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2020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养生要点如下。
凉、暖、热三结合
民间把冬至称为“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天算起,每隔九天作一气温变化的时间单位,共有九个九天,直到第81天进入惊蛰节内为止。其中冬至属一九、二九,被称为数九寒天,最冷的三九出现在小寒节内。
因此冬至过后在日常生活方面,要做到凉、暖、热三结合,即做到早起、睡前凉水洗脸,温水漱口,热水泡脚。这样就能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尤其是老年人,应注意防止寒从脚下起,经常保持脚的温暖,养成随时按摩两脚的习惯,这对全身保健都是大有好处的。每天坚持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周身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如早晨起床后也用热水烫脚,则可活血通络,振奋精神,保护心脏。
补肾
冬天天气寒冷,老祖宗早就说过:“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而人体阳气根源于肾,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它滋五脏的阴气,发五脏的阳气。所以寒邪入侵,最易伤肾。
肾的阳气一伤,则会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就会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疾病随之而生。所以冬季摄取食物当以补肾温阳为首要原则。
大家都知道,肾虚有阴阳之分。在我国民间冬令进补的习俗中,补药、补品一般属温性的较多,适用于气候寒冷的冬季。
所以肾阳虚者,常以狗肉、羊肉、韭菜、虾仁、栗子等来温补肾阳;肾阴虚者以海参、芝麻、黑豆等填精补髓。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黑色入肾,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海带、乌骨鸡等,多吃这类食物有明显的补肾作用。
冬季,腻滞厚味的滋补品更容易被消化吸收,但是也要注意不宜过量,免得伤及脾胃反而损害健康。体质阴虚火旺和实热症候的人群是不适宜冬季进补的。若有大热、大渴、便秘、燥热等症状者,或患有急性疾病者,应暂停进补,待病情稳定,且请中医师诊治后才可继续进补。
冬季的养生佳肴
蘑 菇
在寒冷的冬季,蘑菇应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宠儿。因为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上等佳肴,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全面的健康食品。
中医认为,蘑菇味甘,性微寒,能够补脾益气,润燥化痰。经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促进人体对其他食物营养的吸收。
甘蔗和梨
冬季天寒气燥,吃些可以生津止渴、润喉去火的水果,对身体是有保健作用的。适宜冬季吃的水果,首选甘蔗和梨,因为二者都有清热滋养的作用。
中医认为,梨有润喉生津、润肺止咳、滋养肠胃等功能,最适宜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梨中含苹果酸、柠檬酸、葡萄糖、果糖、钙、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尤其对缓解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等症较为适宜。
红枣
衰老是自然规律,不可逆转,但是我们看到,有的人未老先衰,有的人却鹤发童颜,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区别呢?这与养生之道自然是分不开的。大自然是个天然的宝库,只要你懂得取自己所需,那么自然驻颜有术。哪些食材能够抗衰老呢?民间早有“一日食三枣,终生不显老”的说法,也就是说具有美容驻颜功效的仙果就是滋味香甜的红枣。
中医典籍记载,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
现代研究发现,食用大枣能使人面色红润、皮肤润泽、充满弹性,肌肉也会变得紧实。而且红枣富含美白因子,经常食用能让暗黄的肌肤加速美白,有效抵抗各种皱纹,补充营养及水分,防止衰老。
白菜
季干燥,肌肤容易受到缺水和寒风的威胁,很多人在换季时节因为不适应这样的气候特点而开始起皮、长痘。面对复杂的肌肤问题,难道我们只能诉求于那些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越来越昂贵的护肤品吗?其实,从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就可以寻找到祛痘养颜的秘密武器。比如冬天我们常吃的大白菜,就是非常有效的祛痘护肤产品。
中医学指出,白菜味甘,性微寒,有解热除烦、通利肠胃、利尿通便、养胃生津的功效,可用于便秘、肺热咳嗽。
黑木耳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有调查表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每天吃3克黑木耳(干)烹制的菜肴,便能将脑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危险减少1/3。
中医认为,黑木耳性平味甘,具有补脾益胃、润燥利肠、凉血止血的作用。
黑木耳是食用菌中的上品,常吃有补血、活血、抗血小板凝集、防止血凝固形成血栓等功效。
中医理论指出,人们的日常行为要顺应天时,当然饮食也不例外。春夏秋冬,气候不同,饮食也应随着季节有所变化。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需阴气藏而不泄”的季节,故有“冬主藏”的理论,宜多吃“收藏”之物,从而增强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
- 标签:兼职老大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