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泉历史文化浙江风俗男女不同住浙江名人简介
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习同志提出了“八八战略”,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15年来,浙江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持续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加快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文化浙江迈进,不断刷新文化发展的高度,为“两个高水平”建设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新世纪之初,时任浙江省委习同志在对“浙江现象”以及浙江如何破解“成长烦恼”“先发问题”的思考中,引发了对文化力量的深层思考。他指出: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对推进文化建设的工作力度,关系到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能否“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等重大课题。
在习同志的重视和推动下浙江龙泉历史文化,2003年7月,“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成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为浙江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立起了“四梁八柱”;2005年7月,浙江省委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开启了浙江文化建设新征程。
2008年6月,省委通过《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延续重点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等“三大体系”。
2012年11月,省委按照习总对浙江“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新要求,推进加强建设文化强省,我省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2017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的新目标。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文化浙江建设的意见》,对推进文化浙江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同志高度重视思想和理论武装工作,多次强调:“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
习同志经常亲自主持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和“浙江论坛”专题报告会,就加强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提出要求浙江名人简介。在习同志的倡导下,省委建立了领导干部向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和省领导联系高校“两项制度”。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垂范,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制定学习计划、审定学习方案、主持学习交流,带头上党课、作报告。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省管干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轮训,研讨会、、读书班等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
浙江深入开展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重大主题宣传,重磅推出“习总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重大主题报道,组织开展“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主题报道浙江风俗男女不同住,主流思想不断巩固壮大。并全民动员,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语作宣讲,开展“千支宣讲团、万名宣讲员”“我最喜爱的习总的一句话”“我在之江读新语”等活动。
浙江推动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把中国精神之源、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血脉、化作基因。成立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深入研究阐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实践;成立浙江红船干部学院,举办首届“红船论坛”;组织开展“红船精神与中国党精神”“红船精神与浙江发展”等一批重点课题研究;组织出版《红船精神问答》等一系列著作。
浙江努力构建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把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信仰引领知识教育浙江龙泉历史文化,使“青春梦”与“家国事”同频共振。连续13年,几任省委省政府领导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约300场次。
党的十九大以来,省委车俊带头宣讲、亲自辅导党的十九大精神,其他省委带头学、灵活用,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做出表率。全省各级把深入学习领会“八八战略”作为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自觉从中找方向、找思路、找办法,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具体举措,汇聚起新时代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强大动力浙江龙泉历史文化。
2005年,习同志来到嘉兴南湖瞻仰红船后,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浙江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种形式的载体,推动和践行“红船精神”、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10多年来,在“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的引领下,浙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并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牢牢巩固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典型引领。2012年以来,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发现最美浙江人、争做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活动,20多个行业参与创建“最美”,引领群众见贤思齐,引领社会文明新风。
传承“家风家训”。2014年开展“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2015年全面部署开展好家风建设活动;2016年召开全省好家风建设推进会;2017年将读本《浙江好家风》作为省级地方教材列入秋季教学用书目录。
扣好第一颗“纽扣”。从2007年开始,浙江实施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春泥计划”,整合社会资源,利用校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体验活动,滋养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全省已建成1000余所乡村学校少年宫,覆盖2万余个行政村。
如今,浙江的道德建设逐渐形成区域品牌,形成嘉善“善文化”、仙居“慈孝文化”、义乌“信义文化”、德清“德文化”、长兴“和文化”等浙江名人简介,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全省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4个、全国文明村镇191个、全国文明单位249个。
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一直致力于研究剖析浙江的历史传统、人文优势和文化基因,并从中提炼出当代价值。2005年7月,浙江开始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习同志亲自担任“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
