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103天:在家上课的高考生和高考班老师
本文由“格致计划”top榜收录,来源:湃客工坊,图文:雒少龙(编辑 | 王迪)
(原标题:疫情中的高考生:在焦虑中给生活重新上好发条)
高雪出生在2002年的北京,不到1岁时,“非典”爆发,许多人的人生在这个节点彻底改变。而17年后,当新冠肺炎波及全国,高雪也走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节点。作为北京实行“新高考”的第一届考生之一,疫情带来的接二连三的变化让她顿失阵脚。
一
读武汉大学是高雪的愿望。爸爸是武大的校友,常和她讲,武汉是很美也很热闹的城市,她期待自己也能临江登楼,看珞珈的樱花,走走老爸曾经走过的校园小路。她拉得一手好二胡,武大高水平艺术团招生考试开始报名时,她还没想好要不要报特长生,因此错过了考试,这份遗憾一直记挂在心里。
1月,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晚上,爸爸刷着手机说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话题像餐桌上没吃完的剩菜,没人关注。期末考试后,高雪成绩并不理想,“出成绩那天开了一次家庭会议,父母好像比我还着急。”寒假也不愉快,每天要完成作业,然后发到班级群里。放假第一天,她还迟交了当天的作业,被老师在群里点名了。
为了给自己打气,高雪强迫自己从放假第一天开始晨跑。到了21号,她注意到小区里开始有人戴上了口罩,那天,高雪跑了不到一圈就回家了,心里有点慌。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她还在晨跑,只不过戴了口罩。“好不容易开始一个计划,还不想就这样中止,应该不会有危险。”当天,班主任开始在群里统计近期离京和接触过湖北人的同学,并要求所有同学每天汇报体温,尽量减少出门。她意识到,自己只得终止跑步计划了。26日,她从微博中看到,北京市大中小学延期开学,“其实前几天父母就跟我说了我们可能会推迟,让我做好准备。那会儿我还不信,结果打脸了。”
班级群里的防疫提示 一高三学生手机截图
一时间同学们在社交平台上议论纷纷,高雪知道在备考关键时期应该避免过多地使用社交媒体,可那几天,她仍不停刷手机,忍不住参与讨论。
由于高考,高雪第一次没回河南老家过年。爸爸本来打算回老家,结果在大年二十九,家里老人突然打电话,说小区里回来几个湖北大学生,不要回去了。爸爸行李都收拾好了,但还是放弃了离京的打算。电话拜年时,高雪听亲戚们说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如临大敌,校区、村子门口都设了登记测温处,有些路都被挖断了。
大年三十,没有热闹的团圆饭,没有的长辈的压岁钱,也没有一起谈心的伙伴,她虽然早有预期,但仍有一种失落感。她草草吃过饭,看了会儿春晚就睡觉了。
二
2020年是北京新高考落地之年,是实行高考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体现在高考不再分文理,而是采用“六选三”的选科制,并且依照“赋分制”的原则进行排名,学生的志愿填报也会发生新的变化,此外高考时长从2天改为4天。因此,北京市原定于2月底进行一场全市范围内的全要素、全过程模拟考试,对出题者、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试验和参考意义,更别提对高三生了。
所以当高雪1月底看到“北京高三统考或将营造不见面环境”的消息时,仍感觉有点“不靠谱”,直到2月3日这个消息“被官方实锤”。据中青网报道,北京市教委副书记刘宇辉宣布,新高考全要素模拟考设双方案。如果开学后时间允许,还是要组织一次全要素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流程;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则替换模拟方式,让学生在家答卷,网上传给老师阅卷。
朋友圈里,不少同学发文说这届高三是“最惨的一届”,有高三生在微博上评论,“我太难了,生于非典,考于肺炎。逢上高考改革,不能复读;听说高考推迟,寒假延长,补课计划乱掉;上网课,写文档作业……”高雪刷着这些评论,不知道该说什么,压抑无处宣泄,又有一丝“荒诞感”弥漫在心中。
高雪对于“非典”的认知来自于妈妈的讲述。妈妈说,当时爸爸在外地出差回不来,同一栋楼里出现一例患者,结果整栋楼都被封了。“她一个人带我很苦,那时她经常哭。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她不愿意说太多。”
