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9】 四川“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10年 惠及8万余个民族地区家庭
四川省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十周年总结大会。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31日讯(记者 陈淋)毕业于四川省商务学校的“9+3”学生阿的张兵,是凉山州喜德县人。2016年他进入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学习后,成为了一名厨师。他说:“如果没有这个计划,我可能是个放羊倌,继续为温饱挣扎着。”
阿的张兵是受益于我省“9+3”免费教育计划的8万余个民族地区家庭的孩子之一。为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帮助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2009年,省委、省政府在藏区启动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2014年扩大到大小凉山彝区,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内地优质职业学校免费接受三年中等职业教育,并尽力帮助实现就业。目前,该计划实施范围覆盖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45个深度贫困县。十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20.73亿元用于“9+3”计划,内地先后有100余所中职学校承担该任务,累计招收藏区学生5万余人和大小凉山彝区学生近3万人,已有4.2万人顺利毕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8%。在“9+3”计划惠及的8万余个民族地区家庭中,来自偏远、贫困的农牧民家庭子女占了90%以上。
四川省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十周年总结大会。
十年来,国家一直关注“9+3”教育。教育部对我省“9+3”计划高度认可,并将其纳入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大项目,将此模式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在我省“9+3”教育工作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带动下,甘肃和贵州两省分别于2012年、2013年在其省内效仿实行“9+3”免费教育计划。
12月30日,四川省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十周年总结大会在成都举行,会议总结十年历程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推进“9+3”工作实现新发展。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澜涛在会上总结“9+3”计划实施之周年所取得的巨大成效时谈到,该计划培养了一批民族团结的坚定维护者和践行者,奠定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据悉,十年来,“9+3”学生中有1万多人次受到各级各类表彰,300余人次在国家、省等各级技能大赛中获奖,部分学生成为基层工作的主力军。
“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队伍,夯实了民族地区发展的人才根基。”张澜涛继续谈到。在已顺利毕业的“9+3”学生中,50%以上回到了本乡本土就业,其中藏区有5000人,通过入伍安置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充实到藏区基层队伍。他们熟悉地方语言,有知识,懂技术,能吃苦耐劳,与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成为了能够支撑民族地区基层事业发展的本土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如在甘孜州道孚县色卡乡先后招用的8名“9+3”毕业生,现在均成为单位骨干,其中1人担任了中心校教务主任、1人担任了幼儿园园长。
而更为重要的还有,“9+3”免费教育计划实现了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愿望,开启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希望之门。据了解,历年来“9+3”计划招录的藏彝区学生中,来自基层普通农牧民家庭子女占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占到17%以上,覆盖我省全部深度贫困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直接惠及农牧民家庭数万户、数十万人口。“9+3”计划紧密对接民族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和老百姓就业愿望,着重培养文化旅游、现代农牧业、学前教育、民族艺术等领域的技能人才,为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子女开启了职教成才、脱贫攻坚的希望之门。历届“9+3”学生中,入学时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800元的占80.3%,通过学习就业创业后,学生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占比64.4%,5万元以上的占比22.1%,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张澜涛介绍,“9+3”计划不仅改变了学生和家庭命运,让众多家庭快速脱贫、早日致富,更是为脱贫攻坚一线输送了一大批骨干力量,把对民族地区的扶贫和支援由过去的“输血”,转变成增强自我发展的“造血”,真正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生力军,有力助推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同时,“9+3”免费教育计划巩固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成果,探索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据悉,自“9+3”计划实施以来,我省累计招收藏区“9+3”学生近5万人,使藏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70%提高到90%左右,藏区青年受教育年限较大幅度增加,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也由3:7提高到大体相当。“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更加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补齐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优质资源不足的短板,探索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张澜涛说道。
当前,我省正处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攻坚期。持续深入实施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力培养民族地区各类人才,不仅是我省民族地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长宜之计。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而职业教育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脱贫奔康的有效途径,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更优质量、更加适合教育的现实选择。因此,我省将通过统筹政策资源、学校布局、专业布局、生源布局、资源保障,办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
据悉,到2022年,我省将使民族地区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的比例达到60%以上。并进一步畅通“3+2”“3+4”等职业教育升学通道,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发展力。要进一步加大高等学校招收中职学生的比例,到2022年,全省实现不低于50%的目标,确保就读中职学校既能充分就业,又能升学深造,营造就读职业院校更有前途、更容易就业、更容易升学的政策环境和条件,让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在适合的教育中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更好的教育选择路。
此外,我省还将与时俱进,优化完善“9+3”计划政策支撑。按照“资助政策不变、招生学校不减、常规管理加强”这个思路,把“9+3”计划这个惠民工程办实办好。
(图片来自四川省教育厅)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