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生活  健康

【中国马拉松供给侧】提供更多的“奔跑中国”实现更好的“健康中国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12-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中国马拉松供给侧】提供更多的“奔跑中国”,实现更好的“健康中国”

  今年3月,中国田径协会在中国马拉松年会上提出要“加大供给侧,鼓励各地结合人文、自然景观等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特色化赛事,最大限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多元化的健身需求,让百姓体会到赛事就在身边,想跑就跑,进一步创造便利赛事,扩大马拉松人口”的发展目标。

  2017年即将过去,马拉松供给侧的进行得如何?本刊记者专访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马拉松办公室主任水涛,请他为我们盘点一下这一年来的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马拉松.领跑者》:提出加强供给侧一年来,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发展取得了哪些?

  水涛:今年全运会时提出了“全运惠民”的口号,推广到马拉松运动,我们提出要让马拉松“惠民、利民、康民”,这是我们这一年来着重思考的问题。

  在赛事整个系列设计上,一是进一步发展我国一二线城市固有的马拉松赛事,继续推进城市文化、马拉松文化的建设;二是结合国家形势和政策,开展组织和投入不大、对城市交通和资源占用不多的社区跑,更加方便老百姓参与。下一步准备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赛事,现在我们已经有“健康中国”系列赛事,走的是扶贫、老区之。

  我们刚刚做过统计,目前我国还有500多个贫困县市,我们计划在明年结九大,将扶贫这一块工作做起来,通过马拉松的植入,跟当地联合,在政策、资金、业务等方面给予一些倾斜政策,我们还准备通过社会集资或者协会出资投入一些经费,把赛事扶植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老百姓健康的生活和体魄,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赛事的植入,把当地的文化、旅游、交通,包括土特产品挖掘出来,宣传出去,给当地带来一些经济上的收益。

  结九大,今年“奔跑中国”我们走红色系列、系列,明年我们计划走生态升级、一带一主题的马拉松系列赛事。从供给侧来说,我们从贫困地区、老区,到二三线城市、到一线城市,从布局上来讲,使各级各类都能够享受到跑步带来的健康和乐趣。十九大报告中,国家提出一带一的发展战略,通过这条线把中国的汇集到沿岸甚至更广的地区。

  十九大提出达到五通,我们希望马拉松通过走出去跟一些国家联合、交流、沟通,在一带一沿线铺开,通过马拉松这条纽带,达到相通、文化交流的目的。

  目前虽然说我们的马拉松赛事呈现井喷式发展,但在一些一二线城市,赛事很多,却依然一票难求。对跑步赛事、对健康生活需求的发展还是比我们赛事的发展速度要快。因此我们也要“不忘初心,牢记”,进一步拓展规范性的、因地制宜的、健康的赛事,增加赛事的普及、组织的数量,尽最大努力满足对跑步、对健康的需求。

  从供给侧来说,今年我们还立足提高赛事的综合效率,包括赛事的产业开发。我们牵头做了一些以马拉松为主题的体育小镇,在上海崇明试点,逐步扩大,不仅使比赛丰富起来,还要把平时的训练也纳入进来。

  同时我们还计划在全国室内健身房开展室内马拉松,全国几百个连锁店同时在跑步机上开展马拉松比赛,在健身房里照样可以开展马拉松运动,进行马拉松比赛。

  通过马拉松运动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服装、装备、品牌赞助比赛等,通过对赛事的投入,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同时还带动了马拉松相关衍生性产品的供给,包括补给、计时计速的手表、可穿戴智能装备、对身体的各种检测产品、计时厂商等。

  《中国马拉松.领跑者》:接下来我们将如何引导赛事的组织方和参与者都能更好地融入到马拉松运动当中来?

