-36-O的这种“轨道轰炸机”于1968年服役,先后进行了超过20次试射。
苏联“轨道轰炸机”在技术上并不复杂,但它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经济性不好,把弹头送入近地轨道的成本要比直接投放到美国本土更高。第二是安全性,把核弹头放到近地轨道上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再加上美国反导系统的探测漏洞相继被补上,“轨道轰炸机”逐渐失去威慑效能。根据1979年美苏签署的条约,苏联最终于1983年退役了全部“轨道轰炸机”。
神秘的反卫星激光
在美国人把激光技术用于反导、反卫星的时候,苏联也在高能激光领域展开研究。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多个研究所开始研究高能激光器。最初,这些高能激光器主要用于测控。1984年10月10日,苏联用5N26/LE-1“激光定位仪”照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测量目标位置参数。美国勃然大怒,宣称“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遭苏联激光器照射,致使航天飞机故障并导致成员遇险,美国对此提出外交抗议。
随着高功率激光器的成熟,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开始探索和研制多型高能激光武器。西方情报机构认为,这些武器设计的目标是击毁在5000公里高度内运行的美国卫星。这一点没有得到证实,但它在理论上足以使探测弹道导弹发射的预警卫星传感器失效。此后,苏联还计划研制基于伊尔-76运输机的空基反卫星激光器和由“能源”号重型运载火箭发射的天基激光器。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些计划都没能实施。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