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生活  财经

许昌县_互动百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7-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许昌县地处河南省中部,环抱许昌市区,总面积10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万亩,辖16个乡镇,445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总人口80万(2013年),是全国最大的档发加工出口、腐竹生产集散地和童鞋加工,也是河南省首批对外重点县和发展型经济先进县。许昌县曾是许国、汉魏帝都,华夏姓氏亲祖根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地处黄淮冲积平原中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以小麦、烤烟、棉花、玉米、大豆等为主导农产品。许昌县主要旅游景点有毓秀台、射鹿台、张飞庙、邓艾庙、墓、天宝宫、杨水才纪念馆、春秋楼、霸陵桥、汉魏许都古城遗址、许昌人遗址等。

  西周 武王封太岳姜文叔于许,男爵,称许国,都邑在今张潘镇古城村一带。

  春秋 春秋末,许国小,力弱,屡遭大国侵伐,70余年间五迁其都(公元前576年迁叶,今叶县南15公里;公元前533年迁夷,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城父;公元前529年迁叶;公元前524年迁白羽,今西峡县;公元前506年迁容城,今鲁山县东南);公元前504年为郑所灭。楚复立许元公,公元前482年许元公卒,许国终。

  秦 行郡县制,以故许国地置许县(县治在今张潘镇古城)、颍阴县(一说西汉初置颍阴县,治今许昌市)、颍阳县(故城在今许昌县西南),均隶颍川郡,郡治阳翟(今禹州)。

  汉 西汉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为许县和颍阴县(治今魏都区),均属颍川郡。东汉末,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下同),曹操迎献帝刘协都许,称许都。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改元延康。十月,曹丕迫刘协禅位,汉亡魏立。十二月,魏迁都洛阳。

  南北朝 初,许昌县、颍阴县属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许昌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颍川郡治迁长社(今长葛市老城),许昌县治移许田(今陈曹乡许田村)。北魏太平线年)颍阴县并入临颍县。东魏天平初,置颍州,治长社。分颍川郡置许昌郡。元象二年(539年)恢复颍阴县。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颍阴城(今魏都区),辖颍川、许昌、阳翟三郡。许昌县属许昌郡,颍阴县属颍川郡。北齐改颍阴县为长社县。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许昌县、长社县并属之。

  隋初 废郡改县。开皇三年(583年)改长社县为颍川县。大业三年(607年)复行郡县制,改许州为颍川郡,许昌县、颍川县均属之。

  唐初 改郡为道,许昌县、颍川县隶于河南道。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许州,颍川县复称长社县,许昌县、长社县均属许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许州为颍川郡。干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

  五代 后唐庄讳其祖父李国昌之“昌”字,于同光二年(924年),改许昌县为许田县。

  清 雍正二年(1724年),升许州为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升州为府,增设石梁县为附郭。乾隆六年(1741年)又改府为直隶州,裁石梁县。

  中华 1913年3月,废许州,重设许昌县,县衙称县,隶属河南省开封道(亦称豫东道)。1928年,废道改区,许昌为中区第二区行政长驻地。1929年废县,改称许昌县。1933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驻地。1944年5月,许昌被日军侵占。1945年8月,日军投降,许昌县仍属国民河南省第五区督察专员。1947年12月15日,许昌解放,原许昌县划为许昌县、市两部分,市辖城关,县辖农村。1948年3月,增设许西县,许昌县京汉铁以西划归许西县。同年12月,撤销许西县,京汉铁以西原属许昌县部分仍归许昌县,并将临颍县的繁城、杜曲两个区划属许昌县。1949年2月,成立许昌专区,许昌县属之。同年3月,繁城、杜曲两个区仍划归临颍县。

