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和公婆住,也不和没断奶的人结婚”“你能不能有点孝心?”
01.
龙应台说过,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渐行渐远。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然后,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和子女之间是最亲近的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有独立的意识和习惯,很多不一致的方面便凸显出来。
血亲关系中尚且如此,作为一个陌生人,来到婆家的儿媳便更是如此。几十年处于不同家庭环境中的生活习惯,和婆媳与生俱来的疏离感使得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承认,一碗汤的距离刚刚好。
可是有很多人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却希望新婚的小两口能和公婆住在一起。
曾经接受过一个咨询,便是关于婆媳同住的问题。两个人之间并非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在一粥一饭等等细节之中,双方永远都不会妥协,而这种不妥协就变成了不和谐的音符。
只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咨询案例中儿媳会习惯于每餐饭少做,如果有剩菜当天可以吃,隔夜的饭菜就会被倒掉;而婆婆节俭惯了,无论饭菜剩多少,都会通通放进冰箱里第二天甚至第三天照吃不误。
有时儿媳看见饭菜放的久就会随手倒掉,这就意味着一场战争的开端已经被掀起,最开始两人都还自拗着不说,后来就变得互相斥责。
类似这种矛盾其实在婆媳之中还有很多,毕竟两人生活的年代不同,习惯也不同,而一个成年人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去改变。如果强行要求一方去将就,另一方就会有人觉得委屈,摩擦就会不断升级。
02.
恋爱不是婚姻,有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心中的那份情感迷离了双眼,以为相爱就是一切,却忘了那柴米油盐,粗茶淡饭之间的磨合,才是一段感情最好的告白。
张玲和闫伟即将要步入婚姻,除了忙碌的准备之外,迎接张玲的便是满心的欢喜。
直到两个人事先商量好的买房大事一拖再拖,在张玲的逼问下,闫伟才无奈的道出实情:不是他俩早已看好的房子出了问题,而是闫伟的妈妈变了主意,希望两个人婚后可以回家和公婆同住。
这个决定让张玲傻了眼,一心想要过浪漫的二人世界的她不知道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
其实张玲早就应该觉察出婆婆舍不得儿子搬出家里了,他们也曾经试探过张玲的态度,可是这些张玲都没有往心里去,一心准备着两个人的婚礼细节。
张玲依旧坚决不同意婚后和闫伟父母同住,两个人从轻声细语的沟通变成大声的互相斥责,泪水渐渐浮现在了张玲的脸上。
其实有些事不是你刻意回避就能够躲过去的,相处不久张玲就觉得闫伟多少是有点妈宝男,现在想想曾经的一幕幕都浮现在眼前:
闫伟会和婆婆手拉手去逛街买东西;两个人约会的时候,有一半的时间婆婆也会跟着参加;有时张玲去闫伟的家里,也会发现婆婆和儿子的穿着都过于随意……
张玲说:“我不和公婆住,你再和家里商量一下,我们要抓紧买房子。”“真不行的,我妈说了,结婚后就住家里。”
“那就算了,我不和没有断奶的人结婚。”“你能不能有点孝心?”
两个人不欢而散,最后婚也真的没有结成。
我们大可不必为张玲难过,如若一个成年男人不懂得什么是孝顺,什么是过度依赖;而他的母亲又意识不到什么才是对儿子好,迟迟不肯放手,这样的家庭嫁过去,该是要有多少委屈需要自己咽下。
03.
那么,我们究竟婚后要不要和公婆同住?
我的建议是,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还是分开来住的好。
第一,生活观、消费观的冲突
虽然结婚后婆媳会变成一家人,但毕竟是来自两个家庭,不同年代的人生活观,消费观都会有很多冲突,到时候谁来让步呢?
就比如年纪大的人休息的早,年轻人下班之后唯一一点空余的时间又恨不得分分秒秒都利用起来,作息上就会有一些冲突。
再比如年轻人有时会喜欢点外卖吃零食,偶尔奢侈一下给自己一点小奖励,这些在老年人眼里却都是不必要的铺张浪费。
第二,容易干涉小夫妻的"内政"
婚姻中没有一对夫妻是没有争吵,完全相敬如宾的度过一生的。但是俗话说床头吵架,床尾和,可是一旦要有其他人参与进来,特别是婆婆会心疼偏袒自己的儿子,那境况就大不相同了。
婚后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的两个人,如果事事都会被家长干预,大道夫妻吵架,小到家庭决策那么儿媳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如果碰上一个男人,如上文中一样是个妈宝男,婚姻就很难走向幸福了。
第三、个人隐私、生活舒适度问题
同住一个屋檐下,毕竟会涉及到安全区和隐私方面的问题,这是很现实的。
新婚的夫妻会说一些小情话,有公婆在面前活的就会很拘束。再比如涉及到贴身衣物的摆放,晾晒等等问题都会让人觉得很尴尬。
如果回到家还要和在外面一样,戴着面具生活,那么组成这个家庭,带给我们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