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生活  金融

万得同花顺较量背后:金融信息终端同质化严重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11-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两年前,金融信息服务商同花顺宣布进军金融信息终端市场,试图与先入者———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称Wind资讯,下称“万得”)分一杯羹。两年后,它被对方以“侵权”告上了法庭。

  在这场已经持续了20天的论战中,万得召开发布会、起诉、频频爆料,似乎占了上风。同花顺则显得异常低调,11月22日停牌后一直保持静默,直至27日晚上才发布公告进行反击,自己没有抄袭,并对方垄断市场。

  南都记者分别采访双方高层,虽然他们都否认对手给自己造成致命,但不少行业内人士都向南都记者表示,这场口水战的背后,是二者在市场上的短兵相接。

  官司尚待法律的判决,不过双方都对胜诉信心满满。多名知识产权律师向南都记者表示,不管结果如何,这场官司对两家公司、对行业来说都意义非凡。“目前金融数据行业的科技含量并不高,这起风波也凸显目前金融数据加工产品同质化严重。”中诚信资讯科技公司副总裁郇公弟说。

  12月4日下午,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的街头很冷,如同“跌跌不休”的上证指数,偶尔有人驻足,也匆匆而过。不过,距离上海交易所两个地铁站之遥的万得资讯公司最近却备受关注。

  万得起诉同花顺侵权的事项已经在上海市第一中级立案,开庭时间就在下月31日。

  “为这事,我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忙了三天了。”万得新闻发言人王洋向南都记者说道。

  万得是一家金融数据、信息和软件服务企业。据王洋介绍,公司客户包括超过90%的中国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和投资公司,QFII中75%的机构、国内多数知名的金融学术研究机构和权威的监管机构也是万得的客户。

  王洋表示,通过一年半的查证发现,同花顺抄袭万得产品,涵盖数据、组织结构、栏目名称、衔接方式、指标、函数、文字释义、参数、界面与操作方式等众多内容。

  而2010年正是同花顺上市的第二年,该公司推出iFinD产品,而这对万得的产品形成了直接竞争。

  同花顺总部就在号称上海后花园的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阿里巴巴已经成为这个城市标志性的企业名片,同花顺所代表的金融信息产业也受到的倾力扶持。

  “我们相信法律是的,公司有充分的信心”,12月5日,同花顺副总经理吴强向南都记者强调,iFinD产品系该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的产品,在程序编制、数据处理、传输方式和展现形式上具有鲜明特色。

  对这种解释,王洋认为很不靠谱,“连我们预埋的”数据地雷“(仅是不影响客户数据使用的标点符号、空格的排列变化)都原封不动地剽窃。”

  广东省版权联合会副会长、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任牟晋军律师也向南都记者表示,“这种雷同确实不多见,数据地雷的方式的确是比较好的防护措施,我们也经常客户这样做。”

  对此,同花顺没有正面回应,这似乎也成了万得一直紧抓不放的。王洋不止一次地通过表达万得的“底气”:“同花顺翻来覆去、顾左右而言他、说来说去也仅仅只能证明同花顺是‘非常辛苦’地抄袭万得。我们希望对方就抄袭问题在公告或正式书面声明进行直接回答:你们究竟有没有抄袭万得?”

  如果仅仅从规模上来看,同花顺确实还和万得相差甚远。同花顺2011年年报显示,全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15亿元,而万得的同期数据,王洋称公司不便透露。据业内人士估计,万得早在2008年就超过了这个水平。去年万得的营业收入可能超过6亿元。这一点,可以从万得以8亿元大手笔购得面积仅为9003平方米的上海黄浦江沿岸E20地块得到。

  中诚信资讯科技公司的《2011年国内机构类金融信息终端销售排名》中显示,汤森透、彭博和万得分列国内市场的前三名。

  但业内人士分析称,同花顺并没有,万得为何还要这么大张旗鼓对手剽窃,而且是在签约的时期?

