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大是本土开发商通病 房企发展模式有问题
开发商在土地市场的“出拳”,一旦成功会被认为“狼性”,可一旦失败了,就会被叫做“赌性”。当然这有些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判断。
如果不是一段很长的历史周期,很难判断一个开发商的保守是不是合时宜。
他们有时候过于保守,比如滨江房产在2012年,直到11月还没有拿地。
没有子弹,怎么出击?这个道理,换任何一个开发商,都明白。君不见,恒大地产一日斥资上百亿,在南京、上海四处出击拿地。这种事情,阳光城、正荣都干过。
前不久的一次采访中,泰禾的董事长黄其森对记者说:“我明天要去拿一块地,我不知道能不能拿到,不过我会去抢。”
拿地是开发商的原始冲动。方兴地产刚刚经过100多轮抢到了上海闸北的大宁地块,他们花了101亿。在圈内有个段子,方兴地产每次拿地,老板都会在后台看视频直播,用电话遥控指挥。
这几乎是很多开发商的通病,在土地拍卖市场不兴奋的开发商很少,很多人很难控制内心不断膨胀的欲望,加价拿地几乎是每个开发商都会干的事情。
总是有些开发商控制得特别好,和土地失之交臂。太过激进的开发商红的周期也不会太长,“地王”批发户的命运总是多舛,而保守同样也不会有一个惊喜式的结果。
去多了土地拍卖市场就会发现,有些开发商是常客,他们常常来,也常常空手而归,以至于业内戏谑称这些开发商,只是跑出来溜达下,证明自己的资金并不紧张。
一家开发商说,“土地是每一家开发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最基础、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每一家企业要发展,要是没有土地,就会变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们计划把销售额的一半用在土地市场去拿地,也就是说,作为一家年销售额100亿的公司,一年拿地要花将近50个亿左右。2013年,这家开发商拿下来的一块地就48亿,按这么个思路,确实很难有大量的土地储备。
杭州华家池地块拍卖的时候,绿城的一个拿地代表一直在跟绿城的董事长宋卫平通电话,因为这场土地竞拍过于激烈,老板不得不发话:放弃下一场土地竞拍。
一些开发商开始离场。这个时候,这场拍卖才不过进行了一半,还有一幅土地没有拿出来拍卖。一些开发商在出击,一些开发商在收拳。
不过,很多开发商还是趋于保守,这些保守的开发商,更多的只是在本地经营着,纵观排名前十的开发商,都是出于激进的全国遍地撒网型的,一些开发商甚至走向了海外掘金,比如绿地,比如碧桂园。
长不大是本土开发商的通病,土地拍卖市场过于保守,开发的产品没有足够的鲜明特征,所以,这些特质注定了很难走向全国。
长不大?只能说,你的模式有问题,从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策略来说,有攻有守是必需的。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