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文艺评论峰会在京成功召开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2016年7月30日上午9点,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等组织发起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2016中国文艺评论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议得到了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等组织与单位的大力支持。
2016中国文艺评论峰会现场
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中国当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国学家、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等相关领导和中国文艺界的权威专家学者、广大优秀文艺工作者共200余名共同出席了本次峰会。会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康辉主持。
本次峰会由两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为领导致辞讲话及开题演讲,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致欢迎辞,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发布了智库报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中国当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国学家、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分别发表了开题演讲。第二单元为主题研讨,与会专家围绕“大国国运与文艺复兴”、“传统文化与文艺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致辞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在致辞中指出,应对时代挑战,发展中国特色文艺事业,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特别是要重点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应对时代挑战,发展中国特色文艺事业,需要我们持续巩固理论阵地和创新媒体传播平台。应对时代挑战,发展中国特色文艺事业,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文艺事业思想引领,捍卫中国文艺话语权。人民日报社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肩负着讲好中国文艺故事,传播中国文艺声音、弘扬中国文艺正能量的使命和责任。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特点。随着人民日报新媒体入驻新大楼,人民日报全媒体矩阵正式成熟。在这个重要节点,我们召开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2016中国文艺评论峰会”,不仅是持续深化文艺理论研究的必要措施,同时也是人民日报创新文艺传播方式的重要实践,必将为中国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崭新的契机。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发布报告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发布报告。他介绍道,人民论坛在本次文艺评论峰会前期,组织实施了《公众对文艺发展有哪些新期待》大型问卷调查,就如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艺事业创新发展,尤其是如何更好开展文艺评论工作,对百余位文艺工作者、文艺和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开展深入访谈,并综合有关情况信息,吸纳多方面意见建议,从而形成了此份智库报告。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重要智库研究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论坛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阐释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高度认同,在引领舆论、引导思潮、凝心聚力的同时,以一系列大型调查、研究成果和智库报告,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今后,人民论坛将持续关注有关文艺评论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文艺评论工作领域呈现的新特点新规律,并推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总结,将更多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最具价值的观点产品、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叶小文发表主题演讲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发表了题为《营造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良好环境》的主题演讲。他认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有助于净化环境,营造好的环境才能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社会正在处在思想大活跃,感念大碰撞的时刻,突出的问题是价值观念缺失、行为没有底线,但是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粘满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思想上取得成功又能够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复兴以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以民族文化的颓废为先兆。一个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席之地,要有文化的魅力,要实现文艺复兴,要有道德的教化。礼乐是教化的重要手段,这一定是来自民间,来自全民族精神的集合。
范曾发表了题为《走向崇高》的主题演讲
中国当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国学家、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在演讲中提出,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文艺家的“学养、修养、涵养”,是寄厚望于文艺家多读书、多磨砺,增益其所不能。“学养”指“好学近乎智”,可以积渐成雄;“修养”指化为自身的品格;“修养”蕴蓄而成本能,不待勉为而自为,化为“涵养”。中国历史上不乏分担祖国的灾难和痛苦,同样分享祖国的光荣和尊严的志士仁人,他们内心深处都蕴藏着一曲雄伟的、壮丽的、沉重的、悲怆的浩歌。他们其中有诗人、学者、民族英雄、共产主义战士,不同的时代和地位,不影响他们同样走进了中华民族仁人的殿堂,走进了圣洁无瑕的先贤祠。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不能操之过急,尤其艺术家本人切记,心中想着大师便会汲汲以求身外之物。当内心枯涸而猥琐的时候,高峰会离你更远。
