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 10月其两部书在中国上市
阿列克谢耶维奇,果然是她。当地时间8日下午1时,时间昨晚7点,2015年诺贝尔文学揭晓,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荣获该项。之前,英国博彩公司排行榜上,她的赔率一飙升到最高,超过了领跑多年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获悉,本月国内磨铁图书刚刚引进出版了她的《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我还是想你,妈妈》两部作品。 扬子晚报全记者 蔡震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一名记者,同时也是一位散文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可以说,无论是还是海外各大文学论坛,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关注并不多。因其作品数较少,目前不超过10部。而国内读者对她更是感到陌生。不过,自2013年以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多有语译本问世,包括《最后的:失去童年的孩子们》,也为其获增添了不小优势。
前年诺颁前一天,她的赔率突然飙升到最高,将全球惊出了一身冷汗。去年,她的赔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加之她半个乌克兰人的身份(母亲为乌克兰人),在乌克兰成为全世界焦点的情况下,她曾一度被推测为最具爆冷可能的作家。
出版商与书商协会为其授时曾称:“她自己创造了一个将在全世界得到回响的文学门类,必将掀起证人与证词涌现的浪潮”。资深专栏作家梅·斯文森也曾公开表示,“她早应该得诺贝尔文学了”。
关注社会的面,关注大灾难里物的命运,是阿列克谢耶维奇所有著作中不变的主题。她质疑宏大叙事,质疑那些规整的历史,她认为,只有物自己的声音,才能让我们更加接近世界的。
她的代表作品有《车诺比的悲鸣》《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锌皮娃娃兵》《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等,她用与当事人的方式写作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她的作品已在19个国家出版。
阿列克谢耶维奇曾随俄罗斯代表团访问中国,近年她的不少作品在国内出版。2012年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史》。本月,她的两部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和《我还是想你,妈妈》都是“你未曾听过的‘二战’亲历者的故事”系列,均由磨铁图书铁葫芦策划,九州出版社首次在国内引进推出。
从事俄苏文学研究,获得俄罗斯当代文学作品最佳中文翻译的高莽先生告诉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作品具有“文献”价值和书写“真实”的特色。“她的书中没有中心人物,也不做主观的心理分析,但她的片断讲话、互不连接的事件、局部的现象,却给人一种相对完整的概念与画面。她记录的讲话,从微观视野去联想客观场面,她尽力深入讲话者的心灵,挖掘埋在潜意识中的实质。她不是自己解释,而是让讲话者倾诉出各种行为与活动的动机。她是通过声音去认识世界,通过心灵去真实。”
在高莽看来,阿列克谢耶维奇并非按照正式的历史文献来描述历史,而是从个人经历、机密档案以及从被忘却、被否定的资料中挖掘。这样的创作意义更加深远,远远超出技术性文献的意义。
昨晚,磨铁图书编辑陈亮对记者表示,“第一次读到她的作品,就感觉像在阅读19世纪的俄罗斯经典作品,而不是出自当代作家之手。她的作品触动人的内心深处。”
因为报道和风格,她的代表作《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曾被苏联有关部门大幅删节后才得以出版,《锌皮娃娃兵》也曾被列为。她还曾被为中情局工作,电话遭到,不能公开露面。幸运的是,即将上市的中文版《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恢复了大量被删内容,将会以忠于原著的面貌与中国读者见面。
高莽是《锌皮娃娃兵》一书的翻译,他记得10年前与阿列克谢耶维奇会晤时,阿列克谢耶维奇曾对他一再强调她的创作“文献文学”的原因与其重要意义,高莽介绍,到目前为止,阿列克谢耶维奇现有三部话剧和近二十部影片,是根据其文学作品改编、拍摄而成。他透露,阿列克谢耶维奇正准备再写两部书,即《狩猎的美丽》和《啊,傍晚的光亮!》。
1948年出生的阿列克谢耶维奇,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的方式写作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阿列克谢耶维奇身为一名记者,其著名作品基本上是对重大悲剧性事件当事人采访稿的合集,更类似于“史”。
自2013年以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多有语译本问世,包括《最后的:失去童年的孩子们》,也为其获增添了不小优势。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另一优势大概是其作品体裁——传记文学。只因上一本非虚构类作品获得诺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情了——1953年丘吉尔以《二战回忆录》获此殊荣。
超过100万名15—30岁的苏联女兵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本书真实记录了她们亲历的那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还有战火中伟大的爱情……
阿列克谢耶维奇代表作,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士兵、、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回忆,最真实地还原战争现场,用细节记录枪林弹雨里的与,堪称20世纪文学经典作品。
本录了人类史上最浩大的科技悲剧: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反应堆发生爆炸。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三年时间采访了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
2015年诺贝尔文学揭晓,该项多年大热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次“陪跑”,引发关注。
曾创作《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且听风吟》等畅销作品的村上春树,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7年被视为诺贝尔文学热门人选,但均没能获。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在全球最大规模的博彩公司立博集团公布的今年诺贝尔文学赔率榜单上,村上春树以1赔6位列第二。
中国读者对村上春树的熟悉程度,并不亚于莫言、余华、苏童等人。这个生于1949年的日本作家,至29岁起才开始写小说。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经久不衰。
2011年,村上春树还以62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登上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第4位。
近几年,村上春树几乎次次是诺贝尔文学的热门人选,但每次均与之失之交臂,被称为“最悲壮的入围者”。
记者昨日从亚马逊中国获悉,2000年至2014年诺贝尔文学得主作品的销售数据显示,诺贝尔文学对作家作品销售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2014年诺贝尔文学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其作品销量在项公布后的一个月内呈现240倍的增长;而2013年诺贝尔文学得主艾丽丝·门罗作品的销售表现更为突出,她的作品在获后一个月销量比获前一个月增长了近1500倍。
以总销量来看,莫言仍然是15年来最受中国读者喜欢的诺贝尔文学得主。2000年至2014年15位诺得主中,最受中国读者喜欢的前5名获作家分别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得主莫言、2013年得主艾丽丝·门罗、2014年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2001年得主V.S.奈保尔和2003年得主J.M.库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