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化生活  健康

高血压带来的危险发生在瞬息之间,用药时千万警惕这些误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作为常见的慢性病,越来越不受大家重视了。慢性病虽然有个“慢”字,但并非没有危险,有时候危险来临只是瞬息之间。所以,今天我们就先来聊聊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误区!

误区1

年轻患者不用吃药

既往我们印象中的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很少听到年轻的小伙子或者小姑娘会得高血压,但是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年轻人作息不规律,熬夜、酗酒、抽烟是家常便饭,繁重的工作压力和不良的生活作息,以及其他疾病导致了高血压,使得高血压的患者群趋于年轻化。

据统计:我国约有3亿人患有高血压,18岁及以上高血压患病率为33.5%,其中25~34岁年轻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0.4%。

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而言,由于担心过早使用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无明显症状便不用药,这个想法也是不可取的。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不在其本身,而在于血压持续升高后对全身血管、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的损害。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全身血管以及靶器官。

一旦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心衰、尿毒症等,后果就不好了。此外降压药一般不会产生耐药性,越早开始降压,获益越大。

误区2

血压高无症状可以不吃药

确诊高血压后,有的朋友会拒绝吃药,选择生活方式干预。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做法有待商榷。前面也讲过,高血压的主要危害不在于有无症状,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心、脑、肾等靶器官。

改变生活方式确实对降低血压有帮助,但是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不是人人都可以的。

可以暂时不用药

确诊高血压以后,如果收缩压<160mmHg且舒张压<100mmHg,并且无其他并发症,那么可以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但最多三个月,如果三个月后,血压没有降至目标值,那还是要进行药物治疗的。

药物+生活方式干预

而对于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00mmHg的患者,则需要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步进行。

因此,没有症状就不吃降压药是不正确的,要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误区3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确诊高血压后,医生一般会让患者从小剂量降压药开始,逐渐加量。很多人会不解,为何不直接大剂量迅速降压呢?其实血压并不是降得越快越好。

除了高血压急症必须快速降压外,一般情况下,应该缓慢、平稳地降压。从高血压降至目标血压,通常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

如果违背了“缓慢、平稳的原则”,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出现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的后果。

误区4

按时服药不用监测血压

有些患者每天都按时服药,但还是发生了心脑血管事件,追问病史会发现,他们只是按时服药,却没有关注自己的血压值。吃降压药是为了让血压降低,如果只吃药,不监测血压,则无法知道降压效果,只有定期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了解自己的降压效果,根据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降压药,才能保证血压在平稳水平。

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为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或者晚上睡觉前,且应在排尿后,服药前,心情平和时进行。

误区5

血压降至正常可以停药

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需要长期控制,使血压保持正常的水平,而药物治疗是降低血压的最有效办法,所以降压药需要长期甚至终生伴随高血压患者。

经过长期的降压药物治疗以及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服药的剂量或种类,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如果患者自行停药,血压可能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误区6

新药一定比老药好

临床上,常常有患者要求医生使用最新的降压药,而不愿意用很多经典老药。其实理想的降压药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具备降压作用,并且没有耐药性;

②能够抑制和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肾以及血管损害;

③可以减少或不增加心血管的其他危险因素,比如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

④不加重伴有的其他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

⑤服用方便,没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只要符合以上条件,不管老药新药都是好药。对每个具体的患者而言,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压并且能用于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好的降压药。所以,并不是新药就一定优于老药。

误区7

保健品也可以降压

随着陆续曝光的“神药”,医药市场的混乱也展现在大众的面前。甚至很多保健品也吹嘘其具有降压疗效,很容易让那些老年患者受到蛊惑,甚至耽误治疗。

事实上,现在的保健食品、饮料以及具有降压神效的枕头、鞋垫等等,其降压作用并不明确,而且即使真如广告所说具有降压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无法达到治疗目标。如果听信这些夸大的宣传,而放弃药物治疗,改吃各种保健品,不仅会延误规范的降压治疗,还会危害患者的健康。

走出误区,良好控制血压,别让高血压变成你的“压力”!

文章转载自约健康微信公众号

文|陈婷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天天酷跑新版本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