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生活  财经

90houxingjiaowang苏州“B村”十年回眸:拥抱医药产业创新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周星驰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6-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网6月26日电 今年5月,国家医药监管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扶持大健康产业的利好政策,医药创新之路愈见光明。这让苏州"B村"的创业者们又惊又喜又怕:两年前感到创新药的春天快了,但没想到这个春天来得太突然,如同这天气很快入盛夏。

  看得见的春天

  今年,俞德超更加忙碌,频繁往返于美、中之间,脚步匆忙。在苏州"B村"(这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爱称,全名为BioBAY,取Bio“生物”之意)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刚从美国飞回来,正用咖啡提神。

  作为“B村”企业信达生物董事长兼总裁,俞德超是中国科学院博士,1993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后站从事药物化学专业研究,随后在美国从事生物药研发。十余年间,他获得了61个发明专利,其中38个是美国专利,目前已有两个发明专利成功开发上市。

  2015年3月和10月,信达制药与全球500强企业美国礼来制药公司两次达成产品开发战略合作,获得首付及潜在里程碑款等33亿美元。这是中国人发明的生物药第一次走出国门,并卖出了国际价格,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药领域金额最大的国际合作。

  “很多国际同行认为信达生物的发展已经快到不可思议,但我常常有时不我待的感觉。因为患者的病等不起,国际生物制药产业的日新月异也不会容许任何懈怠。”但俞德超还是挺为手中的成绩单感到自豪。“目前,我们有15个单克隆抗体产品,有6个在临床研究中,有4个到临床三期了。”

  此时,在苏州"B村"的另一处,苏州百济神州公司里,科研人员正忙碌地为新药临床实验做着准备。苏州百济神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创办。

  “时不我待的感觉”也常常让百济神州苏州公司高级副总裁杜争鸣的语速变快。“我们是一家全球性的抗肿瘤药研发公司,已经有4个完全自主研发的新药项目品种处于临床阶段,它们全部获得了临床概念验证,并显示出潜在差异化特性。”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庞俊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的5-10年,中国的生物医药将迎来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企业将有实力、有机会与跨国企业展开竞争。

  随之而来的困难

  “对我们来讲,有可能影响最大的还是资本市场。美国创业会有人连续接盘,到了某一个阶段就有人接盘,比如说,新药“青苗”出来后,就有人买,做到一期有人买,二期三期上市也有人买,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人买。而且,它还有退出机制,这就变成一个良性循环,对投资者、创业者、产品是一种良性的生态。在国内,则没有这种生态环境,你如果做药,那你就要一直做到上市为止,所以风险非常大。”俞德超呼吁需要关注这个话题。

  正如杜争鸣所言,成功的资本募集是支撑公司不断前进的必要条件。截至今年3月底,百济神州共获得现金和短期投资3.27亿美元,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个赴美上市的中国创业型生物制药企业。

  “做创新药真的很难。”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公司副总裁余翔深有同感,“经常遇到一些园区里做新药研发企业的老总来和我说‘快撑不下去了’。”目前园区里做新药创制的企业通常是这样的情况:2007年刚开园时就进来的企业,直到现在才做到项目申报临床。

  “在国家近20年的大力推动下,基础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新药研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当下在新药研发监管、国家支付体系以及资本市场准入方面,新药创新仍频频遭受限制。”俞德超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内新药创新生态系统急需进一步完善、创新。

  孤独的探路者

  行走在苏州“B村”里,“冷泉港”是被大家频繁提及的关键词之一。

  “冷泉港亚洲”是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在亚洲设立的首个分支机构,2008年落户苏州独墅湖畔以来,已举办124场学术活动,吸引了全球万余名科学家和生物医药高端管理人员,其中包括12位诺奖得主、400多位各国科学院院士。但冷泉港亚洲在中国成立初期却门庭冷落。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还往前走。”苏州“B村”是一位探路者,有点孤单。“专注做创新创业企业的孵化”这是十年前的定位。但那时候,没有太多人相信中国企业可以做创新,也没有太多投资人愿意投创新企业。

  在成长的十年中,苏州“B村”始终在探索中。和别的园区单纯招商不同,这里不仅为人才提供一个“创业”的大门,而且尽力去孵化出一个融入了“预防—诊断—治疗”不同类型的高端人才生态圈。

  作为生态圈的探索者,苏州“B村”还一直积极与国际接轨,吸引了如专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美敦力中国孵化器及凯鑫孵化器、专注于基因诊断领域的达安大健康孵化器等,他们促使更多的创新生物技术孵化,建立企业以获取不断推动产业进步的动力和集群发展的新鲜血液。

  过去10年正好跨越了中国新药研发从起步到发展的两个时期。苏州“B村”和创业者的共同感受是能活到现在已经可以称之为胜利。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消息,未来五年,园区还将在生物医药产业再投入超过1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园区将聚集超过1500家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于苏州“B村”而言,这是十周年生日收到的最好礼物,也让这位“探路者”更有底气更有自信的往前走。(周建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