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登腾讯微校公众号排行榜榜首,成高校新媒体标杆示范
2014年元旦后的第一天,复旦大学微信公共平台悄然上线。2016年初,加入校园公众号第三方平台——腾讯微校。6月中旬,腾讯微校2016全国高校公众号排行榜五月榜发布,复旦大学官方微信号首次荣登榜首。
作为“互联网+校园”的践行者,复旦大学一直走在前列。复旦大学官方公众号的成功运营并非偶然,背后涵盖了复旦学子的“互联网+”创新思维与持之以恒的坚守。
复旦大学官方公众号深入每一位复旦学子的校园生活,并受到社会与媒体的高度关注,在微校2016全国高校公众号排行榜五月榜中名列榜首。微校全国高校公众号排行榜是腾讯出品的官方唯一全国高校公众号排行榜,自2015年7月发榜以来,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985/211高校入榜,截止到2016年6月底,微校接入的高校公众号数量已经突破3万,为全国2500万大学生提供卓越的服务和体验。
服务校园理念是核心价值
主编老师表示,“开通微博时,我们还觉得自己在追赶时髦,而微信来袭后,我们觉得自己在被时髦追赶,如同奔跑中不断换乘高速列车。从开通之初,我们团队就一直在思考,作为闭合传播特色的微信公众号,如何做好适应读者和平台的差异化运营?今天,我们仍然在不断寻找这个答案。”
复旦大学的公众号运营之初和许多官方微信号一样经历了一个角色多变的转换过程。作为面对在校师生为主的官方号,每一个内容的制作过程都经历严格的核实、编审过程,作品的编辑更是精心制作、不能“有失身份”;而官方公众号作为新媒体的一员,每一位小编的脑细胞里都需要注入充满传播力的活跃因子,团队成员甚至会“叫嚣”着走向“卖萌”乃至“暴走”的风格道路,内容的违和感时有发生。复旦大学公众号运营者向腾讯微校表示,“一会我们是一位严肃面孔、一板一眼老先生,一会我们又是一位古灵精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直到我们找到了一些方法,制定合适的选题标准、官方语言可视化表达、以提示语或虚拟形象区分“官方”和“小编”两种身份等等,这种违和感才渐渐消失,甚至,有时候一位小清新的“老先生”可能更受读者欢迎。”
在复旦大学公众号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除了在校学生外,来自社会、媒体的读者已经占据相当的比例,但公众号的定位仍然保持从校园本身出发,借运营者的话说,“我们尝试以一种贴近生活的视角和平等对话的态度,让每一位平凡的复旦人都可以收到关注和问候,每一位普通的访问者都能得到尊重和回应。”
满载诚意的内容是宣传关键
公众号经历一段时间的运营后,团队的小编会时常感到创意和资源的枯竭,为了撰写当天的选题,经常将自己逼在悬崖边上,然后在最后一刻爆发出一篇“万+”推送,但这种做法并不稳定。“为了解决资源问题,我们尝试过走栏目化的道路”,运营者向腾讯微校透露,公众号曾以一周为单位每天设置一些固定的栏目,如周一推服务、周五讲文化等等,每个固定栏目依托一个稳定的信息来源,以保证稳定的推送,“这需要大量的信息采集工作和资源整合工作,随着我们校园新媒体的生态蓬勃发展起来,这样的工作逐渐有了可行性。”运营者对此举充满自信。
除了推送资源的准备,复旦大学公众号最早还推出了“复旦ta说”这样形式和主题都有所突破的栏目,栏目内容会在微信推送中引入语音模式,征集语音投稿,将同学们的语音日记汇编推送。还有“复旦一刻”,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拍摄同学的真实生活,或在图书馆熬夜苦读、焦虑惆怅,或在流水小桥上倘佯漫步、闲适惬意,或在路途中仰望星空、纵声歌唱,都是真实的大学生活和别样的人文情怀,复旦大学公众号不仅把创新的栏目引入新媒体,而且搬上官方网站和各种文化产品之中。
在每一次太阳升起的清晨,公众号的小编团队都在以小组为单位全力挖掘热点,各小组各自整合选取素材,再通过组间交流,确定最终选题。确立选题后,各成员根据具体选题重分小组,兼顾形式与内容,按各自所长撰写文案并配以相应的图片、视频、动图或语音素材,完成创作。“对于偏严肃的选题,我们尽量拼颜值,对于需要互动的选题我们提前攒人品,我们原创的动静图系列、手绘猜书系列都是满满的诚意之作。”运营者对每一个选题都奉献最大努力。
“我们试图与高大上的传统新闻不同,展现普通大学生拉拉杂杂的真实生活,原汁原味,意味隽永。”通过运营者的讲述与选题的内容可以知道,公众号的栏目为用户创造内容而设计,在新媒体时代完美诠释“无互动不媒体”的真理。
团队多样性是创造力的源泉
复旦大学新媒体团队“新媒体工作室”成员是来自新闻、中文、历史、技科、环科等各个专业的10余名同学,分别在策划、技术、摄影、文案等方面各有所长。除小编团队,还有技术团队晨曦工作室、兴趣社团新媒体协会以及视频团队等兄弟团队给予支撑。与此同时,为增加团队凝聚力,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团队建设和团队竞争机制。每月团队会综合分析阅读量、互动留言数和制作质量点评分数,给予制作热门推送的小组奖励,以激励同学们的工作热情。
而在团队的外围,则有更多的兴趣小组在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研究热门活动如何发起、意见领袖如何产生、推送影响力如何扩散等等。另一方面,技术团队会不断为同学制造惊喜,如将公众号的内容用AR技术“印”到每一位同学的校园卡封面上,让“黑科技”拉近新媒体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复旦大学拥有开放轻松的新媒体环境,包括个人、社团、学院,已经拥有近千个新媒体公众号,作为官方公众号的团队,他们会与其他优秀的运营者们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合作,把培训学习、技术服务、推广机会等等分享给伙伴号,例如以手绘见长的自媒体公众号“旦先生”已经成为官方公众号的铁杆“萌友”和御用表情包。
践行“互联网+校园”树立高校标杆
作为复旦大学的官方公众号,需要考虑层面更加深入。线上的推广应为了增益线下的生活,而线下活动也应充分使用线上的优势,团队的成员能够认识到新媒体平台的重要性,用大学获得的知识投入到新媒体的建设中,学以致用,形成真正的影响力,赋予了官方公众号更多厚重的意义。
复旦大学新闻学李良荣教授在2015年的一次发言曾谈到:互联网让我们建立全球联系,却使我们的社会支离破碎;互联网让我们见多识广,却使我们思想浅薄,甚至鼠目寸光;互联网使人人都成了记者和评论家,但却使我们弱化了最基本的表达能力。曾经我们沾沾自喜“标题党”让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曾经我们为快餐文化的传播力鼓掌加油,但当我们的推送已经成为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时候,新的起步是回归初心,希望在新媒体的世界里展现比现实所见还要丰富和美好的一所大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就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大学。
复旦大学新媒体团队巧借“互联网+”之力,践行“互联网+校园”的生态闭环,迈出一条具有创新特色的新媒体运营之路,造就复旦大学官方公众号成为全国高校的标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浙江都市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