  中华人民国 1953年,石固南寨及董河湾村划归长葛县,原属临颍县的张潘南寨、汪场、王宋门和东申、南张、郭庄、温李划归许昌县。同时将繁城北半部及繁城西的司庄、吴刘、吴庄、马井、凹李王划归临颍县。1957年,县属的樊沟、袁庄、榆林、洞上、白庙划归许昌市。1960年7月,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蒋李集划归许昌专区农场。1961年10月,恢复许昌县建置。12月,县属的碾上、五郎庙、塔湾、裴山庙、潘窑、董庄、赵湾、河湾、三里桥、李庄、孙庄、丁庄、七里店、洪山庙、菅庄、高桥营16个大队、54个自然村划属许昌市。1962年7月,蒋李集由许昌专区农场复归许昌县。1970年,许昌专区改称许昌地区,许昌县属之。1982年初,县属邓庄的徐湾、大坑李,尚集的俎庄、王庄、郭楼、陈庄、金湾,河街的傅夏齐、罗庄、李庄、庞庄、崔戴张、老吴营,长村张的老户陈、徐庄、周庄、罗庄,将官池的马岗、申庄等19个大队、40个自然村划属许昌市。1986年2月,许昌地区撤销,许昌市升为省辖市,许昌县属之。1983年7月,县由市内衙前街迁往枪杆刘村北新址办公,次年8月,县委亦迁入。县委、县驻地称县直新区。经近20年建设,形成新城区。新城区规划面积10.257平方公里,建成面积4.2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近4万人,为许昌县、经济、文化中心。2008年10月6日,县委、县迁至位于许昌县尚集镇的许昌县新区创业大楼办公。至2012年2月,县直各单位陆续从枪杆刘迁到创业大楼和兴业大厦办公。

  2006年,辖6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将官池居委会、十里铺居委会、李简居委会、梨园居委会、祖师居委会、枪杆刘居委会、羊圈村、谷徐、孙刘赵村、南石庄村、黄屯村、新韩村、朱寺村、大胡庄村、陈村、牛村、郭集村、齐庄村、秋湖村、王店村、辛集村、湖徐村、董庄村、高楼陈村。

  2006年,辖35个村委会:西街村、南街村、北街村、丁庄村、小王寨村、新陈庄村、大王寨村、军、大二郎庙村、举人卢村、扶桥村、冶庄村、许庄村、位村、毛、桃杖董村、桃杖村、岗丁村、双碑周村、老店村、苗店村、寨后陈村、白雉村、岗刘村、彭姚村、老庄陈村、刘崔吴村、白雾李村、周店村、柏茗村、坡卢村、马棚杨村、茶庵李村、翟庄村、垒草庙村。

  2006年,辖6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宋庄居委会、大徐居委会、黄庄居委会、郭甄庄居委会、庞庄居委会、西街居委会、东街村、水口张村、湾店村、胡寨村、十、位庄村、周寨村、蒋马村、岗朱村、陈门村、罗门村、大韩村、大辛村、后街村、忽庄村、吕桥村、周庄村、邓庄村、武店村、张庄村。

  2006年,辖33个村委会:南村、北村、西村、石寨村、关、禄马村、丈地村、黄桥村、罗拐村、孟村、小黄桥村、李桥村、曹寨村、滹沱村、口上村、岗于村、张月庄村、冯庄村、孟店村、湾胡村、杜寨村、杜陈村、陈堂村、中许村、双李村、东张村、西张村、程庄村、司堂村、吴村谢村、侯、武庄村、磨李村。

  2006年,辖31个村委会:蒋东村、蒋西村、东申村、郑吝村、张崔吴村、辛庄村、刘、寇庄村、岗申村、赵河村、桃园武村、三皇庙村、孙堂村、圪垱村、朱集村、孟庄村、老官赵村、程庄村、史楼村、沟张村、双塔寺村、赵堂村、谷庄村、冢刘村、大何村、上坡村、大黄村、李士坊村、张宋村、鸿雁李村、岗城村。

  2006年,辖29个村委会:灵北村、灵南村、湾鲁村、李井村、史堂村、小庄杨村、岗、陈庄村、郭店村、寨杨村、霍庄村、小宫村、泉店村、大前、纸张村、韦庄村、郝庄村、易刘村、兴元铺村、杨堂村、曹、贠庄村、大郑村、李庄村、刘庄村、大慕庄村、小慕庄村、老关赵村、韩庄村。

  2006年,辖43个村委会:陈曹村、南北街村、小陆庄村、禄庄村、三村、杨刘村、阎寨店村、邹家村、河信村、俭南村、俭北村、老信村、万庄村、伍连村、前孙汪村、后孙汪村、陈谢村、双楼张村、前艾村、后艾村、岗黄村、屈庄村、王庄村、东靳庄村、刘寨村、许东村、许西村、史庄村、东赵庄村、射鹿台村、尚庄村、西靳庄村、双庙村、郑拐村、孙拐村、武庄村、前柏杨村、杜门村、前李村、后柏杨村、计门村、关庄村、张庄村。

