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打胰岛素就瑟瑟发抖?胰岛素真会上瘾吗?
提到胰岛素,就一定要知道这个概念,那就是血糖。
01
什么是血糖
血糖,就是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它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血糖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食物,当食物被人体摄取后,经过消化道分解吸收从而形成葡萄糖。另外,蛋白质、脂肪及从肌肉生成的乳酸可通过糖异生过程变成葡萄糖。
而空腹时的血糖主要来自于肝脏储存的糖原。血糖经过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释放出大量能量,为全身各组织细胞利用和消耗,尤其是脑、肾、红细胞、视网膜等必须不断由血液供应葡萄糖。
人们常说的血糖值就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会受到情绪或者饮食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空腹血糖一般维持在4.4~6.7毫摩尔/升(80~120毫克/毫升)之间。血糖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终身的、致命的。
02
正确认识胰岛素
在医院里,有一些糖尿病患者一听说要打胰岛素,就全身发抖。一方面,他们知道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另一方面,他们以为注射胰岛素就像吸毒一样,一旦用上,就相当于药物成瘾,以后再也不能离开这个东西,需要终生用药。因此,有些患者宁愿死,也不愿打胰岛素。
如果那些糖友能够反过来想一想,我们天天吃饭,天天喝水,也没有人认为“我们对米饭形成依赖,对水形成依赖”。可见,是否形成依赖,并不是以你是否终生使用这种东西为依据的。胰岛素就像大米和水一样,是人体需要的必需物质,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低血糖的激素。没有胰岛素,人体不可能健康地发育和生长。
在人类还没发明使用胰岛素治疗之前,我们会惊人地发现,关于糖尿病的描述非常恐怖:“这是一种将身躯和四肢逐渐熔化,然后通过排尿将其排出体外的一种疾病。”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此病一直没能得到清楚认识,也没有正确治疗办法。在胰岛素发明以前,很多高血糖昏迷或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只能够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直到1922年,科学家们才发现,胰腺中有一种能够降低血糖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胰岛素”。从此,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而血糖的良好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所以,从降低血糖角度看,可以说胰岛素是用来治疗糖尿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武器。
不可否认,胰岛素是把双刃剑。在看到胰岛素优点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缺点。首先是有人认为注射胰岛素不方便。但是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这个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有的患者可以通过每天注射1~2次胰岛素而控制血糖。其次是低血糖反应:患者可以通过学习,从容应对这种并发症。
胰岛素治疗还有一个陷阱:能够使体重增加。一些患者用上胰岛素以后,因为担心低血糖,多次加餐,最后导致体重增加。但我们知道,体重越高,胰岛素抵抗越重,胰岛素需要量就越大。这样,患者的治疗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胰岛素用量越来越大,体重越来越重,血糖控制越来越困难。因此,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必须监测体重的变化。如果体重有明显增加,应该及时对饮食、运动和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
《糖尿病健康新7点
- 标签:部落徽记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