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发展之殇:好公司正在失去证明自己的机会
金评媒()编者按:对于新金融行业而言,“上市潮”的来临本应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节点,是这些公司迈入发展新阶段的一次机会。但没曾想,这个新兴的行业还没来得及摘取“秋天的果实”便直接入冬了。
这几天跟一些一二级市场的投资人聊了聊,关于网络小贷的整治,关于现金贷的问题,关于新金融行业的前景......总之,各种负面的信息扑面而来,我所感受到的消极情绪远胜以往任何时候。
对于新金融行业而言,“上市潮”的来临本应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节点,是这些公司迈入发展新阶段的一次机会。但没曾想,这个新兴的行业还没来得及摘取“秋天的果实”便直接入冬了。
一家公司的危机已经演变为一场行业危机,对于个家公司的质疑已经升格为对于整个行业的声讨。而这场风暴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蔓延,让大家都有些措手不及。
可能鲜有一个领域的公司会如这几家中国的新金融企业一样,股价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集体大起大落。其中,跌幅最大的趣店,股价从上市当日的35美元附近一下跌至12美元,市值已经跌去了三分之二。
此外,截止到11月24日收盘,简谱科技的股价已从8.40美元的开盘价下跌至4.9美元,跌幅达41.67%;拍拍贷则是在发行价13美元/股浮动了10天之后,两天内重挫40%至8美元附近。
不仅是这几家刚刚上市的新金融公司股价大跌,信而富、宜人贷的股价也在过去一个月分别跌去32%和23%,今年上半年以来被美股增长大势推高的股价,已经几乎跌回原点。
事实上,不只是这些已经IPO的公司正在遭受资本的抛弃。那些还在冲刺IPO的公司们更是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窘境,前一天还在风口之上,后一天便重重跌落。“根本卖不动。”多位投行人士都如此描述这些正在或即将IPO的公司现状。
一位在一二级市场皆有布局新金融企业的知名投资人向我表示了他的遗憾,因为被这波和监管浪潮淹没的公司中有不少他欣赏的企业。比如,一家他计划投资的公司就刚刚通知他将延迟IPO。
“‘上市潮’的来临让很多公司加快了自己IPO的进程,大家都希望能够率先赶上这趟车。但现实的情况是,这条IPO的道比以往更难走了,因为资本市场对于中国新金融企业的态度正在变得越来越消极。”这位投资人如此总结到。
政策的变动、的质疑,以及已上市的这几家公司如“过山车”般的股价表现都让机构投资者们开始对于这个领域的公司失去信心。
事实上,那位投资人口中的“遗憾”,也是我这几天在思考的问题:这个行业里的好公司们可能正在失去证明自己的机会。
如何定义好公司?或许每个人的标准都有不同,但我想以下几个最基本的因素应该都是包含在内的:盈利情况、商业模式、专业能力。因为相当大一部分新金融企业都没有盈利,且盈利与公司规划有关,所以我们先说说后两点。
如果看过新金融企业的招股书,你会发现,大家在解释未盈利或盈利少的时候,大都把原因归咎为它们的商业模式,即前期高投入、高增长,建立“护城河”之后再考虑盈利。
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模式。所以,那些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都成为了对标的对象,尤其是那些上市多年久未盈利的公司。比如,一家刚刚上市的新金融企业找约稿,直接要求将其类比为亚马逊。
大家似乎混淆了“是否有能力做一件事”,与“是否要做一件事”的区别。前者是能力问题,后者是选择问题。资本市场对于亚马逊长期亏损的包容是来自它清晰可见的商业模式和可预见的商业化能力。
关于专业能力,我想举的例子也是最近股价涨势不错的科大讯飞。尽管由于盈利能力欠佳导致其股价也一度在低位徘徊,但优于同行的核心技术终究让它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认可。
而对于新金融行业而言,除了少数拥有独特资源的行业巨头,大多数“白手起家”的公司都还未来得及建立起足够差异化的优势。如果留意下这些企业对于自己定位以及优势的描述,你会发现极高的重合度。
好的商业模式、专业能力往往都需要历经时间的磨练和积累。但可惜的是,新金融行业里的好公司们可能已经没有了如亚马逊、科大讯飞那样锻造自己“护城河”的时间,以及让资本市场公允地评估自己价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