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化生活  健康

“70年70城联读”:以阅读放大城市文化特征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最近,由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主办的“70年70城联读”总结暨第六届全国读书会大会在北京举行,这场5月30日在重庆启动,于11月10日在香港收官的大型阅读活动前后历时6个月,有242个阅读组织参与,在72座城市举办了167场联读活动。

参会人员会场合影。

“70年70城联读”活动全名为“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城联读活动”,该活动由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主办,以“阅读点亮城市之光”的主题,以城市为坐标,以阅读为核心,在六个月的时间内通过160余场活动践行着“可见——让阅读成为公众参与的公开活动,让阅读成为全社会可以看见的一种行为”,“联接——让阅读成为城市人际的联接方式,让阅读成为城市之间的联接纽带”,“象征——让阅读成为城市文化的符号,让阅读成为新时代文明的象征”,“放大——彼此放大各自城市的文化特性,共同放大全民阅读的社会影响”的目标。

湖北武汉光谷读书会特别举办两场阅读分享活动。

“70年70城联读”活动走过的城市既有北上广深这样超大型的国际化城市和其他标识性的中型省会城市,也有延寿、临澧、元阳这样的地方小城,既有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的威海、嘉兴、金华,亦有红色记忆深厚的大庆、攀枝花、酒泉、遵义、百色、徐州等共和国的标签城市。各个城市举办的阅读活动也各具特色。

在“70年70城联读”活动的大主题背景下,各地阅读组织策划了各具特色的联读活动,既有与阅读文化或青少年成长、成人智识更新升级有关,也有与在地历史渊源文化有关,其中尤与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有关的主题阅读和个性化图书的深度阅读最为普遍。例如安徽宿州读书会与书友们特别举办了《查令十字街84号》共读分享会,山东临沂浅知读书会、上海U读书会、辽宁丹东悦享读友会、江苏淮安目耕缘读书会等阅读组织通过共读、精读在地地域文化的相关书籍,探寻当地的历史文化。

上海U读书会活动

中山市囤粮计划读书社是“70年70城联读”启动后第一家响应的活动机构,其线下活动邀请不同年代,不同行业的人共同参与,并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

而作为收官城市的香港,汇聚300余名师生、家长和作家以阅读接力的方式寻根历史。

除了首尾活动主办地外,不同城市也依据自身特点开展阅读活动。太原广播电视台音乐频率聚焦老人与儿童,以“小手拉大手”串联两代主体;依托红色基因与地理位置,延安木兰联合陕西、山西两地作家以女性教育为话题,传承木兰精神;江苏常州的小乔亲子则专注亲子阅读,为妈妈和孩子创造一段没有成绩压力的阅读时光。

除了主题创新以外,各地的联读活动的形式也各具特色,既有主题讲座、读书分享、阅读沙龙、诵读吟唱经典等活动形式,也有主题书展+艺术展+文创展示+阅读分享+诵读这样的组合呈现,例如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打造了每年一度的“北京之夜”主题活动;还有专注于深度解读与阅读有关的教育理念,如江苏常州秋白书苑与当地政府机构联合举办了 “人”字开笔礼,以大型的户外活动形式,500名小学童着统一的“70年70城联读”文化衫,举行开笔仪式。

江苏常州秋白书苑“‘人’字开笔,诵读少年最强音”活动。

随着“全民阅读”理念的推广,出现了一些覆盖全国不同城市区域的大型阅读组织,例如“书香三八”全国读书活动组委会以企业女性阅读为主体,在不同城市联合在地机构举办了多场联读活动;浙江杭州“凤翮筑梦”则在同一天同一时刻联动旗下全国十三个城市的阅读组织举办读书活动;安徽“牧心文化”将其在合肥运营的多个阅读空间联合起来举办活动,渗透至城市的一个个角落。

当天的总结大会也延续着读书与分享的主题,活动中,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以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讲述了“阅读的春风”所产生的润物无声的力量。

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散入春风满洛城》。

蒙曼讲解说,“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一个“暗”字象征着阅读本身的穿透力。阅读和当年李白听到笛声一样,在听闻笛声之前,他从未预想过这样一支曲子会随风而来,勾起满心好奇。“阅读就像听音乐一样,当你没听到的时候,其实不见得觉得它那么重要;一旦听到第一个音符,或是翻开第一页书,就停不下来了。”蒙曼说。

“散入春风满洛城”说的是人与阅读的关系。常常可以通过一句诗穿越时空的长河去感知一座城。蒙曼认为这首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洛阳,暗夜中有人吹笛显其文艺,春风满城想是风光旖旎,闻笛思故乡可见当时的洛阳是座汇集各路人马的“移民城市”。短短四行就勾勒出一个别样的洛阳。

“此夜曲中闻折柳”代表阅读的力量。诗中的“折柳”是一支名为“折杨柳”的曲子。李白闻此曲,心就飘出洛阳,越过巴山蜀水飞往家乡了。在蒙曼看来,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一个现实定位,也难免生活中的支离破碎,但就如春夜闻此曲一样,阅读可以让人跳出空间,走出心灵的围城。

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讲的是精神家园的重要性。“如果买房决定了我们的地理定位,那么读书赋予的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它不容易更换,更使人心安。”蒙曼说。

阅读的基础在于一个个不朽的文字。英国哲学家波普曾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假如地球上人类的物质文明遭到毁灭,但是图书还在,那么人类文明成果很快就会恢复;如果连图书也不在了,那么人类文明成果的恢复将是漫漫长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建臣分享了他感知到的文字的力量。在李建臣看来,春秋鲁国大夫叔孙豹关于“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一说中,“德”的标准因时而变,“功”的成果得失无常,而且这两者都需要通过文字记载和传承。所以真正能够不朽的只有“立言”,立凝结智慧与良知、洞察本质与规律、悯恤生命与人性、崇弘光明与尊严之言。

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建臣《文字的力量》。

回顾东西方历史,常常会发现有些事件的发生之巧合匪夷所思。李建臣以公元前259年发生在东西方的两件转折性事件为例,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建成与秦始皇的出生发生在同一年。前者断断续续存在了800余年,成为人类文明传播史的丰碑;而后者却开焚书坑儒的先例。幸有一位名叫伏生的知识分子,爱书心切,藏部分于墙壁夹层,但也在时光的腐蚀中难以辨认。

在李建臣看来,本世纪伊始人类迈向了数字文明的时代,小小寰球浸没于信息海洋,一个信息一秒钟可以绕地球七圈半,在亿万人脑海中同时擦出火花。思想的力量被无限放大,面向未来,历史前进的方向必是告别愚昧而通往文明的。

离开校园后的读书更多时候是自发自主的选择,它构成了终身学习的一环。得到App和逻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在现场分享了关于“终身学习”的理解,脱不花认为第一个挑战是怎么自定义目标,这就需要以人为通道,通过身边榜样的激励与示范引领带动更多人;第二个挑战是如何高效构建知识体系,而这个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不再存有技术难题;第三个挑战是如何形成一个反馈和优化的机制。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而依赖于人本身。只有群体的互助,以教为学,每个人的所思所想才能得到反馈,这样的反馈进而帮助每一个人自我优化和自我精进,终身学习的闭环才得以形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