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关注社会养老问题 大力发展养老地产可否?
每个人都会老。我省是全国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养老负担的不断加重,早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民生问题。
昨天,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组,收到七条有关养老的建议。明天我们怎么养老?怎样幸福养老?养老问题,既是社会的热点,也是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很多省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现状
浙江人口老龄化进入快车道
省政协委员袁小强,就提出了“关于促进我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和健全养老体系”的建议。
他收集了一组数据:截至2010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89.03万人,占总人口的16.6 %;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21.0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35%。
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91万人,占全省户籍人口的20%以上,年均增长4.5%;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157万,年均增长5.3%。
袁小强认为,小型化、空巢化,减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随着生育水平下降,生活节奏加快以及“421”、“空巢”家庭增多,家庭养老负担加剧,如果仅仅依靠家庭的力量,将难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
原因
财政投入不足制约养老发展
在袁小强看来,财政投入不足,税收优惠范围较窄,是制约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和完善的原因之一。
现在,养老服务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但购买服务量少,补贴低,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比如,政府为每张床位补贴2000至5000元,但申请程序复杂,限制条件多,这使大量因资金紧张而租赁经营的养老机构无缘获益。
养老用地成本高,前期规划不足,也制约了养老服务事业。而且,民办养老机构投资巨大、周期长、回报慢,难以盈利。现在多数服务中心和机构,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医疗力量介入不够。
另外,专业服务人才稀缺,护理从业队伍薄弱,一个护理员照顾8位甚至10位以上老人的情况十分常见。缺乏社会监督,也不利于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建议
加大对养老事业的财政补贴
针对浙江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分析,袁小强提出了五方面建议:
第一,加大对养老事业的财政补贴力度,建立系统完善的财政补贴制度。比如对养老机构提供贴息贷款等。
第二,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对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倾斜力度。比如对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可免征房产税等。
第三,将养老用地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切实转变养老用地难的问题。杭州在前年率先推出了《养老设施布点规划》,其中规定指出: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20平方米,且每处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原则配建社区居家养老设施,有效扩大养老基础设施的覆盖面,优化养老用地配置。
第四,支持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相互结合。
第五,加强养老服务工作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服务技能。
第六,建立全社会多层次的养老服务监督机制。
要大力发展“养老地产”
省政协委员蔡挺也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养老地产”的建议。他提到了一个蛮新鲜的词:养老地产。
养老地产,复合了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运营、养老服务和金融创新等属性。它以养老住宅为基础,附加文体中心、护理院、医院和超市等商业配套设施,同时集居住、餐饮、娱乐、养生、保健、就医等概念于一体,依靠住宅销售、出租和相关物业经营权和收益权的金融化运作,以及商业配套服务或养老专业化服务的增值效应,实现自身盈利和长远发展。
蔡挺认为,养老地产是中国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等社会化养老的有效载体和实现形式,正在引导和推动着养老产业的发展。
推进养老产业政策的制定
蔡挺就关于养老地产发展策略建议:首先,要切实推进养老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加强养老地产法规政策系统化、规范化和专门化工作。将养老产业推进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减少地方政府因追求业绩而贯彻国家养老政策不力现象。
其次,养老地产投资回报率总体低于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的回报率,因此建议政府、银行机构应对养老社区的建设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利率优惠,并应鼓励实行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支持养老社区建设。
最后,土地政策困境也制约养老地产的发展。养老地产项目多选址在离市区较远、环境较好的地方,且占地面积较大。要推进养老地产发展,政策优惠必不可少。除金融优惠政策外,还应结合养老地产的特点,出台相关土地供应政策及规范措施。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