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景福寺30块石头惊呆人 可拼“七宝如来塔”
施工现场挖出的石块。
2010年从景福寺挖出的“双凤衔书”
2010年从景福寺挖出的瓷器等文物
村民在看护挖出的石塔构件
瑞安市马屿街道中垟村村民老徐,参与瑞安景福寺挖水沟工程的施工,他指挥工人开着挖掘机,开始挖土作业,但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愣住了:从地下挖出30多个他们从没见过的带着花纹的石头。为此,有关景福寺“千年宝藏”的传说,再次在当地流传。
记者昨天从文物部门获悉,景福寺出土的石质建筑构件,已被证实为文物,初步判断年代是宋元时期。下一步,他们将试着勘探景福寺的地下,揭开“千年宝藏”之谜。
30块石头让所有人惊呆了
景福寺位于瑞安马屿圣井山西南麓。清朝时,瑞安人余澜曾游景福寺,见寺宇败落,曾写下《过废寺》一诗,其中两句便是“摧颓粉壁落层层,香积厨空冷似冰”。
由于地形问题,如今只剩几间破落低矮建筑的景福寺,每逢台风大雨,寺庙前都会水漫金山。为解决“水患”,景福寺现任住持华开法师,决定在寺前挖一条水沟,引水入溪。
瑞安市马屿街道中垟村村民老徐参与工程施工,两个星期前,他指挥工人开着挖掘机,开始挖土作业,可两斗下去,所有工人都愣住了。
“挖斗很快碰到了一个硬物,我马上让工人停下,走近一看,一块像屋檐一样的石块,上面刻着很多没见过的花纹,很漂亮。”徐启秦说,接下来,他让工人扩大挖掘面积,继续深挖,一口气挖出了30来件石块。
僧人和工人们都不敢声张,连忙将这些石块运到寺庙中看护起来。
两三天前,工人在寺庙前的另一块工地上,也挖掘出了不少瓷器碎片,其中还有一个完整的“佛灯油碟”,但不幸被工人打坏。
奇特石头
可拼“七宝如来塔”
众人意识到,寺庙前的土地下,可能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于是停止了施工。
华开法师告诉记者:“从石块的形制来看,它们应该是‘七宝如来塔’的建筑构件。在古代,按佛家规矩,这种塔通常要造七座,每座塔高3米多,立于寺庙前。这些塔都是请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石料建造的,造价十分高昂。”
他说,现在挖出的石质建筑构件,大概可以拼成两个完整的“七宝如来塔”。
看它风格
应属宋元时期
前天,记者在挖掘现场看到,石块虽然黄泥还未清洗,但依然感受得到阵阵古风。这些石质建筑构件几乎没有一件完整,但细看其表面,只见光滑如玉,切工精细,石刻雕花浑然天成。尤其是构件上的祥云龙纹,刀工细腻,神态威武而不失灵气。华开法师称,它被挖出后,曾有考古专家前来查看,认为这些构件体现的是宋元时期的风格,这些石塔应该是建于宋元时期。
据史料记载,景福寺始建于晚唐昭宗年间(公元892年),兴盛于宋元时期,但到明朝初期以后,渐渐衰落,近乎“消失”,直至清朝光绪年间,大法师钦云上人在废墟上重修庙宇,才渐渐恢复,但规模较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华开法师说,据他了解,景福寺的每座“七宝如来塔”的“塔鼓”里,都放有一个佛龛,里面供奉着一尊佛像,可到现在已经找到三个半“塔鼓”了,但佛龛佛像一个也没找到。
宝藏之谜
在村里重新流传
随着石块被挖出,寺庙附近的村庄里,有关“景福寺千年宝藏”的传说再次流传开来。
中垟村村支书林步进说,发现石块后,村里立即组织村民协助寺院看护,至于“宝藏”的传说,他也听说过,但那都是村民们口耳相传的,谁也没真的见过,只是有不少村民认为寺庙下有“很值钱”的东西。
华开法师称,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宋时期,景福寺就已“寺宇有九进丛林,僧人有九百之众,朝廷拨田千亩。而在元朝时期,寺庙也是一个相当繁荣的经济实体。2010年,景福寺在重修大雄宝殿时,一辆挖掘机突然陷落,僧人发现了一个怪坑,从中挖出了两块圆形石碑。这两块石碑一块刻着“双凤衔书”的图案,寓意“吉祥”,另一块则刻着“壬午至元”四个大字,“至元”指的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壬午”是古代干支纪年法的用语,翻译过来就是公元1282年(至元十九年)。
出土物品
已被证实为文物
获悉景福寺出土石质构件与瓷器碎片后,温州市文物部门专家纷纷前往勘查。
据市文物部门一位考古专家透露,这次景福寺出土的石质建筑构件,已被证实为文物,初步判断年代是宋元时期,但具体年代,还需经过严格研究,这次考古发现对温州佛教研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他们将就现场情况进行分析,看看能不能建造几条探道,勘探景福寺地下到底埋着什么东西。对于已被发现的出土文物,这位专家介绍,他们将根据《文物保护法》加强保护,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