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工程师的健康中国梦
“梅花香自苦寒来,研发创新就是自己的职业,无愧于初心。”——李双双,一位坚守在医疗设备研发一线的普通研发工程师,自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医疗)做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工作,这一扎根就是十年,并且将这段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一个课题的专项研究。研发工作是寂寞清苦的,十年间只专注做一件事,个中辛苦不足为外也,但守得住匠心、攻坚克难,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成就,更重要的是提升医疗水平、人类健康。
1月8日上午,中央、国务院在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李克强、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代表颁。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了大会。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郑海荣研究员与迈瑞医疗主任工程师李双双领衔的超声团队,共同研发完成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得到了国家领导人亲自授予的状。
据了解,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本届的获中,有许多致力于改善民生、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先进医疗装备表现尤为突出。迈瑞医疗与深圳先进院研究员郑海荣领导的科研团队,通过深入合作、联合攻关,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体系,并与深圳市人民医院联合进行大量的临床测试,历经长达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研发出这项在医疗影像设备行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该体系利用超声波力学效应实现对人体组织生物力学参数的无创定量测量,是超声影像技术的重大革新,能为肝硬化和乳腺癌等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关键依据,对创制高端医疗设备和提高我国疾病防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一个自主创新的民族品牌,迈瑞始终以创新技术带动学术发展,大力投入自主技术研发,助力国家“大健康战略”应对医疗挑战,已在多个领域参与了行业标准的制定。2017年迈瑞借助该项目,联合国内17家知名三甲医院,开展了业内唯一的双模态弹性多中心的研究,输出了首套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弹性诊断标准。
1月12日,迈瑞医疗举办了“首届迈瑞科学技术颁典礼”,特此表彰在此次荣获国家级二等的项目中,具有卓越贡献的迈瑞“剪切波弹性成像”李双双研发团队。
在表彰活动上,董事长李西廷意味深长地向研发人员讲述了“我们怎么看待科学技术?”的重大命题。李西廷表示,首先,我们的研发人员要有自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国家和民族的之本,你们是社会中的佼佼者,是国家的栋梁。做科学家、工程师或医学家更是大家心目中欣羡的职业。研发人员一定要正确地看待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我们要在公司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提倡大家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为我们公司多做贡献。尤其是年轻的工程师们,一定要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研究与开发团队”项目负责人李双双分享了团队十年攻克技术,并最终实现产品化与临床验证的不凡历程。
总结这十年历程,李双双说:“宝剑锋从磨砺出,弹性技术这柄剑,我们线年。回首弹性攻关的这些年,有汗水,也有泪水,日子有咸也有淡。技术攻关常孤独的,尤其是前期4-5年的预研阶段。”
但平台和团队的力量让项目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李双双说:“迈瑞是一个非常棒的平台,肯给年轻人机会。只要有潜质、够努力,总能等到一个实现价值的时机。正是我们团队之间的积极配合,主动创新,才让我们的产品化之得以稳步前进。
据李双双介绍,目前国际上也有不少医械品牌在推动这门技术,而迈瑞团队的优势就在于,真正在临床应用上跨出了一大步,把剪切波弹性成像这门技术落实到临床应用。在早期诊断重大疾病,比如乳腺癌和肝硬化,更精准和简易化。人们常说研发工作犹如十年磨一剑,但在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的研究又有极大的不同:古人磨剑是磨好了再上战场,犹如闭门造车,做好了再实战的验证。但这不是医疗技术研发的正确方法,诊断技术的产品化,决不能仅仅在办公室里磨数据或者磨算法,而要真正解决临床问题,走到临床“战场”中锻造、验证,结合专家智慧来优化自己的“武器”。项目后期,迈瑞团队和国内许多大型三甲医院合作了2年,比如上海瑞金医院,收集了数千份来自全国的病例,让专家去分析,去制定弹性的数据范围,从而让更多的医生根据这个范围去诊断。
以上海瑞金医院为首的双模态弹性多中心研究,于2017年输出了首套适合中国人群的弹性诊断标准
据了解,医疗设备的研发是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工作,研发人员常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实验室里,扎根在医院临床一线,进行重复又枯燥的实验,过去,由于条件艰苦、资源有限,研发人员常常会输给时间和,在遇到瓶颈时就轻易放弃了,这也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水平普遍落后于国际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但是近几年,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医疗器械行业正在涌现出一大批像李双双这样的青年工程师,他们用不懈的,努力推动全行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最难的,是主动思考去创造可能;最难的,是不懈沟通团队智慧;最难的,是跨多一步。十年,虽暂告一段落,但是对于中国医疗科技的创新而言,跨了十年的这一步,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