  2006年,辖9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邓庄居委会、于庄居委会、张湾居委会、田庄居委会、八里营居委会、桑树许居委会、大张居委会、十里庙居委会、烟墩郭居委会、岗、罗庄村、蒋东村、蒋西村、徐门村、何门村、刘门村、后李庄村、高店村、庞楼村、尚门村、宁门村、寺、鲁庄村、邱楼村、马庄村、长村、前王门村、塔东村、塔南村、塔北村。

  2006年,辖31个村委会:北寨村、南寨村、赵庄村、邱庄村、尤里村、双楼马村、孙衡村、小屈村、韩集村、韩西村、盐城村、绰韩村、河沿张村、毛里村、戴庄村、唐杨村、张庄村、段桥村、前冯村、岗曹村、天王寺村、大屈村、段墓村、圪塔张村、崔庄村、朱庄村、韩东村、郑杨村、屯里村、斜店村、洼李村。

  2006年,辖2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贺庄居委会、曹庄居委会、南岸村、叶庄村、大任庄村、半坡铺村、大李村、柿张村、逯寨村、白兔寺村、祁庄村、柏树李村、河湾村、邢庄村、北岸村、傅庄村、小寨村、王岗村、夏庄村、陈胡村、沟王寨村、槐大庙村、郭庄村、李门村、陈杨村、双龙村。

  2006年,辖21个村委会:桂西村、桂东村、王门村、宫后村、小郑村、周沟村、大安村、石桥杨村、肖庄村、大杨村、郅庄村、吕庄村、周胡村、韦口村、贺张村、东杜村、水道杨村、于寨村、竹园马村、茂武张村、老岗杨村。

  2006年,辖38个村委会:南头村、北头村、刘集村、军张村、西辛庄村、杨庙村、杨庄村、门刘村、金庙村、时庄村、铁张村、任庄村、前宋村、菜园村、坡张村、阎庄村、瓦屋刘村、庙张村、程庄村、南张村、西耿村、方庄村、水潮店村、蜜蜂张村、水牛吕村、王信庄村、沙张村、常庄村、黄庙村、宁庄村、钱庙村、朝阳寺村、邓辛庄村、孙庄村、长店村、岗杨村、僧李村、沟杨村。

  2006年,辖30个村委会:西榆林村、东榆林村、胡庄村、后韩村、阮、大岗李村、店后李村、破庙、小宋村、石庄村、岳庄村、花李村、晁湾村、柏冢村、扁担黄村、樊庄村、岗刘村、管庄村、桓坡村、白庙黄村、石猴张村、贾庄村、马张村、大魏庄村、刘王寨村、姜庄村、大张村、西吴庄村、司庄村、前韩村。

  2006年,辖4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长村张居委会、三桥居委会、花园居委会、东黄庄居委会、营孙庄村、白庄村、老寇庄村、郑庄村、于楼村、高庄村、干戈李村、大陈村、长村刘村、洼孙村、谢庄村、郭桥村、拳张村。

  2006年,辖9个村委会:艾庄村、谷杨村、西、大牛村、码头魏庄村、鲁湾村、聂庄村、袁庄村、杜宋村。

  性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形成春暖、夏热、秋爽、冬寒的季节特征,同时也带来旱、涝、风、虫交替发生的自然灾害。

  全县的水资源主要有降雨和地下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11580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10800万立方米,过境水资源32010万立方米,区外引水2975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年平均57365万立方米。全县的水质均属重碳酸盐型矿化淡水,矿化度多在0.5~1克/升,基本符合人活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许昌县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主要有颍河、清潩河、石梁河、小泥河、灵沟河、小洪河、老潩河等7条。

  许昌县境内有野生植物154种,栽培植物206种,属华北豫西山地和黄淮海平原亚区植物区。许昌县的动物区系属于华北区的黄淮平原亚区。20世纪60年代以后,野生动物中的狐狸、獾、老鹰、鹞子等已属罕见;喜鹊、乌鸦基本绝迹;燕子、灰喜鹊、杜鹃等也大量减少。唯饲养动物中的家畜、家禽品种有所改良和增多。

