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宏观:地产强支撑渐行渐远,角色转变背景下两大链条值得重点关注
导读
本轮复苏缺少地产投资的强支撑已是共识,我们认为这将带来本轮复苏的三个特点:一是“地产-金融”闭环打破,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复苏主要驱动力;二是地产投资压力渐增,会伴随着地产资产抱团效应愈演愈烈,下半年压力集中期或带来政策边际变化;三是地产对经济的贡献将从投资端逐渐转向消费端,重点关注地产后周期和租赁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
摘要
近几个月一面是部分城市地产销售火爆,一面是地产调控的深化。我们认为当前政策意图依然明确,即抑制地产投资属性,引导地产回归居住定位。多项政策发布以来地产行业已经产生了一些影响:
1)融资端:地产商贷款融资增速基本触顶。
2)供给端:一是债务扩张受限,拿地增速明显回落,二是为加快竣工确认收益降杠杆,开工、竣工仍在加速。
3)需求端:政策调控对地产销售总量影响不明显,更为明显的特征是大小城市之间的分化。
地产商面临去杠杆的压力,资金来源势必更加依赖销售回款,少拿地、强施工、高竣工将成为今年地产的主旋律。
1)销售端来看,今年地产销售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压力,其一是信用环境的相对收紧,其二是商业银行融资端的约束。结构上仍将向大城市集中,房地产资产的“抱团效应”在地产投资下行阶段将愈发明显。
2)前端来看,在地产商负债扩张受限情况下,虽然政府供地意愿较强,但地产商拿地更加谨慎,土地购置费对地产的支撑将延续到21年上半年。
3)中后端来看,在前两年杠杆率不受约束阶段,为了在规模排位赛上获得先机,开发商普遍向前端拿地和开工倾斜,也导致竣工不及预期,在去杠杆的压力下,竣工潮有望开启。
4)整体来看,地产投资维持韧性,小幅回落,节奏上前高后低。
缺少地产强支撑,本轮复苏的三大特征:
1)“地产-金融”闭环打破,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下一阶段复苏主要驱动力。
2)下半年地产压力渐增,压力集中期或带来政策边际变化。
3)地产对经济的贡献,在消费端将逐步扩大。
除了看好对地产后周期的传统家具、家电和建筑装潢消费等,我们也看好大城市住房保障带来的机会。随着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供地上向租赁住房倾斜,增加保障房供应,同时盘活存量住房也可能成为后续工作重点,我们认为涉及优质自持型长租公寓的房企也将进一步受益。
目录
正文
1
抑制投资属性,地产双重身份即将被打
破
如何达到“房住不炒”?抑制地产投资属性,引导房地产回归居住和消费品的定位。2020年8月,监管部门出台房企融资新规,设置“三道红线”将房地产企业分成四档,并根据分档限制房企有息负债的增长。12月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同时,提出通过租房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2021年1月,央行发布“房贷集中度管理”新规,对商业银行地产融资进行限制。“三道红线”和“房贷集中度管理”两项政策分别对融资需求端和供给端进行约束,政策组合的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要抑制地产的投资属性,引导房地产市场回归居住和消费品的定位。
1.1
为何要抑制地产的投资属性?
首先,疫后经济对地产依赖度依然较高。在2020年经济修复的过程中,房地产行业仍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产投资恢复明显快于其他需求领域(图1),并且地产投资对其他行业的复苏也起到了很强的带动作用。从各省数据来看,2020年前11月房地产投资恢复越快的省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往往也更高(图2),这意味着地产修复的确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复苏。
其次,房地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从住房不足变为房价过高。劳动年龄人口是主要购房群体,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早已过拐点,需求增量有限,更多是大都市化带来的此消彼长和需求分化。因此,再走依赖地产投资提振经济的老路,中小城市地产可能再度面临供给过剩的压力。从数据上看,虽然从待售面积角度,房地产库存压力似乎不大,但待售面积仅包括已竣工部分,并不包含开工未竣工的部分,而从我们测算的广义库存来看,20年4月份以来广义库存就开始缓慢回升(图3、4)。
最后,打破“地产-金融”闭环,为实体经济发展让路。20年仍有大量流向房地产及相关领域的贷款,居民消费减少,但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不降反增。金融资源过于集中在房地产行业不仅会加大金融风险,也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因此,打破“地产
- 标签:环境污染图片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