  Wind金融资讯客户端是万得的拳头产品,分为电脑版、手机版和平板电脑版。而在2010年之前,同花顺一直以行业交易软件为主,主要客户是中小投资者。两家公司一直也相安无事。万得一直占有霸主地位。而作为后来者的同花顺要想赶超万得,必须有特别的手段。

  中证期货研究所副总经理、首席股指期货研究员刘宾向南都记者,比较而言,万得的宏观数据确实做得不错,以前商品和期货方面的数据少一些,现在也增加了库存等方面的数据。而同花顺的数据量没有那么全。日信证券一名通信行业研究员也向南都记者表示,用万得多一些,因为它们数据全一些,他和同事们也习惯了用万得,不过同花顺的很多功能与万得相似,且更便宜一些,特别是现在推出了“免费使用”,而万得的终端价格高一些,现在行情不好,研究所只能买几个,有时他和同事们轮着用。

  同花顺iFinD产品的价格对万得来说的确是个“杀手锏”。“保守估计,今年同花顺iFinD抢下了万得2个亿的订单。”王洋表示。

  “过去万得有暴利,这不是成本的问题,是垄断造成了暴利。”吴强表示,“我们也注意到有些上说我们是‘价格屠夫’,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有竞争对手,良性的竞争对手。”

  对于公司的利润,万得公司以“公司机密”为由始终不肯透露。不过,中报之前,同花顺的毛利率基本在80%左右。

  同花顺iFinD江浙区域销售总监张晓伟也在微博上透露,“万得到了今日依然沉浸于当年的垄断格局,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合同里还要每年涨价10%-30%。客户买你的东西还要看你的脸色。到了今天市场有竞争了,完全不适应,不想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想着去对手,怎么可能呢?”

  南都记者拿到的一份深圳大学城图书馆2011年年底的一份通知中显示,“万得资讯的报价比上一合同年度价格涨幅已接近29%。”

  广东一家券商的研究中心总经理也表示,“对金融终端的价格还是比较,在数据质量有的情况下,当然价格实惠的更好。”

  同花顺的低价策略确实吸引了一些客户。此前万得表示,同花顺今年给万得造成2亿元的损失。也因此,王洋表示“万得已隐忍许久,不过实在忍无可忍”。

  这场风波相对同花顺的命运也至关重要。仅看今年第三季度业绩,同花顺已经出现了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仅为-272.57万元。而其2012年中报显示,其目前金融资讯及数据服务营业收入为6606.06万元,占当期营业总收入近七成,但同比亦是下降21.74%。前三季度实现税前利润1904.55万元,其中1757万元竟然主要来自募集资金利息所得。

  而同花顺实施了近两年的金融数据服务业务似乎起色并不明显,2011年,该项业务的营业收入只增长了7.45%,今年中报更是大幅下滑了21%,回到了2010年中期刚起步的水平。而其毛利率也由2010年中期90%的水平下滑到2011年中期的85%,今年中期后又进一步下滑到75%。

  中诚信资讯科技公司副总裁郇公弟表示,针对个人的金融数据业务是周期性的,较初级,而透、彭博等针对机构服务的业务是逆周期,经济不好的时候,价格反而更坚挺。

  对于同花顺的低价策略的辩解,万得始终认为对方是在混淆视听。王洋一再同花顺,“希望对方就抄袭问题在公告或正式书面声明进行直接回答:你们究竟有没有抄袭万得?为什么始终不敢对此关键问题进行正面的、实质性的回应?”

  同花顺的回应是,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信息技术虽然是一门专业的科学,但并非而不可测量。同花顺还列举称,iFinD金融数据终端产品拥有相应的软件著作权和商标权,金融数据的加工处理均需遵循行业的通用知识,金融产品的展现形式需遵循用户的使用习惯,属于公知公有领域。

  “金融数据服务商的原始素材都是买的,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的特征。”牟晋军律师表示。“国内数据服务商做业务的成本,5000万就够了。”一名不愿具名的金融资讯公司负责人向南都记者,人员成本占到一半左右,IT投入1/4,其他开支占1/4,具体来说,硬件成本1000万-2000万,数据成本1000万,上百人的团队足够了。

  “这个行业的技术门槛也不高,几乎是个苦力活。”上述负责人补充道,相关公司主要做的公告、年报、报表的加工,核心工作是股票、理财、行业数据的采集,一般有几百个数据源。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同花顺打响了价格战。

  万得的产品是一个25M客户端,账号价格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而同花顺的售价在2万元左右。

  “万得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吴强向南都记者表示,未来如果有新的竞争者加入,能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但同花顺降价态势能否持续,要看市场情况的变化。