  县总面积1002平方公里,折合149.7328万亩(许昌市土地局协调为149.7118万亩)。毛耕地面积145.105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6.9%,其中耕地113.941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6.1%,占毛耕地面积的98.1%;果园地面积6.0256万亩;林地面积1.2451万亩;水域面积5.0944万亩。另外,交通用地面积4.6392万亩,居民地占用面积18.5367万亩,未利用土地面积1.4315万亩,共24.607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1%。全县土壤划分为褐土、潮土和砂礓黑土3个土类,包括7个亚类,13个土属,19个土种。

  许昌县境内已发现的矿藏有铁矿和煤矿。铁矿(磁铁矿)分布于桂村——石固一带,称武庄铁矿田,由武庄、磨李、翟庄等矿床组成。探明(C+D级)储量2.63亿吨,矿面平均品位为25%,埋深200~600米,属太古代火山——沉积变质铁矿。煤矿在角子山——许昌背斜两翼,灵井以西的兴源铺至泉店南侧,东西长7公里,南北1.8~2.8公里,面积18.4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36亿吨。开口后,年产可达90万吨。

  2004年,许昌县优质小麦面积达到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61.7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花卉种植面积净增1330多公顷,鲜切花初具规模;烟叶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产品税完成934万元。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得到提升,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华龙公司、湖雪公司高档面粉生产项目顺利实施,全县年小麦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腐竹产业在规范中实现提高,国内第一条机械化生产线个;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基本建成,年产量达到4.3万吨。水利和林网建设得到加强,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9%。

  2013年,许昌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922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完成5105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816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全县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9372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公有制完成增加值54941万元,同比下降31.1%;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557767万元,同比增长12.9%。

  2013年,许昌县工业税收完成6308万元,同比增长7.6%,增速居全市第5位。其中国税当月工业税收完成5493万元,同比增长2%,增速居全市第5位;地税当月工业税收完成815万元,同比增长70.9%,增速居全市第4位。1-12月份,建筑业营业税完成10878万元,同比增长23.6%,居全市第3位。

  2013年,许昌县地方财政收入16334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2076万元,同比增长26.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8138万元,同比增长26.7%。税收占全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83%。

  2013年,许昌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32323万元,比年初增长2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01440万元,比年初增长18.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05768万元,比年初增长20%。

  2013年,许昌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599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8%,总量居全市第三位,增速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位。分行业看,工业投资1275166万元,增长15.1%,房地产投资103628万元,增长42.6%。分项目看,施工项目12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7个,本年新开工项目8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个。

  8350人。其中小学127所(含民办8所)、初中30所(含民办9所)、高中4所(含民办2所)、职专2所、学校1所、在校学生小学62368人(含民办5331人)、初中31530人(含民办5563人)、高中11652人(含民办3868人)、职专2800人。共有幼儿园123所(县直公办1所,民办122所),在园幼儿17419人。全县公办教职工8284人(不含县卫生局主管的卫生职专),其中在职教职工5743人,离退休教职工2541人。

  2012年,许昌县财政民生支出15.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4.3%。新开工建设公租房405套,廉租房216套。五保老人保障金按标准实行社会化发放,创建省级文明敬老院3所,市级6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0元。完成3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建设任务。

  历史上,许由、中国第一女诗人许穆夫人、一代枭雄曹操、武圣关羽等名人志士都与许昌县有过接触。许昌县还曾是许国、汉魏帝都。特别是东汉末年,曹操在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屯田积粟、秣马厉兵、经略四方、铸就一代伟业。曹丕因“魏基昌于许”而赐名许昌。悠久的历史,一代的帝京,星罗棋布的三国胜迹,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使许昌成为全国三国文化旅游的黄金线之一。

  许昌县还是华夏姓氏亲祖根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许、陈、方等姓氏之根深植于此,维系炎黄子孙。

