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封城”:谨防物价暴涨成防疫“链式反应”
别让物价暴涨成为“封城”之后的连锁反应。
▲ 探访“封城”武汉城区:市民排长队买蔬菜。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文 | 刘远举
1月23日,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称,关闭离汉通道,武汉“封城”。
随着今天凌晨当地交通停运的信息发布后,不少市民到商城抢购物资,也造成了局部地区部分物资断供、价格暴涨。
根据网上的图片,有蔬菜价格翻了几倍,一袋白菜卖到了30多元。多名网友反映,遭遇了菜价飙升现象。
不必太担心长期物资供应不足
“封城”是阻止疫情扩散的必要之举,但对当地民众而言,多少也会产生些许忧虑情绪,进而可能就会囤粮囤物,甚至因为担心供应跟不上而去商场抢购。
这是正常反应,在全球都是这样。恐慌是一种正常的社会机制,适度的恐慌,有利于社会动员起来应对非常情况——就像人发烧也是动员身体免疫系统抵抗病毒一样。
虽然这种反应正常,但不能任由恐慌情绪蔓延。这也需要更透明的信息环境与更充分的信息供给,打消这重顾虑。事实上,立足中国当前的产能与供应能力分析,民众对供应不足的担心其实并无必要。
长期来看,针对武汉的蔬菜副食、各种物资供应是有保障的。客观来说,相比买不到干净的饮用水、食品,抱怨蔬菜贵,这是个略显“奢侈”的诉求,证明了其他供应没有问题。
多渠道、多机制解决物资供给问题
但物资在总量上没有问题,不等于不会出现短期的、渠道上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社会情绪尤为重要。
从武汉具体的封城举措看,这其实也需要居民们的积极配合。而要让他们安心留在武汉,也需要充沛的物资支持他们,稳定他们留下来的意愿。
▲ 口罩生产商3至5倍补偿请工人返厂加班:有经销商和供货商愿意分摊成本。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武汉封城之后,物流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送蔬菜、粮油的货车能不能进,进了能不能出,这些问题都需要建立机制化的解决方案。如果不能出,就需要在周边建立转运机制。
此外,各个公用服务、商业服务,员工上班,都需要低成本的公交出行,在没有公交的情况下,如何到达,也需要建立相应机制。否则,出行成本会转移到经营成本上,推高末端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作为省会城市,是整个湖北省的物资供给上游渠道,汇聚了无数的专业市场、批发市场,还有无数的商业机构。这些市场与企业,在平时,在市场中环环相扣,无缝地提供着物资。
现在武汉采取紧急措施,意味着这些渠道受到影响,下属市县的物资供应也会遭到较大影响。
因此从武汉市内到湖北其他市县,这些受损的物资供给渠道如何恢复到常态,也是有关部门应该重视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需要各地各级政府在高层面的调度下,协力建立这样的渠道,延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向武汉提供低成本的物资。
激发市场化机制,让市场主动修复供给渠道
在此过程中,还要充分激发市场化机制,让市场主动修复供给渠道。某些价格信号本有利于市场积极重新建立各种物资供应渠道,恢复供应。
以口罩为例,考虑到春节时的特殊情况,很多工厂已经停工,工人也开始休息,元宵节前后才会返回。企业要开工,就意味着要把工人叫回来加班,这些成本必须有所考量。
据新京报报道,四川某口罩生产厂家就付出3至5倍的补偿请工人返厂加班。这家企业负责人透露,供应链上有商家坐地起价,但也不乏有商家愿意共同分担成本。在人力成本升高之下,销售端出现口罩价格适当上涨现象,也符合市场规律。
而且,现代市场制度精巧、严密,口罩等物品的生产,不仅仅需要口罩厂本身,还要上游原材料厂、物流、仓储、商业。从一些电商平台买口罩,也需要店员加班工作,物流加班、快递加班。现在的情况是,很多网上购买的东西,仍然要节后才能发货。
所以,帮助一线人员打赢这个仗,帮人们克服涨价之忧,口罩、药品、医疗设备甚至蔬菜、食品,从上游到厂家到渠道,都需要充分地激活,而适度的价格信号可以促进资源向急需处倾斜。这里面,要相信市场,也要依靠政策杠杆,而不能只靠行政手段管控。
这也需要从法规上把市场正常价格浮动与囤积居奇分开,这样才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物资供应问题,也消除武汉民众对物价飞涨的疑虑。
□刘远举(媒体人)
编辑:陈静 校对:郭利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