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专家支招,助力孩子长高高!
经常会有一些个子较矮的父母担心自己的身高导致子女长不高。其实,身高这事儿是“七分父母定,三分靠自己”。遗传因素对成年最终身高的影响占70%,还有30%受后天因素影响。不要小看这30%,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后天对身高的影响可让孩子的最终身高有上下10厘米的差距。
别错过青春期发育期
青春期发育期是指女孩8~10岁,男孩9~11岁这段时间。在青春期,孩子平均每年可以增高7~10厘米,持续大约3年,在此期间,女孩一般能增加25~28厘米,男孩则能增加28~30厘米左右,是孩子快长的最后一个时期。但随着孩子快速长个的同时,骨骺也会开始闭合,一旦女孩骨龄到14岁,男孩骨龄到16岁就会基本结束快长期了。
运动是最好的“增高”选择
想要助力长高,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及合理的运动强度十分重要。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但是强度太高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关节负担,抑制生长发育,所以运动一定要合理。
长期坚持中低强度、不间断、持续且有规律的运动是最好的“增高”选择。
目前认为有助于身高增长的体育运动包括弹跳运动,如跳绳、跑步等;伸展运动,如仰卧起坐、体操等;全身性运动,如篮球、排球、羽毛球和游泳等。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和青少年长期局限于一种运动项目,容易导致骨骼发育不平衡。因此,一定要全面锻炼才能生长均衡。
运动误区丨 孩子不会越“抻”越高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往往会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像单杠这样的拉伸运动对长高最有利,孩子是越“抻”越能长高。但真的挂了几天你会发现,你不但没有变高,还会变成“长臂猿”。其实,此类运动只是通过增加关节间隙使孩子暂时“变高”,休息一段时间后身高就会恢复。因此,还请家长们摒弃“越抻越长个”这种错误的观念。
优质睡眠很重要
睡眠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身高的增长。
一般来说,新生儿每天要睡14~20小时,1~3岁为12~14小时,4~6岁需要11~12小时。我国教育部印发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需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中国的孩子普遍很晚才独自入睡,如果家长每天晚上都12点钟才睡觉,却让孩子每天9点睡,一般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们通常会模仿大人的生活方式。建议家长在睡前1~2小时做到: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入睡环境、不让孩子进食或做剧烈运动,陪伴其洗漱完毕。当然重中之重还是希望家长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用“陪伴”代替一味地“批评教育”,陪伴孩子养成健康作息。
骨龄不要经常测
门诊中经常有家长觉得孩子有些矮,就带孩子频繁地测骨龄。首先,骨龄检测针对的是那些已经出现身高较低或发育迟缓的孩子,在临床评价需要的情况下再进行检测。
测骨龄需要拍X线片,是有一定辐射的,一般建议每6个月检测一次骨龄即可。医生只是通过骨龄片子,了解孩子整体的发育状况,进而来判断最终的成年身高。
但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成年身高是针对某一特殊群体得出的一个经验公式,这个预测结果是有一定标准差的,因此不能决定性地反映出孩子的成年身高,家长及孩子对所得结果不必过度焦虑。
个矮切勿乱增高
市面上我们见到最多的“增高药”,多为以钙、维生素D、氨基酸为主的营养补充剂。其中,钙质及维生素D只会帮助骨骼变得更结实,与长个并无直接必然影响。
此外,也有研究曾证实,单纯靠口服氨基酸,也不会产生显著的增高效果。因此,家长只要保证孩子膳食营养均衡,是完全可以提供满足生长所需的钙质、维生素及氨基酸的。
还有一些“增高药”是打着“生长激素”旗号的激素类药物。真正的矮小症患者中,确实有一类是因为生长激素缺乏所致。但一来这需要通过专科医院的检查才能判断是否需要补充生长激素,二来生长激素是处方药,且必须注射才能管用。所以,市场上的口服“生长激素”万万不可乱用,否则轻则无效,重则还会因为药不对症导致反效果。
我们最担心的是违禁添加性激素的“增高药”。的确有些药物服用后孩子身高真的短时间增高了,但同时性激素会促使孩子提前发育,造成孩子的骨骺提前闭合,反而导致最终身高不足。
假如您发现自己的孩子身高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重金购买“增高药”吃出问题的在临床上不在少数,要引以为戒。
内容来源:整理自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生活与健康》杂志
作 者: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潘慧
- 标签:想生二胎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