  区位条件优越。许昌县居于河南中原城市群隆起带,尽享河南省构建中原城市群的各项优惠政策。京广铁、京珠高速公和107国道纵贯南北,311国道横穿东西,许昌至南阳到重庆的高速公、许昌至开封至青岛的高速公、许昌至登封到洛阳的高速公、许昌至扶沟到安徽亳州的高速公交汇于此,省道及县乡公纵横交织,四通八达,距郑州国际机场仅40公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两大工程穿越县境,为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更大空间。许昌县城区功能比较完善,市政、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齐全,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舒适的服务,是投资兴业的黄金宝地。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许昌县地处黄淮冲积平原中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基础完备,农产品资源丰富,优质小麦、浓香型烤烟、优质棉花、玉米、大豆等主导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一直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和优质烟生产。近年来,许昌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加快农业产业化为主要措施,用发展工业的发展农业,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优质专用小麦、花卉、烟叶、林果、腐竹、蔬菜、畜牧养殖、食用菌为重点的八大特色农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同时,集中力量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华龙食品许昌公司、灵河豆制品公司、湖雪面粉公司、想家方便面厂、康龙畜牧公司、河南鸿宝园林公司等一批农业企业迅速崛起,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许昌县委、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一手抓总量膨胀,一手抓存量提升,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和现有工业企业,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企业和优势产业。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兴办新的工业企业,先后培育出了瑞贝卡发制品公司、骆驼鞋业公司、华龙食品许昌公司、湖雪面粉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了档发、童鞋、传动轴、食品加工、桐木加工、精细化工、玻璃制造等优势产业,全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10日在所成功上市。

  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以招商引资和扩大出口为重点,强力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华龙、上海兰生、浙江万向集团、河南神火集团等一大批企业相继到许昌县投资落户。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出口创汇企业的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扶持发制品加工、纺织加工、农产品加工、童鞋加工、精细化工、玻璃制造等外向型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出口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培育出口创汇的新生力量,全县外贸出口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创汇连年保持河南省县级排名前列。2003年全县直接出口总额达到8500万美元,出口总额居全省23个对外重点县之首。

  投资发展不断优化。我们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吸引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在简化手续、税费征收、建设用地等方面,尽可能地为投资者提供便利。同时,我们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积极为外商投资提供“全程式”、“一站式”优质服务。严厉打击一切侵害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违纪行为,对部门到企业检查收费做出了严格,最大限度地企业的权益。自2001年以来,县委、县连续三年开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题年活动,建设经济园区,开展招商引资,不懈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县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非公有制经济科技园、瑞贝卡工业聚集区、骆驼鞋业工业聚集区、邓庄食品工业聚集区、河街豆制品工业聚集区、张潘精细化工聚集区等特色产业园区快速膨胀,现已成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和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的靓亮风景线。

  民风淳朴、诚实守信的许昌县人民热诚欢迎您到许昌县观光旅游、投资兴业。我们将本着“让投资者的每一分投入都能得到回报”的旨,竭诚为投资者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宽松的。

  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远古时期,炎帝部落酋长许由率众耕于此,故称许地。西周初期,被封为许国。秦朝改称许县。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为魏五都之一。许昌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许昌文物古迹众多,其中的汉魏故城、关羽辞曹挑袍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操射鹿台、练兵台、屯田处、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墓等三国胜迹颇为有名,因三国文化丰富,许昌被国家列入“三国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城市之一。此外,大禹锁蛟井、周定王陵、后汉刘知远墓、古钧台、天宝宫、干明寺、百宁岗等各个时期的古迹都别具特色。以“三曹”为首的建安七子,开创了彪炳史册的建安文学,使许昌成为建安文学的发祥地。许昌曾是秦代丞相吕不韦、西汉御史大夫晁错、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出生地,又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清代诗人沈德潜流寓览胜吟鸿篇的地方。许昌也是姓氏亲祖根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陈、钟、方等姓氏之根深植许昌大地,维系着炎黄子孙的感情纽带。

  许由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隐士。贤明的尧要禅位于他,许由不受,于是尧让他做九州长,向他征求意见,许由不仅不受,还说这些话弄脏了他的耳,便蹲到河边,用水洗耳。这条河就是颖水。

  之后,许由就到现在许昌陈化店一带隐居了。他筑了一座城堡,被后人称作“许由寨”。许由死后就葬在这里,这座坟就叫“许由冢”。此后这里就成了“许地”。后曹丕在此登基,曹丕认为“魏基昌于许”就把“许县”改为“许昌”。中国的“许”姓就发源于此。这是许由留给这个地区的最好纪念。