  东方财富网前总编辑方玉书表示,如果万得加大优惠力度,iFinD一样会降价,就拉开价格战的序幕了,这是万得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这场诉讼可以看做是万得的反戈一击、背水一战,不管谁胜谁负,对双方和行业的冲击都是巨大的。

  “万得这次是双赢”,上海一家券商计算机行业研究员分析称,如果iFinD被判侵权,同花顺的金融数据终端业务将遭受,即使不能胜诉,也能迟滞同花顺的金融数据终端业务发展。

  方玉书也表示,如果同花顺打输,会对这个领域的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同花顺会打乱阵脚,其它本来想进来的竞争者,起码短期内会不敢觊觎,或者调整进入策略,为万得迎来发展的时间。

  “万得起诉确实对我们的签约造成了困惑。”吴强说,公司现在做出承诺,如果客户因此受到损失,同花顺将负责补偿。

  “这个案件很有典型性,”牟晋军律师表示,“我手上涉嫌被知识产权的公司今年已经有20家,明年预计有上百家。”

  他认为,这与软件行业的性质有关,很多企业虽然申请了著作权和商标权,但由于版权局并不做实质性审核,著作权的是表达,而不背后的思想,并不同样的作品享受同样的著作权。全世界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即使万得此次胜诉,也未必能完胜。一般知识产权赔偿案件,除非能证明对方侵权造成的损失或者对方因此获得的利润,而这要求对方提供真实的销售数据,并非易事,否则,只能按照50万元的一般数额赔付。

  “知识产权的确是行业软肋,如果较起真来,谁也不干净都有原罪。”上述不愿具名的金融资讯公司负责人称,比如他们转载的研据来源和咨询,80%未经完全授权。自主购买研报和咨询,只有彭博、透等国外金融数据服务商支付得起,一些被侵权的小券商可能不太在意,大的券商话语权相对强势,真要较真,相关公司上市进程都会被波及,这个方面的管理确实有些混乱。

  而这也成了万得同花顺的另一个理由。王洋表示,“同花顺宣传的全研报模式,其实很多是未经授权的。”

  “这是另一个问题,”吴强对此回应道,“我们有自己的合作方式,比如授权、合作,券商要求的,我们都会签协议,对于转载的报道,我们也都是合规的。”

  南都记者就此联系了上海和广东的几家券商,广东某大型券商研发负责人向南都记者,“同花顺转载的研报确实没有经过我们授权。”国泰君安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同花顺确实没有经过授权,不过如果对方是通过第三方获取的研报,公司也没办法。

  “研报咨询要实行收费模式,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底气,一对行业不好。”中诚信资讯科技公司副总裁郇公弟认为,国内的数据服务商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在模仿国外的公司。这个市场很大,国外已经发展到500多亿的规模,而中国不过七八亿,未来要走差异化线,才能避免走出被模仿和价格战的困境。数据加工只是过去式,对于金融机构的投资业务和研究业务来说,重要的是未来发生什么,新闻性最关键。此外,交易平台的功能也很重要。

  对此,汤森透中国区金融及风险控制业务董事总经理姚颂柏也颇为认同。“数据提供只是一个基本的方面。现在,越来越少的客户只在一个市场运作,大部分相关企业都发展了跨国运营机构,他们需要本地和国际两类信息工具。”他表示,许多中国本地的金融信息服务商,在本地数据和内容方面陷入低质低价的白热化竞争。如果想为客户和企业带来更高的附加值,那么需要在技术和国际内容方面投入几百万美金的投资,帮助客户做出更高效更好的决策。

  虽然双方唇枪舌剑,但两家公司背后的“大佬”陆风和易峥都始终不肯露面。据万得前员工描述,万得的产品好,但管理不够人性化,员工压力很大。陆风的性格偏谨慎,员工的名片一般很少印上象征级别的职务。同花顺的易峥也是个争议性人物,自己同学做董秘都闹出利益纠纷。不过,双方都很重视,都派出了副总经理级别的高管应战。

  这场纷争的整个过程中,万得是,准备已久,因此,也一改以往的低调作风,频频在上向同花顺开炮,而同花顺仓促应战,但后发制人,频频反击。

  万得同花顺抄袭和亏本经营,同花顺则对方垄断和暴利,以诉讼为手段干扰竞争对手,并怀疑对方持股的目的不纯。

  南都记者(以下简称“南都”):万得起诉同花顺的有三层楼高,主要分为哪些种类?最关键的是什么?