吴为山发表了题为《创作与传播贵在于中国精神》的主题演讲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指出,文艺要唱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这不仅反映在内容和题材上,还应该在艺术表现上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样才不至于片面地将流行的、新潮的、昙花一现的时尚文化作为先进文化来模仿;也不会将封建的、落后的、局部的文化现象作为传统来继承。中华美学精神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我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理解有八个方面:一是儒道互补的文化结构、二是澄怀味象的生命体验、三是仰观俯察的观照方式、四是妙悟自然的欣赏特征、五是虚实相生的创作法则、六是境生象外的审美生成、七是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八是高明中和的最高理想。有效地在国际传播中国文化不仅是扩大人们对中国的认知,同时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国际传播贵在于对话、讲故事。因此,以立像、办展、演讲等是推出经典的方式。
主题研讨中与会专家带来精彩的思想碰撞
王俊懿发表了题为《玉雕艺术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的主题演讲
中国翡翠艺术家、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王俊懿指出,玉文化作为最好的文化载体,我们应该去承载、去记录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社会现象。做玉者最大的责任是如何把一块玉善待好,并且要真正把属于这个时代好思想、好理念,用属于这个时代的风范和风格,以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进行记载和传承。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庞井君讨论了文艺评论如何界定,提出建立文艺评论学的必要性。他认为,当前文艺评论学科建设的薄弱可以通过学科建设的调整和完善,为文艺评论实践提供学术、队伍、阵地和人才坚实支撑,从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的重要精神。
甘而可发表了题为《漆器制作与中国匠人精神》的主题演讲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漆艺艺术家甘而可作为一名漆艺工作者,一直在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坚守工匠精神。他认为,任何艺术创作都是立意高尚、志存高远。“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漆器制作也应如此。优秀的匠人都是能静下心来,潜心创作,不计得失,耐得住寂寞,精心而专注地把作品做到极致,精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中央政研室文艺局原局长严昭柱认为,当前文艺评论的问题出在系统性上。文艺要的就是批评,若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评论。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才利于健康发展。
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少将王树增提出,物质的贫乏会使我们的生活很痛苦,但是精神的贫乏也是一样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永远是两个轮子,一个是物质发展的轮子,另一个是精神发展的轮子,如果一直是在推“独轮车”,一个小坑小槛就足以翻车。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人,要人人心生敬畏和敬仰,这样才有希望。
卢奇发表了题为《做好演员服务中国文艺》的主题演讲
著名演员、邓小平扮演者卢奇指出,我们正在寻求中国梦、追寻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全国人民都在努力,在各条战线不断前进。以前的作家能够写出好作品,是因为他们都在第一线,和老百姓、工人、农民、战士同吃同住,长期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情感、感受他们的心境。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基于雅和俗的思考,认为通俗文艺并非走向俗的必然,但是容易走向俗的路途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当下基于互联网发展,时尚和流行引导大众的消费,文艺的各种形式都有可能被消费而成为通俗文艺。需要在主流价值观体系基础上建立起适应通俗文艺发展的社会氛围,文艺大众化和大众化的文艺同样需要精神和品格上的提升。
在主题研讨的第一部分,由人民日报理论部主任张首映主持,与会专家围绕“大国国运与文艺复兴”进行了深度对话。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梁永琳指出,文化创新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知旧”,在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关系中,对传统文化采取守旧态度的文艺家往往就将传统标签化、符号化,而不是将传统文化视为源头活水,最终的结果是“自己的书画”被世人当成民俗的表演,所谓诗歌创作也是做做面子而已。唯有知旧,充分理解传统文化之后分清经典作品的优劣,才能明白何处是当代人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部长、教授、博导李怀亮则认为,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士、道三家中汲取养分,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崇高意识、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念。如果从崇高、正义、仁爱、忠义等这些高尚的人文价值出发,我们会积极关注民生、关注人民的精神需求,发出时代的强音,而不是沉迷于一味迎合低级趣味的作品。
在主题研讨第二部分,围绕“传统文化与文艺创新”的议题,与会专家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第一首席专家陆贵山认为,这个时代的强音是强调两种精神,一是创造精神,二是变革精神。同时,作家要扮演人类灵魂工程师和人类历史书记官的双重职责。作家的肩膀上担子是很重的,要对历史负责,促进历史的全面进步,要对人负责,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等100余家媒体记者出席了本次峰会并进行了报道。
(刘让兴 张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浙江都市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