  许由冢前曾建有许由寺、许由祠和许由塔。可能是依然要维持许由生前不想留名的想法,年深日久,寺、祠、塔都不见了,许由只留下埋葬自己尸骨的坟墓。

  许昌是姓氏亲祖根的重要发源地和纪念地之一,许、文、陈、钟、赖、华、甘、葛等姓氏之根深植许昌大地。禹州市的方山,是远古时期轩辕的大臣方雷氏的封邑,方氏华人祖根皆在方山。

  墓,坐落在许昌市北10公里苏桥乡小清河畔。墓高5米,周围30余米,冢上新砌的花墙,环墓一周,呈六角形。

  冢前树一碑楼,碑上镌刻着正楷书写的“神医华公之墓”,还有的生平事迹和后人敬仰之词。碑楼经过新近复修,高约2米,楼顶结构为北方农村门楼式样,花脊翘拱,几只瓦制鱼兽伫立于上,古色古香。墓周有几株松柏在风中摇曳,更增添了墓地的肃穆。

  系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医生,世称“神医”。他精通方药,尤擅外科、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科。为人医病,处方不过数种,针灸不过数处,即可病除,在医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用“麻沸散”对病人进行麻醉,做腹腔内切除手术。《三国演义》上描写关云长能够在为他割皮肉、用刀刮骨的情况下,仍饮酒食肉,谈笑奕棋,毫无痛苦之色。艺术地再现了麻醉技术之高超。这种麻醉术比国家早1400多年,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创举。他还根据户枢不朽的道理,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了名为“五禽戏”的体育锻炼方法,以增强体质,抵御疾病,为祖国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很有骨气的医生,他一生不慕厚禄,在民间行医,关心人民疾苦,无论走到哪里,碰到病人,总是热心地为其治疗,曹操迎献帝建都许昌后,患剧烈的头疼病,慕名将召到身边,很快地治好了他的病。曹操将封为侍医,因而常在太祖左右。思念亲人,告别还乡,见妻、子皆病而未归。曹操曾多次催促他回朝,他未从命。曹操大怒,将他抓回许昌。临终时嘱咐,将他的尸体葬在清水河畔,以示清白。

  长期生活在民间,为人民治病祛疾,解除痛苦,深受人民的爱戴。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相传曹操将后,有一同情,帮他逃出。曹操发觉后立即派兵追杀。一直追到许昌城北石梁河边,发现钻入芦苇丛中,曹兵将芦苇重重围困。正在这时,恰有一牧童赶羊群经过,牧童忙脱下皮袄,让翻穿上混入羊群。曹兵搜不到,便在羊群中乱砍乱杀,遂被砍伤。曹兵走后,醒来,看到,他挣扎着站起来,在死羊中接头对尾,施展神医法术。羊儿被救活了,牧童高兴地赶羊群离开芦苇时,因流血过多,带着欣慰的笑,躺在石梁河边长眠了。人们因敬佩的人品和医术,每逢清明时节,前来添土修墓的人络绎不绝。

  唢呐,又称嗽叭,早在两晋时(公元265年-420年)开凿的新疆克孜尔古窟中就有唢呐演奏图画,明朝正德时(公元1506年-1521年)称之为“唆那”;清代1759年,唢呐曾在“回族部乐”中称为“苏尔耐”。约在1805年间,唢呐流传于中原内地,特别是华北地区。明代王盘在《朝天子》一词中写道:“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唢呐属双簧管乐器,共由哨子、气盘、杆、碗等部分构成,杆身有八个发音孔。当时中原地带的唢呐种类很多,有高音唢呐(B调)、次高音唢呐(G调)、中音唢呐(A调)、海笛(口闷子)等。明代著名科学艺术巨星朱载堉放弃爵位而着述其终身,有《律学新说》、《乐经古文》、《旋宫合乐谱》等十七部着作。1606年间汇集其毕生精力编着而成的辉煌巨着《乐律全书》,运用精密计算法创造了“新密法率”--即十二平均律,解决了历代众说纷纭的“旋相为宫”问题,并改良了唢呐的发音,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了“三眼管子”,为当时民族乐器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杨根旺,唢呐演奏艺术家。其唢呐演奏技艺炉火纯青,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独特创新,形成奔放的艺术风格,曾三次获得文化部大。杨根旺以唢呐为主奏,通过唢呐与乐队的结合,表现富裕起来的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许昌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32所(普通高中3所、初中34所、小学275所、教师学校1所、职业中专(职业高中)2所、县直幼儿园1所、民办中小学16所),在校生12.08万人;学前班137处,在校儿童4343人。民办幼儿园120所,在园幼儿1.09万人。校园总面积324.63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73.24万平方米。

