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0天暴雨预警来袭!如何防病要知道
截至7月1日,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30天发布暴雨预警,持续时间为近年来少见。预计本周,华北、黄淮、东北等地仍多阵雨或雷阵雨,局地暴雨,并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中国南方多地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损失严重。
统计显示,6月以来,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共造成广西、贵州、湖南、四川、江西等省(区、市)1216万人次受灾。
面对连续的恶劣天气,
做好预防是减轻自然灾害伤害的有效途径。
大灾后防大疫,预防各类疾病,
才能保证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1
灾后三期防病各有侧重
洪灾初期,即洪水冲击期,为灾害发生后数日到十数日。疾病种类总体与平时类似。但因灾民长时间接触洪水,衣物无法及时更换,紧急避险或昼夜抗洪抢险而身心疲劳,人、畜大量迁移过程容易遭遇蛇虫,进入夏季后南方地区高热高湿等原因,疾病发生率较高。
重点需要预防洪水浸泡相关的湿疹、接触性皮炎、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皮肤病,不洁水源或污染食物造成的非传染性腹泻,受凉疲劳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中暑,骨折等创伤,蛇虫咬伤及食物中毒等。
洪灾中期,即洪水积蓄期, 为灾害发生后十数日到数月不等。常因临时安置点人口密集,人畜混居,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缺乏清洁饮食和饮水, 必需生活品匮乏,居住的卫生条件持续恶化。
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鼠洞和家畜的饲养场所被淹没,鼠类和家畜的粪便、尿等排泄物被冲刷,大量的病原体随洪水四处漂流;而鼠类和家畜也会随灾民的迁徙而发生转移,大大扩大了疫源地的范围。
另一方面,大片的洼地积水区加上夏季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蚊虫的孳生繁殖,且灾民露天住宿机会多,大多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人蚊接触机会也相应增多。此时皮肤病,腹泻、感冒、中暑等同样可反复发生,更需要注意预防霍乱、疟疾、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乙脑、流脑、血吸虫病,手足口等肠道、呼吸、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
洪灾后期,即洪水消退后的灾害恢复期, 多为灾后数月到一年。此期由于灾民返回家园的人畜流动,灾区环境的破坏和蚊蝇滋生等致病因素的持续存在,所以某些传染病仍有扩散流行的可能。
同时部分儿童可能漏种疫苗,使脊灰、麻疹、肝炎等靠预防接种控制的疾病发病率升高。
另外灾民长期心理应激、高强度劳动、物质相对匮乏、生活质量较差、环境相对恶劣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疾患、关节疾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2
注意生活细节 防病不恐慌
少接触多清洗,皮肤应无恙。避免长时间接触沙泥污水,接触后及时清洗。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服,要特别注意身体皱褶部位的清洗。
尽量保持衣物干燥,皮肤干燥,注意防晒。穿透气的鞋袜、不混穿鞋袜、避免共用衣物毛巾。保持积极心态,保持生活规律。
降活动强度补水补盐,不中暑不感冒。日平均气温
- 标签:宝瓶座流星雨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