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的两个关键变化 关注头部银行IT厂商
据上证报3月23日报道,六大国有银行已经开始推广数字人民币(数字货币)钱包。在国有银行营业网点中,客户只需要提出申请,便可以申请白名单,在央行数字人民币APP中以设立银行子钱包方式参与测试。
关键变化一:“央行数字人民币XX银行子钱包”或是最终形态。
根据上证报披露,目前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六大国有行均已开始推广数字人民币钱包,在银行网点均可以申请测试白名单,参与数字人民币测试。值得注意的是,上证报还披露:一家邮储银行支行工作人员表示,邮储银行办理这项业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此次申请并非是此前可视化硬件数字人民币钱包,而是央行数字人民币APP中的邮储银行子钱包。
事实上,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方式一直是市场热议的焦点,从2020年8月市场热传的建行数字人民币APP,到10月深圳推广数字人民币红包中用的央行数字人民币官方APP,分散化or集中化管理运营的选择一直没有落定。而今看来,央行APP统一监管+各行运营子钱包的综合模式已经浮现。
我们认为,数字人民币具有支付的基本职能,考虑“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的原则,央行并不具备参与数字人民币相关商业竞争的立场,判断其角色将限于“发行人”和“裁判”,负责数字人民币发行以及整个数字货币体系的制度监管。基于这一考量,由央行独自运营大一统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并不合理,因为这必然会直接冲击各家银行的客户、流量体系。
在“裁判”之下,聚焦“选手”层面,目前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正是负责数字人民币钱包商业运营的合适主体。传统纸币模式下,央行较难洞悉纸币在下游的真实流转状态,但依靠数字人民币的可追踪性,央行并不需要直接参与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运营,而是通过借助银行系数字人民币子钱包来洞悉货币流转。这一过程中,央行对于关联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第三方支付工具的监管也将更为富成效。综合来看,未来C端小额高频零售市场将由银行系(央行代理)通过数字人民币子钱包的方式主导,而其他成熟的第三方支付方也将接入其中,承担推广和协同职能。
关键变化二:C端、G端两条腿走路,数字货币大循环生态体系渐成。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当前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已经开始接纳数字人民币。不仅有京东、美团、B站这样的互联网头部平台,还有上海地铁里的黑拾自动贩卖机以及徐家汇汇金百货这样的实体购物中心,都开始接受数字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
2020年10月,深圳市罗湖区曾主导了数字人民币消费补贴(红包)的形式向公众开放。我们认为,这是央行试点的G端新场景,即用数字货币的方式实现疫情补贴、基于城市的补贴以及量化宽松的补贴,未来或进一步延展落地:需要发放疫情补贴时,可直接将数字人民币注入个人账户,并利用其可编程性限定该补贴只能进行一般性生活商品的购买。如果个人申报了失业状态,可限定数字人民币账户内特定比例的金额用于补贴缴纳保险,保障五险一金和养老账户的延续性。
当然,以上场景主要是基于地区政府主导的消费补贴,对于广大普通群众的适用性依旧有限。但此次银行开始主导账户开放,一是体现了试点范围的大规模扩容(接近全面开放)、二是展现了数字人民币即将走进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即便没有疫情补贴等因素),京东、美团、B站也均是生活类高频APP。
未来数字货币将在C端、G端广泛应用,甚至有望延伸至B端小额支付,三端形成持续交互与联通,新的数字货币大生态闭环将构建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经济形态。
投资建议:
结合当前的试点测试进程来看,我们坚定认为现阶段应关注头部银行IT厂商,兼具银行侧IT改造的确定性与数字货币钱包场景运行的想象空间,建议重点关注宇信科技、长亮科技、神州信息、高伟达,其他受益厂商包括天阳科技、京北方等。此外,下游金融机具厂商也将在后续迎来大规模改造机遇,新大陆、新国都、优博讯、广电运通等均有望受益。而在上游密码厂商领域,格尔软件、数字认证、卫士通等相对受益。
来源:金融界网
- 标签:穿情趣内衣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