  万得新闻发言人王洋(以下简称“王”):主要分为文字、图形、产品结构、产品功能。我们的是对方除了在图形、模型、格式、参数等方面99%相似外,更离谱的是我们发现对方抄袭后,故意设计了很多标点符号的错误(数据地雷),而对方竟然也错得相似。

  同花顺副总经理吴强(以下简称“吴”):我们已经发过声明,iFinD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现在争议既然已经提交到法院,相信法律有三公原则,公司有充分的信心相信没有侵权。而且,不能说软件相似就是侵权,比如百度的界面与GOOGLE也很相似,但不能说侵权。

  吴:金融数据服务行业在中国刚起步,还处在借鉴国外同行的阶段;而研究员有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如模块的排列、分析流派都有客观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看,满足用户需求,必然会出现趋同的现象。不光是万得,还有其他公司也有类似情况。这是行业的通泛性规律。

  王:这是公司以自身损失为依据提出的赔偿要求,实际损失远远大于此数目(记者注:此前万得对外表示,同花顺对万得造成的损失超过2亿元)。经济损失不只是抢多少单子,而是以不合理的低价方式市场,这是在知识产权的创新。

  王:万得去年的创新研发费用已超过2亿,创新性研发累计投入已超过10亿元。研发人员、服务人员人数也迅猛增长,人员成本上升很快。举个例子,我们在南京的运营中心就有研发人员500人,同花顺的数据团队只有50人。对抄袭者来说,他们不会也无需创新,也不需要维持庞大的产品、运营、服务团队,根本不需要负担正版产品的成本。

  吴:我们的员工有1000人左右,研发人员也有500人,是业内拥有最多技术开发人员的公司之一。金融IT技术和研发是同花顺的立业之本,在这方面,同花顺不可能也完全没有必要去进行抄袭。没有研发,不可能加工出受客户欢迎的金融数据。不然的话,那么多公司,为什么只有同花顺成为万得的竞争对手?

  南都:之前也出现了一些客户因不能承受万得的不断提价而不再续约的事情,万得今后会一直提价的策略,还是会在产品定价策略上有所调整呢?

  王:万得产品的价格一直是在成本的基础上由市场供需决定的,并维持在合理水平。万得没有不断提价之说,事实上今年针对恶劣的市场,我们还推出了“客户关怀行动”,宣布6大增值模块全部免费提供,包括全球市场的F9、全球商品延时行情、Evaluator估值模型等;还开展了“百家私募”送终端活动,给低迷的行业雪中送炭。

  南都:有报道称同花顺的产品价格是万得的五分之一,万得也说,“按照行业的标准,同花顺目前的定价,iFinD是亏本的”?

  吴:这个说法很,你怎么知道其他公司的成本?除非窃取了行业机密。整个行业的成本是由于万得不合理的垄断造成的,是不合理的。同花顺的入场能改变这种格局,给客户以不同的选择和比较,当然也不只是简单的价格比较,也会比较品质。我们希望整个行业回到合理的价格中来,让用户能以合理的价格享受超值的服务,如此,才能有长远发展。一个产品的价格高低,要看一个公司的成本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同花顺iFinD销售价格大大低于竞争对手产品价格,主要源于公司做大市场规模、让利于用户的经营和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差异化服务。

  吴:如果是针对万得的价格体系,未来有巨大的下降空间。如果有新的竞争者加入,能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同花顺的降价态势能否持续,要看市场情况的变化。

  吴:法律的归法律,市场的归市场。双方应客观冷静,不要隔空喊话。对于一个产品,由法院决定能不能用,由用户决定用谁的,而不是利用。

  吴:官司是对方提起的,要看对方的态度,目前从对方的言论上看,还没有任何迹象。

  王:万得寄希望于法律,相信法律一定能还万得人以。我们欢迎良性竞争,但反对使用侵权方式的恶意竞争。

  吴:这个事情能促进行业的增长,这个行业可以引入有竞争力的产品,公司给客户以更合理的价格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作为同行,不应只盯着对手,而是应盯着用户需求,把行业的蛋糕做大,才是上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