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副行长马智涛:以金融科技赋能合作伙伴 构建普惠金融新生态
11月9日电(石海平)11月9日,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分论坛创想·微众银行在成都举行。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解读微众银行是如何用科技金融解决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
微众银行是腾讯发起成立的,也是首家民营银行,定位为互联网银行的创新型银行。在2014年底成立以后,微众银行在2015年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包括微粒贷,微车贷以及微粒贷的微信版;在2016年开始把金融科技的能力通过赋能的方式推出“微动力”金融产品超市,跟10多家银行一起开展合作,在2016年9月份跟各类型的商户开展合作,把微众有折的产品推向市场;今年微众银行把区块链底层平台正式开源。
马智涛表示,在近三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一切跟我们整个DNA、合作有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我们的愿景是科技、普惠、连接。我们希望能够成为现有金融服务的一个补充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以普惠金融作为。马智涛说,我们提出过一个自己的,叫“3A+S”(Accessible方便获取、Affordable价格可负担、Appropriate贴合心意,Sustainable商业可持续),这个3A是从三个英文单词取出来的含义,方便获取、价格可承担、贴合心意。“这三个要素我们认为是对于普惠金融服务必须要能够充分满足的,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所谓普惠金融的定义。”
第一个是方便获取。“这个常关键的要素,我们服务的这些微小企业,以及普罗大众可能很大部分不一定是一些过去传统的金融行业所能够有效覆盖到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方便的服务能够覆盖到80%长尾金融的需求。”马智涛称,微众银行提供的服务能够做到7×24,即使没有网点,客户可以通过网上移动的方式,随时随地能够获取到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二个是价格可承担。微众银行在过去的2年多的时间里面,也一直努力去改变成本结构,让交易成本可以变得更低,让服务成本可以承受。“这样的话最终我能够把吸收过来的成本反馈到我们的客户。”
同时,在整个银行架构当中,微众银行也采取了一个创新的做法,那就是使用了大量的开源软件标准的硬件搭建银行系统,所能够体现的效果是自己的成本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优化。“我们每户IP运维成本做到传统银行1/10,而且我们的技术实现完全的安全可靠。”
第三个是贴合心意。“我们希望做到我们的产品是随时随地在我们的客户需要用到的时候就可以出现。”也正因如此,微众银行跟合作伙伴所搭建的产品如微车贷、微粒贷等,都把金融产品和服务直接嵌套在合作平台的体验之中。“这对于客户来讲非常的方便,而且真正满足了在他需要用到智能服务的时候能够提供及时服务。”微众银行对于特殊的人群如听障人士,也有手语的客服人员,可以通过手语的方式直接服务于特殊的人群。
在实现3A的基础上,微众银行经过思考还加了一个S(Sustainable),即商业可持续。“作为一家商业机构,我们必须要这种商业模式可持续,我们不能做一种一次性的行为。”马智涛说,微众银行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包括不断推动科技创新,让我们的商业模式可以变得更好。“我们的人员构成当中57%都是科技人员,同时我们也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进行深挖,包括区块链,我们通过区块链实现更高效的一些跟我们的合作伙伴的一些清算对账。”这样,当业务量和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大的时候,微众银行可以非常快速应对这种规模增长,而且成本是持续可控的。
以金融科技促进创新。微众银行在四个科技领域重点发力,分别是: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在AI领域,微众银行推出了智能客服。“现在我们也在重点对这个智能客服做能力的提升,希望把我们的金融助理变得更聪明,更智能,能够做更多的事情。”同时,微众银行把很多机器学习的能力放在风险控制方面,“风险控制得好对我们来讲非常关键,所以我们应用科技手段在这个最关键的环节上,就是希望真正把价值发挥出来。”
区块链领域也是微众银行看好,并且有潜力的科技领域。“我们认为通过区块链能够实现价值的共享。通过把区块链的底层打造成一个非常成熟的平台,我们聚焦的是一个联盟链的架构,希望通过这种联盟的架构能够跟更多的合作伙伴开展一些价值联盟的合作。”马智涛呼吁有兴趣参与区块链底层开发的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非常欢迎加入到联盟,来一起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
第三个方面是云计算。微众银行的整个银行体系都是搭建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在云计算方面获取了很多收获:一方面是成本优化,另一方面就是灵活拓展的能力,即应对高流量的能力比传统架构有明显优势。“我们相信自己所搭建的这套体系不单单是微众银行一家可以受惠,而是整个银行业界都可以受惠。”马智涛说,去年开始微众银行也在摸索去把这些已经打架好的云计算能力输出给自己的合作伙伴及同业。
据了解,微众银行去年推出的“微动力”平台,就是把云计算能力+业务,以及金融牌照的能力叠加上去。自从推出这个“微动力”平台后,到目前为止,微众银行已经有10多家银行开展了这方面的合作。“我们相信这种模式是可以更好地赋能给我们的合作伙伴,把一些在微众银行已经建立好的金融能力、科技能力给到我们的合作伙伴和金融机构。”
第四个方面是大数据。数据是金融创新的原材料,微众银行很多创新型的产品,如微粒贷、微车贷,大量应用了数据进行了产品的开发,实现了风控。同时微众银行也在尝试比较创新的领域,如智能运维。“现在每一天系统间的数据超过十亿次,我们通过分析每天在内部系统间交互的消息,把这些数据做大量分析,并且通过机器学习的手段让运维的工作也能够通过机器来去开展,不需要靠人。”在他看来,智能运维在微众银行的实践经验,也是可以帮助银行同业。
“连接者”的定位。微众银行一开始锁定的目标客户群体就是微小企业跟普罗大众,更重要的是希望服务这样的人群和客群,通过连接大量的合作伙伴。同时也会跟传统的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微众银行起到连接者和连接平台的角色,能够把两种不同类别的机构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在连接的过程当中把我们最核心的能力,包括产品信息,客户服务、精准营销、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以及我们的科技平台都能够输出给我们的合作伙伴。”
展望未来,马智涛认为有三个方面是微众银行非常强调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拥抱未来。如果说金融信息化是1.0的年代,互联网金融是2.0的年代,现在我们已经走入金融科技3.0的时代。“我们相信在科技发展的驱动之下,银行可能不再只是一个地方,他还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人们日常生活经常会使用到的服务,而且变得无处不在,这个是我们认为未来将会发生的场景。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来去拥抱这个未来。”
第二个方面是连接众力。在他看来,连接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微众银行与用户的连接,微众银行与合作伙伴的连接,以及微众银行与社会的连接。另一方面也可以代表着金融与科技的连接,产品与场景的连接。“我们相信‘连接’是能力的聚合与的一种模式,我们会继续做好这个‘连接者’的角色,我们争取在行业里面聚合很多的合作伙伴来让更多的可以平等的享受到金融服务。”
第三个方面是赋能于人。微众银行赋能的对象包括客户,也包括合作伙伴,还包括更广泛的金融生态圈。“我们希望对客户进行赋能,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金融产品服务更多的普罗大众、蓝领、小企业主等,让他们能够过更美好的生活。同时我们希望赋能自己的合作伙伴,通过我们的能力输出,互补共进、取得共赢。更重要的一点我们觉得能够通过赋能来去构建生态,通过更多更紧密的联系,推动金融科技生态的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同时,也能够取得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