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可望引入第三路气源 更多客运车辆喝上天然气
随着气温下降,用气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记者从市建委获悉,历时半年之久编制的《嘉兴市区燃气规划》,经过前期的反复修改完善,终于新鲜出炉。该规划编制范围为嘉兴市区,规划面积为968平方公里,近期规划为2014年至2017年,远期规划为2018年至2020年。
昨天,来自省、市相关部门的专家、负责人等就该规划进行了评审,共同“把脉”。接下来,结合评审会专家的意见建议,将再次修改完善,上报市政府并最终正式出台。该规划到底描绘了怎样的蓝图?记者采访中发现,天然气未来或将“深度”改变人们生活。
用气量水涨船高可望引入第三路气源
随着嘉兴城市的扩容和人口的聚集,嘉兴用气量每年都在水涨船高。记者从市燃气集团获悉,这几年天然气消费量每年增长46%以上,去年用气量达1.5亿立方米。
记者了解到,到去年末,市区户籍总户数27.94万户,户籍总人口为58.47万人,常住人口约为121.59万人。根据相关规划,2020年市区常住总人口将达150万人。市规划设计院的相关专家测算,到2020年市区天然气需求量将达8.9亿立方米。
如何确保嘉兴市区气源供应充足?市园林市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嘉兴天然气主要来自“西一气”和“川气”,并实现了互通,目前已形成了“川气”为主气源供应、“西一气”作为备用气的供应格局。目前,嘉兴正在积极谋划,经过嘉兴的西二线在平湖曹桥设有分输站,将来计划通过嘉兴市域管网的海盐分输站接气。
记者了解到,新粤浙线路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前期工作,西二线将向浙江供气,2020年气源量将达100亿立方米,这无疑给嘉兴增加气源供给量创造了条件。目前,嘉兴也正在积极努力争取中。
更多的乡镇农村居民
将用上天然气
天然气由于清洁、安全、实惠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除了企事业单位、城市居民外,越来越多的乡镇和农村居民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天然气。
记者采访中获悉,今后嘉兴将继续加大天然气覆盖面,嘉兴市区范围内中心镇以及沿线的小城镇都将纳入天然气管道系统,实现供气管道化。根据规划,2017年、2020年中心城区管道天然气气化率分别达80%、90%;乡镇分别达50%、70%;农村集中化社区分别达20%、40%。
市园林市政局市政公用科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区天然气用户量为20万户左右,根据规划,到2017年和2020年,用户量将达31万户、43万户。这意味着到2020年天然气用户量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越来越多的乡镇和农村居民将用上天然气。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区已建成天然气次高压线约13.5公里,累计建成了中低压管线约1174公里,市中心区管网密度逐步加大,部分中压管线已延伸到周边乡镇,这为天然气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客运车和船舶
今后也能喝上天然气
杭州规划设计院的有关专家告诉记者,随着天然气在城市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天然气汽车用气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后,除了大力发展公交车、出租车、公路客运车辆、大型货运车、教练车外,还要发展环卫、邮政等车辆,同时还要兼顾部分私家车用气需求。
根据规划,到2017年,嘉兴市区100%的出租车、30%的公交车、20%的公路客运车、5%的大型公路货运车、60%的教练车替代为天然气;到2020年,100%的出租车、100%的教练车、60%的公交车、50%的公路客运车、30%的大型公路货运车替代为天然气。
记者采访中获悉,目前市区已有5座CNG加气站,在建1座。为了方便车辆加气,今后将根据用地条件、交通条件以及服务车辆的量等因素综合确定选址。根据计划,到2017年,新建3座CNG加气站,到2020年总数达到11座。不仅如此,还加大LNG(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的建设,近期内建设6座LNG加气站,到2020年达到14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汽车外,今后船舶也或将喝上天然气。根据规划,市区考虑建设4座水上加气站,“油改气”的船舶可以就近加气了。
市区首个天然气空调
试点项目将问世
除了汽车、船舶用上天然气外,今后天然气空调也将走进人们的视野。杭州规划设计院的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天然气空调已在饭店、医院、学校等领域先后应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区首个天然气空调试点项目已经上报省发改委,一旦获批,该试点项目将在市区一家商务楼宇进行应用。据悉,今后天然气空调或将在市区逐渐得到应用,到2020年用气量或将占居民用气量的10%左右。
瓶装液化气供应站
将渐行渐远
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天然气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瓶装液化气用户逐渐减少,供应站也逐渐减少。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原则上,在已通天然气的街道或乡镇,将视具体情况,今后通过拆迁、改造、兼并、联营等形式,适当保留1个或2个液化气站。
据统计,目前市区各类液化气供应站有47个,根据规划,到2017年和2020年数量分别减少至30个、20个。不过,为了方便市民,今后将鼓励建设区域性配送中心,在减少供应站数量的同时提高配送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