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保障房监管与问责刻不容缓
被视为重要民生工程的保障房,再次暴露出不少乱象。据审计署日前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去年仅山东、河南、广东和云南4省就查出了5万余套空置保障房。与此同时,审计还发现10.84万户家庭违规享受保障房待遇、57.99亿元资金被挪用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保障房的保障和公平属性。
保障房建设和分配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一方面表明我们在保障房的建设和管理上,依然存在着不少亟待堵住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也凸显了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负责人对保障房的重视不够,甚至不排除存在一定的渎职和权力寻租的可能。
以各地巨量的空置保障房为例,造成保障对象申请不积极、弃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保障房的配套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房屋品质存在问题。审计显示,一些地方的保障房建在了非常偏僻的郊区,去中心城区办事或工作都非常的不方便;有的保障房建设中由于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导致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质量缺陷。如此滥竽充数的保障房,乏人问津就丝毫不让人觉得奇怪了。
保障房的建设和分配的不给力,对民众福祉、政府公信力和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除了应保对象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福利,为住房问题额外地支出加大生活负担之外,当保障房的希望彻底破灭之后,直接后果是逼迫应保对象转向商品房领域或租赁市场,从而推高商品房价和租金,导致买房和租房的压力越来越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上广深4地房价同比涨幅均超过8%,大部分城市超过了7%。根据业内人士的预测,全年的涨幅可能要超过10%;截至到今年7月,住房租金价格已经实现了连续43个月的上涨。在住房支出占总支出(或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时,这部分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将会被压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家扩内需政策的实施。
如此看来,加快保障房的建设是各级政府绕不开但又必须亟待交出满意答卷的一个必选题。要想遏制住保障房领域的各种乱象,关键还得从制度层面着手,特别是要加强建设、分配等环节的监管与问责,才能够从根本上堵住各个漏洞,让保障房最大限度地发挥应该具有的功能。我们认为,监管层至少需要在以下几个层面有所建树: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住房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对于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监管、资格审核审批、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等,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政策和工作机制。比如,对于保障房的分配,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分配标准和纠错机制,并使整个过程做到全程公开、全社会公示、全方位监督。其二,对于保障房领域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惩处和问责力度。只有让违法违规者付出的成本足够大时,才能形成制度威慑力。特别是针对目前保障房领域法规的缺失现状,最好能够尽快地组织专家调研,加快推动人大相关立法,使其中的典型违法行为,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问责。
其实,关于如何推进保障房的建设,社会各界已经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当务之急是如何将这些建议尽快地吸收到保障房的建设、分配等环节之中,并在实践之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