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了!东北率先探索“全面放开生育”,释放了什么信号
来源|国民经略 文|凯风
终于来了。
01
全面放开生育限制,有望破冰。
近日,国家卫健委表示,已就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作出答复:东北地区“可以探索”率先全面放开生育限制。
这意味着,东北地区或将打响全面放开生育第一枪,人口政策迎来40年以来的最大变局。
事实上,这一消息并不令人意外。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辽宁省有关人士就表示:
恳请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政策。
恳请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政策。
早在2016年,黑龙江就在漠河、绥芬河等18个边境地区率先放开了三孩。
根据当年黑龙江修订的人口条例: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居民的,可以在依法生育两个子女基础上,再生育一胎子女。
根据当年黑龙江修订的人口条例: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居民的,可以在依法生育两个子女基础上,再生育一胎子女。
更关键的是,宏观层面也出现了明显变化。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不仅没了“计划生育”这四个字眼,而且首提“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显然,东北探索只是开始。
02
东北地区,是中国人口形势最为严峻的区域,没有之一。
从1990年代开始,东北地区人口问题就已开始凸显,人口出生率连年下滑,老龄化率逐年攀升,加上持续的人口外流,东北人口早已出现负增长。
这里的负增长,不只是人口外流导致的机械负增长,还有出生人口难以覆盖死亡人口导致的自然负增长。
2019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常住人口分别减少21.8万、13.33万、7.6万。
2019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常住人口分别减少21.8万、13.33万、7.6万。
这其中,来自人口流出的贡献分别是:黑龙江(-18.9万)、吉林(-11.03万)、辽宁(-4.1万)。
而来自自然人口负增长的贡献分别是:
黑龙江(-3.81万)、吉林(-2.3万)、辽宁(-3.5万),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1‰、-0.86‰、-0.80‰。
黑龙江(-3.81万)、吉林(-2.3万)、辽宁(-3.5万),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1‰、-0.86‰、-0.80‰。
与经济第一大省广东进行对比,问题就更为凸显。
东北三省的人口出生率仅为广东一半左右,广东一年新增175万常住人口,其中来自自然增长的贡献量为92.38万,与东北形成鲜明对比。
出生率长期垫底,老龄化率居高不下,人口持续外流,东北人口形势面临的困境是全方位的。
这一次在东北试点全面放开生育,无疑是有针对性的。
03
事实上,人口问题不只东北一地独有,就连发达地区同样难以置身事外。
从全国来看,全面二孩的政策效应已经释放完毕。2019年出生人口仅为1453万人,相比政策放开之初的2016年,整整少了321万人。
要知道,在放开二孩之前,有关机构曾经预测,生育峰值将超过2000万人。然而,现实却展现了另一番面目。
同时,在长三角、京津等发达地区,出生率低迷、老龄化居高不下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整个东部沿海地区,只有广东、福建形势相对乐观。
两地都有着相对久远的宗社传统和生育传统,广东又是人口流入的第一重镇,最近5年常住人口新增800万人,这为未来发展的强大竞争力之一。
即使如此,两地的出生率也在不断下滑,人口已经不是一时一地的问题了。
04
探索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影响有多大?
其一,东北探索只是序幕,更大范围的松绑或许为时不远了。
这是生育政策40年来的最大变局。自1980年左右开始收紧生育以来,到2011年放开双独二孩、2013年放开单独二孩、2016年放开全面二孩,再到此番探索全面放开生育限制,人口政策随着经济社会形势而变化。
其二,放开生育只是开始,仅仅放开生育并不够。
欧美以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即使没有生育限制,生育率照样萎靡不振,这背后不只是政策问题,还涉及生育意愿、养育能力等一系列社会文化问题。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这正是关键所在。要想力挽人口生育狂澜,教育、医疗乃至房地产不动不行了。
其三,未来一定要注意人口形势对房地产的影响。
人口是房价的长期基本盘,要注意人口净流出和出生率下滑的双重影响,不仅会对经济增长形成掣肘,而且养老金、房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种影响将是长远的。
- 标签:龙之谷弓箭手技能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