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时评:中国电器之都的“鼠辈逻辑”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因生产经营工业电器闻名遐迩,其经济实力高居全国千强镇第14位。然而,近日一则新闻爆料称,这个镇第二中学的数百学生至今还在危房里上学。目前学校的部分校舍和教学楼已经被鉴定为D级危房,也就是必须整体拆除的最高等级危房。
早在2003年2月,该中学拆迁项目曾与柳市镇政府大楼同时奠基进场施工。结果,柳市镇二中动工后不到一个月,被要求暂停施工;而柳市镇政府大楼在奠基的第二年就完成施工,并成为当地一座地标性建筑。
二者命运截然不同。最好的房子是镇政府大楼,最破的房子是学校。一个全国经济强镇,展示出的竟是如此一副极端扭曲的现状。柳市镇二中的遭遇是个典型,但恐怕未必是个案。
要说中国教育这一路的摸爬滚打,必定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历史大片”、一段可歌可泣的“艰难岁月”。
早在九十年代初,《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曾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在20世纪末占GDP比例的4%。
四年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又接着谈,“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到了2010年度的工作计划时,还在谈“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这个话题。
近20年过去了,政客的计划书上应该落满灰了吧。想当初,估摸着教育部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个“4%”目标写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如今到了制订“十二五计划”的时节,依旧脸不红心不跳竖起旧旗高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也就是说,同一个目标,在近二十年内被设定了三次,三次都竹篮打水一场空。在二十年中,仅有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但也只占GDP的3.48%。民众从政客那懂得“目标”是用来喊的,不是用来做的。
可叹,在这种支出水平上,竟然还有诸如柳市镇那般学者,毫无廉耻的大谈“好的土地用来建新校区有点可惜”之类的可笑言论。其实民众对“地标”政府办公楼敏感,说到底是对官民关系敏感。
政府办公楼如镜,照出自谋私利与为民服务之人。办公楼豪华与否,说到底还是领导的意识:有限的钱该花到哪里去,欲留给自己享受,那么再高再气派的楼也会拔地而起。
至此,我不禁想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北小县,不久前,该县因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面免费教育而闻名天下,这就是陕西吴起县。
这个黄土坡上的小县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修路是看得见的政绩,教育免费则是看不见的政绩。有的人宁可修路也不办教育。因此在许多地方,立竿见影的政绩工程永远资金充裕,而民生、水利、防灾这样事关百年大计的投入却总是捉襟见肘。
连一个财政相对薄弱,经济也未及千强的县城,都懂得“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道理,堂堂一个“千强”镇在全民教育的关口上,却如此鼠目寸光。教育为政绩让路,真是可笑,可叹。(评论员 陈颖)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