  近年来,在许昌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教育创新,“两基”得到巩固提高,群众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效果明显,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人事制度稳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着,新课程全面推广,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职业教育、教育、社会力量办学均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形成了基础教育、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2001年通过许昌市“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巩固提高验收,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河南省学校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荣获“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2003年通过河南省“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检查验收;2005年,D级危房和农村中学食堂分别通过了省级验收;2002年以来持续三年获取许昌市高招总积分第一名。

  2001年秋季,率先在许昌市完成义务教育阶段“五三”学制向“六三”学制过渡。2001年由县级财政代乡镇发放教师工资。2002年元月农村教师工资上划县财政统一发放,并设立教师工资专户。2003年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核编工作,撤销16个乡镇教育站,成立了乡镇中心学校,精简了机构和人员。2004年元月以来全县教师工资按国家新工资标准足额及时发放。

  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贫困生的救助力度。2004—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享受“两免一补”61490人,发放“两免一补”资金511.5万余元。初中、小学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8%、100%,初中、小学年辍学率控制在0.78%、0.06%以内。通过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校由2001年的428所调整为305所。生均建筑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4.44平方米、5平方米。教学仪器,乡镇中心小学达到省一类标准,其他小学达二类标准;初中达到国家二类或一类标准;音体美、电教器材,初中、小学均达二类标准;生均图书小学15册,初中20册;高中、乡镇初中和部分中心小学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不断发展。全县合格幼儿园达114所,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县职专被认定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陈曹、五女店、蒋李集、椹涧等乡镇学校达到省定一类标准,榆林、苏桥、张潘等乡镇学校达到省定二类标准。职业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开辟新的专业和培训项目,并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需要开展学历教育与各种短期培训。乡村学校开展扫盲教育、脱盲后继续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中小学普遍开设劳动技术课,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绿色证书教育。健全了以县职专为龙头、乡村学校、中小学校为依托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培训高、初中在校生25000人次。2001年,县教师学校通过省教师培训验收。

  充分发挥县教研室、乡镇中心教研组、学校年级教研组和学科教研组的作用,大力推进教研教改,全面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通过“三科”(语、数、外)联赛、“三课”(汇报课、示范课、优质课)评比、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不断深化教研教改。2004年秋季以来,全县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实验区,小学一、二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全部使用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教材。并根据高考模式,研究和把握高考命题材规律。同时大力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名师工程、名校长工程,依托县教师学校和高等院校开展师资培训,通过选拔优秀教师、校长进行深造,邀请专家学者等形式,不断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截止目前,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中87.4%、初中90.3%、小学97.5%以上;初中小学教师本、专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20.5%、32.7%以上,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70%以上。教学质量位居许昌市前列,2005年在各类学科竞赛及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学生3000余名,评选出县级以上优秀学生及学生干部488人。初中三年级语、数、外三科素质教育质量测评连年位居许昌市第一名,升学率达到45%以上。“十五”期间,全县高考成绩一般本科线人,重点本科线名考生夺得许昌市高考状元,12人考入、北大,其中2002年、2003年和2005年持续三年荣获许昌市县(市、区)普通高招总积分第一名。2005年,高考上省定大专线人,其中重点线人,县实验中学学生孟萌以672分夺得全市理科高考成绩第一名,有2名学生考入北大。

  以培育优质教育,打造示范学校为目标,按照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立了以财政投入、社会捐资、引进外资为主的多元化投入体制,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五年间维修危旧校舍4.8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13.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7273万元,其中完成2003—2006年台账内56个危房项目中,改

  造D级危房20510平方米,新建校舍28172.9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1201.4万元。2005年11月通过省验收。2001年县实验中学成立了高中部;2002年县一高投资600多万元买断占地12亩的许昌师专教育部,县二高新增土地27亩;2005年,县一高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后勤服务,投资800多万元,建设了6000多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和5000多平方米学生公寓楼;县二高多方筹措资金380多万元,新建了一幢教师宿舍楼、一幢教学楼和学生浴池,吸纳社会资金500多万元,建造6000多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和学生超市;县发制品总厂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占地150亩设施一流的县三高并于8月份投入使用,全县普通高中招生能力、办学水平得到了扩充和提升。仅2003年以来,全县农村初中食堂工程累计投入426.9万余元,面积9042平方米,新建面积8611.5平方米。全县38座学生食堂符合省定卫生安全标准,90%基本达到“六化”标准,2005年5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目前,全县83%的中小学实现了楼房化、花园化,53所学校被命名为许昌市级常规标准化学校。3所学校被命名许昌市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