  水涛:我们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继续提升赛事服务的品质和质量,对赛事进一步规范化进行管理和引导,对从业人员加强专业性的培训。

  对赛事运营者的培训,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经过培训了解了赛事的组织规范、组织程序、组织标准。培训了供给侧提供的赛事产品的品质。这常重要的。

  训练上,如何合理、科学的训练很重要,因此我们开展了训练的培训。对运动中的安排,技术动作,跑马拉松的规律,极点出现时如何调整,如何加强健康安全的跑步意识等进行培训。

  我们还出了两本指南。今年我们经过粗略统计,全国800人以上规模各类跑步赛事数量约在千场以上,而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赛事是260多场,大量赛事散落在社会,只要规范,一样能够提供老百姓参赛训练健康的服务平台。但是对于这些散落在社会上的赛事如何引导?我们出台了《马拉松办赛指南》,内容包括赛道如何选择、起终点及沿途的设置、如何安全、健康、符合标准地组织赛事,以指南的形式进行引导规范。

  另外一本是《马拉松参赛指南》,包括了训练和比赛所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来引导业余跑者科学训练、科学参赛。

  《中国马拉松.领跑者》:目前还有一些人对于马拉松比赛、甚至跑步运动有一些不理解,我们有什么方法能够使马拉松文化和能够更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

  水涛:前些天我去希腊参加会议,按会议安排体验了一次雅典马拉松,在马拉松运动的发源地,人们对于马拉松这项运动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让我很有感触。

  雅典马拉松,既有经典线的全程马拉松,从马拉松镇跑到雅典市中心的大理石体育场;还有从市政广场出发、最后也跑到大理石体育场的5公里、10公里比赛。5万人规模的比赛中,有2万人跑全程,剩下3万人都是跑5公里和10公里的。上午9点开始分段出发,大概分为6个组。马拉松从早上9点出发,到晚上5点关门,下午2点又有一个5公里出发,这个城市一整天都在跑步,赛事管理上跟我们不太一样,雅典的赛事基本上没有隔离,只有在重要段,硬隔离和软隔离相间,在跑步当中,只要不参赛者,老百姓可以穿行赛道,对城市没有太大影响,的生活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大。跑者的素质也很高,并不过多计较。

  我们说供给侧,除了赛事、运动场所、运动装备的供给,更多还有马拉松在中国目前发展到这个阶段,参赛者的观念、礼仪,办赛者的,我想我们有必要去引导了。不应该是为了搞比赛而搞比赛,整个城市过于去强调仪式化,其实跑者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仪式越简单、越简洁越好,赛事组织者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把赛事做好,做到符合标准。

  我也参加跑步比赛,我特别能够体会跑者的参赛心情,身体都做好比赛准备了,赛会非要搞半个小时、十分钟的仪式,跑者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里,国外很多比赛就是围绕跑步,比赛时就是比赛,其他的活动可以在赛前一晚或者赛后,出发前,仪式一定要简化。

  第二,从办赛的上来说要节俭办赛。雅典马拉松比赛前一天,有个圣火点燃仪式。到了比赛时直接就发枪跑步,没有任何仪式。终点附近有些充气彩门,花钱不多,文化气息很浓。沿途很少的志愿者就能烘托氛。我们现在一些比赛,各个部门也很重视,但是力气花得很大,效果却并不令跑者满意,有的地方搞人海战术,但是气氛却并没有烘托出来。我们应该把马拉松运动原始的文化和文化到赛事、到跑步者当中。

  讲到跑步的礼仪,跑者的最大享受是跑步,过去跑友比赛之后对赛道的吐槽、对补给的吐槽,这些都不是跑步的灵魂。

  水涛:未来我们的赛事在设计上要更加突出地域文化,办有文化内涵的系列赛事。结九大,展示生态、展示一带一、展示健康中国、奔跑中国、惠民利民,投入精力进行设计和引导。我们鼓励更加接地气的、方便、简单易行的、能够开展调动起参与的赛事。

  结合“我要上奥运”,为业余选手提供更多更大的平台;争取涌现出上百个核心跑团、荣誉跑者;树立10家品牌运营公司;10家大的品牌厂商。我们计划四年之后每年认证赛事能够达到400场,社会上的比赛(800人以上规模)达到2000场,参与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计划吸引国外的参赛者,每年能够达到上万人次。

  赛事安全简单易行,广泛参与,真正体会到马拉松运动的健康和乐趣,是我们共同的希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