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企迈入全面责任竞争时代:负责任或名利双收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浙江企业经历了质量竞争、环境竞争,再到社会责任竞争,至此迈入全面责任竞争时代。25日,浙江省经信委发布消息称,该省共152家企业发布了2012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负责任”成了鉴定一家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纵观国际环境,作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重要目的国,当前中国已然成为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中心。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历来是劳工权益保护的薄弱环节,也是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关注的重点。
在这场运动中,浙江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始迅速萌生。不少企业在完成财富原始积累、度过生存压力后,逐渐思索关于企业发展和自身成长的深层次问题,比如劳资关系、环境保护及社会形象等。
据悉,2011年12月,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把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积极性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浙江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已经从2007年的2家,增加到2013年的152家,占中国发布报告企业总数的16.7%。其中,民营企业占总数的62.7%,杭宁温绍四地企业占总数的73.3%,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占总数的86.7%,制造业企业占总数的85.3%。
对此,工信部政法司副司长范斌表示,“推进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企业管理,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浙江作为中国国内仅有的两个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试点省份之一,率先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性文件,走在全国前列,这一点得到了范斌的肯定。
他认为,建设社会责任是全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应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衡量一家企业合格与否的标准。
“我们坚持循环经济。在企业主做的铅酸电池方面,采用回收废旧电池,重新提炼铅进行再利用。”采访中,浙江天能集团党群部副总监张旭东告诉记者,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诠释环保理念,既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节约产品成本的有效措施。
慈善捐助亦是当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一块。然而,不少公益机构当前被信任危机逼到了风口浪尖上,许多企业也对自身所捐善款是否落到实处提出了质疑。
张旭东坦言,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担心。“我们每年都坚持在做慈善,对象包括孤寡老人、贫困山区儿童等等,当然希望捐出去的钱能真正实现它们应有的价值……”他表示这方面还需要企业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尽管如此,张旭东仍坚持要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发展的血液中去。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能在消费者、政府及同行中间树立较高的诚信度,正是这种诚信能为企业未来创造更多利润空间。”他不忘幽默道,做好负责任的企业不仅是“有面子”,而是“名利双收”。(完)(见习记者 吴佳蔚)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