  认真总结、完善和推广县直试点学校推行校长负责制、年级主任循环负责制、教师岗位责任制的经验,建立健全了管理科学,工作高效的用人机制。通过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评选活动和支教制度,不断激发教育内部活力。从2004年开始实行教师支教制度。2004年和2005年秋季新学期全县分别有300、110名教师支教。

  开齐开足中小学校体育课和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体育达标率中学达97.8%,小学达85%,积极普及开展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县先后举办了太极拳、健身秧歌、健身操、门球、广播体操、中国象棋、舞龙、舞狮等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和体育与健康培训班,群众体育在全国保持先进行列。2004年荣获许昌市第五届运动会大团体总分第二名、许昌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大团体第三名的优异成绩。2005年,在市体育科研论文和优质课评选中,推荐优秀科研论文19篇,获得市科研论文一等3篇,二等8篇,并有2篇被推荐参加省级评选,评选出县级体音美优质课教师24人,推荐市优质课教师8人。在县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县宣传系统职工篮球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认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发展,使社会力量办学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县社会力量办学单位达到130所,其中民办中小学校16所,在校生11850人。

  众所周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曾经红火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度处于滑坡状态。面对新的办学形势,许昌卫生职业中专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县委、县的关怀和领导下,在上级卫生教育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提出了求活思变抓就业,抓好就业促招生的工作思,变向内单纯抓办学为教学与安置两手抓,变间接择业为定向择业、推荐择业、自主择业多种途径一起上,一切为了学生着想,一切围绕就业着力。

  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学校经常利用座谈、会议、实习检查、毕业教育、走出去请进来等机会,向学生传达有关文件,帮助他们分析人才需求状况,了解并掌握当前的就业政策、就业技巧。从而及时调整了毕业生的心态,转变了他们的就业观念。

  联姻名校办学,拓宽办学思。继续与河南科技大学、长江大学、南昌大学、焦作中医药学校签定联合办学协议,深挖教育资源。2006年仅专、本科报名210人,录取176人;中专学历教育招生93人。特别是年底该校与湖北长江大合后,使高等教育联合办学协议收费每生下调200元,每年减少学费支出近10万元。

  同时,该校求活思变,尝试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办学新模式。目前已培训农民工100多名,并与南方多个厂家签定了用工协议。

  加强对外交流,拓宽就业渠道。该校广泛收集就业信息,不定期举办小型多样的就业洽谈会。校长许鸿凯等主要领导还亲自到、广州、深圳等数十家用人单位进行考察,并建立了良好的业务联系。目前,已向各用人单位输送了800多名毕业生。例如:协和医院的心脏内科长杨春霞、神经内科主管郭洁贤,普仁医院王文静等都是从许昌卫生职业中专走出来的成功典型。

  协调用人单位,主动管理。帮助毕业生解决上岗期间出现的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例如:毕业生在岗期间如感觉理论知识不扎实,还可以回校再等。

  注重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学校除按照教学计划正常完成教学外,注重毕业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培训,并且每年都举办毕业生技能操作比赛。毕业生在岗期间,组织学生参加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毕业生及早拿到相关的资格证书。目前该校的就业推荐工作已形成了专职部门负责,广泛辐射,指导与推荐相结合,行业内外相联系的可喜局面,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信任。

  有效的措施是创造办学成绩的,而良好的外部更是学校振兴的前提。今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已定,许多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好消息不断传来:其一,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支持。自今年起,95%以上的在校学生,每年可以得到1500元的教育资助;其二,我国目前中等技术人才极其缺乏;其三,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医护人员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形势喜人又逼人,但这也必将使这个高效、务实、办学经验丰富的许昌卫生职业中专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必将为前来就读的莘莘学子辅就一条实现心中梦想的大道。我们相信,在新的形势下,许昌卫生职业中专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