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热钱”压力增加 楼市或成主攻目标
今年上半年“热钱”入境的压力在不断增加,而加快城镇化背景下的房地产市场非常有可能成为主攻目标。防微杜渐引导“热钱”流向至关重要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2月银行代客结售汇出现连续4个月顺差,业内人士由此判断,2013年上半年,我国“热钱”入境的压力很大。相关专家受访中向《瞭望》新闻周刊建议,鉴于国内通胀回降、楼市升势暂遏,货币政策不宜轻易松动,同时可考虑出台股市新规,引导“热钱”流入。
上半年“热钱”压力增加
目前,新一轮资金“大转向”已经开始。国内数据显示,2012年12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大幅升至543亿美元,结售汇已连续4个月顺差,外汇净流入出现较大反弹;国外方面,美银美林报告称,自2012年6月末以来,投资者从美国国债市场共撤出了60亿美元资金,这一趋势在2013年1月尤为明显。
此外,有分析称我国外贸数据的大幅波动也与“热钱”有关。在外贸整体低迷的形势下,2012年12月出口数据好得出奇,众多海外投行一度对数据可靠性提出质疑。对此,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向本刊记者表示,外贸数据的大幅波动很可能与“热钱”有关。外贸企业中不管是外企还是国内企业,都有一些参与过“热钱”的流动,正是大量的热钱交易利用经常项进出,造成进出口激增的假象。
资深外汇专家汤亚键判断,未来3~5个月内,严防“热钱”流入是最重要的事情。
“触发‘热钱’流入中国,有四大因素:主要经济体‘宽货币、低利率’的政策推高全球流动性,欧美金融体系企稳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人民币资产价格趋势性向上。”尚势投资的投资总监邓维总结说,“‘热钱’的性质决定了其终究是短期炒作,趁中国这轮经济反弹炒作的可能性非常大。”
楼市或成主攻目标
长期跟踪“热钱”流向的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告诉本刊记者,从2012年初到9月中旬,“热钱”呈现流出状态,随后“热钱”逆转流入,“近期更为显著”,此轮“热钱”并没有对股市显示出很大兴趣,而是觊觎国内楼市,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已经监控到部分“热钱”涌进一线城市房地产。
‘“热钱’之所以敢出手一线房市,是因为从十八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已看出,中央推进城镇化,很可能不会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更严厉的调控。”黎友焕预计,这种趋势将持续到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出台,或者相关政策的变化。
早在2010年,当时美国实施QE2前后,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等众多投行均以不同形式涉足中国房地产业,同期国内30多家大型房企也加紧推进海外融资计划。富兰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策略师杨东辉预计,“此次‘热钱’很可能会继续扩大对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投机活动。一旦发现有‘热钱’进入楼市的趋势,可能将不得不出台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措施。”
回顾此前2007~2008年,以及2010~2011年的通胀周期里,“热钱”涌入所带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被广泛认为是推高物价的原因之一。至于“热钱”出逃的节点,黎友焕坦言,“中国资产泡沫不大,‘热钱’不会走”。
积极引导“热钱”流向
专家认为,“热钱”尚未大量流入,现在必须未雨绸缪,“尽管中国实施严格的金融监管措施,渴求套利机会的国际‘热钱’仍会透过地下钱庄、虚构贸易等多种渠道渗入国内,监管形势不容乐观。”德意志银行曾做过的一个调查发现,内资企业有18%选择进出口贸易作为转移“热钱”的途径,外资企业的相关比例占到23%。
业内人士建议,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以应对“热钱”的冲击:
其一,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统计体系,明确且真实地反映“热钱”数量。目前,中国的监管框架很难完全监控“热钱”。比如,对贸易项下的“热钱”流动,负责监控“热钱”的是外管局,但监测进出口价格变动的却是中国海关。对于外管局来说,很难去清楚掌握类似“转移定价”的猫腻。
其二,对于异常资金流入保持高度警惕。加大打击和处罚力度。监管部门应对“热钱”流出的主要渠道加强监控,包括虚报价格、虚假合同、延付货款等隐秘方式。
其三,对贸易融资和跨境贸易货币替代应设立目标值。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层出不穷,成为涉外企业的套利工具,跨境贸易货币替代则导致外储骤增,这对我国当前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外汇管理和国际收支平衡形成挑战。
其四,合理引导热钱流向,遵循压楼市、控通胀、入股市的思路。在国内经济复苏前提下,“热钱”流入的领域很重要。如果股市持续出台改革措施,基于目前低位,可以合理引导“热钱”流入。更为理想的局面是,如果能在实体经济中开辟出“池子”接受外来资金,让短钱安分地转化为中长期的投资资金,引导“热钱”流入中国经济亟需的领域,将是应对“热钱”的积极思路。
其五,打通藏汇于民的通道,可考虑试行外汇保值储蓄。通过外汇保值储蓄,鼓励民间持有外汇,有利于控制央行货币投放的时间成本和对冲成本。(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有之炘)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