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经济生活  财经

买房故事丨进击的“地段论”:从福利分房到市中心学区房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5-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都说80后是处在变革年代节骨眼上的一代。

这一点,我深以为然,特别是经历了福利分房的年代,结合楼市的几波红利的时间点,感慨颇多。

账很容易算的。

本 文 约 1796 字 阅读 需 要 4min

被访者|长喜 写作者| 金捷

1984年,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双职工家庭。父母都是天津近郊农村读书进城的大学生。父亲是公职人员,母亲是银行职员。按需分配的年代,父母双方单位都为职工提供住房。但如有一方单位已经提供住房,另一方就不再享有单位的福利分房指标。

在福利分房时代里,我们一家人一直居住在母亲单位的所分的房子里,每次都是新房,地点都由单位决定,自己毫无主动权。

第一次分房,住在当时的天津外环附近,第二次是市中心和平区的边缘,第三次又回到了外环附近。在福利分房时代,我们一住就是近十年,几乎是我整个的青少年时代,但我所上的学校一直都在市中心的核心区域。

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地段”的重要性。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同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母亲的单位以总价五万元左右把曾经的“公产宿舍”转让给职工个人,如今回想起来,父母都是近郊农村读书才进城的,直到那时才他们终于感觉在城里“站稳脚跟”。

单位福利分房成为历史后,买商品房成为了绝大多数城里人住房的唯一选择。2000年,我家从天津的外环附近又搬到了内环,虽然房子地段并不算很好,当时年纪小,对房子的“地段” “价值”没有概念,只觉得“奔波”了这么多年,上学路程终于近了。

2006年大学毕业后,我一人来到上海闯荡,结识了很多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朋友,虽然友谊是真挚的,无关金钱,但是贫富的差距让我开始思考人生。这时天津城区在大规模拆迁之后又飞速重建了起来,一直从事金融行业的母亲突然说要考虑给我准备婚房了,那时在上海的我有一份收入还不错且相对稳定的工作,在婚房的问题上,虽然我嘴上说“靠自己”,却也深刻认识到,纯靠自己的工资收入在上海买房纯属“痴人说梦”。

最后,还是顺从父母的决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