2006年10月,在习同志关心下,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成功举办。此后,中国越剧艺术节永久落户浙江,每四年一次,领梨园之。
打响“传承”牌,文化研究工程持续深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共设立研究项目811项,出版学术专著达1000余部,一批学术成果获得多项高水平奖项,如《郁达夫全集》等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开创了中国绘画历史大型断代集成的先河。
打活“纳新”牌,新兴文化业态聚沙成塔。网络文学、动漫制作、文化创业等新兴文化业态层出不穷;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中国网络作家村相继落户浙江。近年来,浙江入选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优秀网络文学作品8部,入选中国作协网络文学排行榜作品8部。
打好“精品”牌,浙产文艺作品影响深远。《鸡毛飞上天》等3部作品入选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代表着千年浙学文脉精华的《浙江文丛》(第一期)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整理出版。
文化为犁,精品铸魂。15年来,习总的嘱托和关心,化作广大文化工作者的不竭动力,促进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
舞台艺术领域。歌剧《青春之歌》、婺剧《官锦袍》等一批创作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项目。越剧《屈原》、话剧《凤凰》、舞剧《王羲之》等创作守正出新。
影视剧作领域。《精忠岳飞》等作品入选中宣部全国影视重点资助项目评审。《中国1921》等历史题材和《青恋》等现实题材电视剧在央视首播,形成了重大题材电视剧的“浙江现象”。
书法绘画领域。“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全面完成,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兰亭书法双年展、“公望富春”名画回故乡等特展,见证了浙江的文化自信。
“浙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洋溢着浓郁的经济脉息。”提及浙江的文化基因,习同志曾这样诠释。
2003年,浙江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在习同志的推动下,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践行“八八战略”和建设文化浙江的重要内容;2005年,编制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的《浙江省文化建设“四个一批”规划(20052010)》,以此为标志,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开始步入了制度化快速发展的轨道。
10多年来,浙江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努力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2013年和2017年,浙江先后两次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将文化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之一。
文化企业活力四射。从阿里文娱的“复合生态”,到横店影视的“一骑绝尘”,从第一家上市的影视公司华策影视,到第一家上市的演艺公司宋城演艺,浙江的文化企业上演着一段段传奇故事。全省上市文化企业达39家,100余家文化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
国有民营齐头并进。电影、视频端以阿里影业为排头兵,电视剧产业以华策影视为龙头,浙江1400余家影视企业呈拧绳之势,串联成一个庞大的产业群;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成为主营业务超100亿元的文化集团。
特色板块加快形成。影视文化产业居全国第一方阵浙江风俗男女不同住,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1/13、1/4、1/5;西泠印社及500多家画廊推动艺术品和工艺美术经营,以珍珠、丝绸等产业为支撑构筑起艺术创意与设计板块;特色小镇创建和文化创意试点街区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成功尝试了产业、文化浙江风俗男女不同住、旅游、社区融合的发展理念。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同志多次强调:“努力建立健全公益性文化事业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15年来,浙江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力度,为广大群众提供一流的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环境。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驶入快车道。2015年,《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年)》相继出台,以“标准化”树起服务的“硬杠杠”。2016年《关于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全面推进。2018年3月,《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开始实施浙江风俗男女不同住。
百姓的文化权益既“看得见”浙江风俗男女不同住、也“用得着”。浙江省内的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都已免费开放;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音乐厅等“老”场馆,旧貌换新颜;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等“新”场馆,拔地而起。全省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02家、文化馆102家、各类博物馆275家,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全覆盖。一个布局合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基本形成浙江龙泉历史文化。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以“农村文化礼堂”为抓手,寓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推动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节礼仪、家德家风、文化文艺“五进”进礼堂。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建成8000多个礼堂,覆盖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
把文化的种子“送下去”“种下去”。“百名专家联百村四季行动”“百名教授回乡走进百家文化礼堂”等活动编制了2100多项服务内容,供村民“点单”;省新农村建设题材小戏会演等展演赛事接连不断;“我们的村晚”“我们的家训”等活动农民群众来做主角2012年以来,全省年均送戏下乡2万场次、送书200万册次、送电影30万场次、送讲座展览4000余场次、开展“文化走亲”活动1000余场次。
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上,浙江均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文化部的验收浙江龙泉历史文化,“浙江样板”作为示范在全国推广。
- 标签:浙江省文化强省
- 编辑:贾烨
- 相关文章
-
浙江有哪些文化特色浙江股票一览表学习通西方文化概论浙江的著名经典
日前,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浙江万年人文历史百件大事记”评选结束,绍兴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一,这再次表…
-
新疆文化和旅游厅网杭州文化特色
千古文章侠客梦,丹心一寸照山河杭州文化特色
- 浙江老年大学官网浙江历史文化街区中国10大文化遗产
- 中国文物第一大省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百年党史中的浙江人
- 下载公共文化云平台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浙江特色文化元素浙江省文旅
- 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是包括
- 浙江传统老字号品牌浙江乡村文化有哪些志愿浙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