2月1日,班主任在班级群里意味深长地转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非典那年我高三,17年后,疫情重来时,我成了一名高三老师》。“这篇文章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作者所在的学校长期停课,二是那年高考试题并不简单。”高雪说。
三
高雪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区级重点中学,原计划在2月5日开学复课,1月29日,班主任通知说补课要以“直播”的方式在线上进行。想到平时在课堂上严肃庄重的老师即将像“网红”一样出现在直播窗口里,她“有些想笑”,而她所在班级的数学老师李汇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班级群里老师布置复习计划 一高三学生手机截图
李汇接到“学校拟让高三老师进行线上直播授课”的通知时,正在河北老家过年。她此前从来也没看过直播,连电脑也不经常用,所以有些不知所措。
李汇原本打算2月3日回京,可是到老家不久就收到了学校要求离京老师在2月1日前返京,并在家自行隔离14天的通知。随着疫情形势愈发严峻,她担心自己“被封在京外”不能及时回来上课,1月28号就匆匆回到了北京,“高三这个节骨眼不能有一点马虎”。
很多社区都贴上了“通告”,架起了栏杆,并实行进出登记制度 雒少龙 摄
2月初,“设备到了”。李汇打开包装,是一个电子手写板。怀着“忐忑”的心情,她把手写板接入到电脑上,打开之前下载的软件,阅读着群里的“操作指南”,想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把板书写好”。不只是如何用手写板,如何上传课件、如何与学生连麦、如何切换到互动区、如何拍照上传,都是她要面临的问题。她好像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学生时代,小心翼翼地学习如何讲好一节数学课。“现在岁数大点儿,真的不熟悉用电脑,一遍一遍地问人家。学校还安排电教老师帮我们解答问题。以这种方式上课真的是第一次,却没想到是在这样一个时期。”
教师平台操作指南 李汇截图
李汇的课在上午10:10到12:10,从5号开始每隔一天上一次。由于课堂时间和饭点重合,只能由不经常下厨的丈夫来做午饭,她笑着说:“我吃什么都行,就是儿子得受点罪”。4号晚上,她“睡得很不踏实”,甚至梦到了自己在直播讲课时“遇到技术问题无法解决”。5号早上,她九点就坐到电脑前上传课件,调试手写板,丈夫的一句“办法总比困难多”让她放松不少。
第一节下课后,她赶快到老师群里听那些刚上完课的老师分享经验和感受,有的老师吐槽手写板不好用,有的老师说自己不敢把摄像头打开,“怕吓着学生”。上课前,李汇临时决定,自己也试试不打开摄像头。上课前,听说妈妈要“直播”,儿子自觉关上了激战正酣的电脑游戏,把家里的网留给她用。李汇深呼一口气,告诉自己这节课一定能上好。
教室群里的老师们对新技术议论纷纷 李老师手机截图
上课了,李汇看着同学们的一个个头像在签到处出现,又有一点紧张。刚开始,她觉得仿佛在自言自语,看不到学生的脸也听不到学生的声音,让她很不适应。她忽然想起自己可以选择同学连麦对话,于是随机点了一个同学,这个同学却连问题都没听清。
高雪很理解这个同学,她刚刚也走神了。她发现即使对于自己这样认真听讲的学生来说,由于看不到老师、网络不稳定以及“讲课节奏比正常慢”,也不容易时刻保持专注,有时候觉得已经会了没必要听了。
上“直播”英语课时的电脑页面 高雪供图
让李汇欣慰的是,这次“连麦”以后,班级活跃了不少。有些同学主动提问,积极在评论区回应的同学也更多了。她渐入佳境,逐渐找回了在讲台上的感觉。
李老师正在“直播”授课 李老师供图
下课后,李汇深深呼出一口气,虽然效率比不上学校的课堂,但是至少带着同学们复习了好几个知识点,比想象中好。
李汇觉得这个年过得非常郁闷。“对学生来说,12年来的学习可能最关键的就是最后这半年如果松懈下来就完了。”对于肺炎疫情,她相信能够比较快的遏制住,但也要做好准备,迎接比较坏的情况。
四
2月5日下午四点,高雪上完了第一天的课,开始写作业。其中有一项作业吸引了她的注意:出一道有关此次肺炎疫情的时事政治题,并且自拟出标准答案。为了了解时事,高雪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新闻节目,然而近来关于疫情的报道和文章应接不暇,让她第一次因为素材过于丰富而感到有点头绪纷杂、无从下手。仔细思考后,她梳理出一道“看起来还像样”的时事政治题。
高雪出的政治时事题和自拟的标准答案 高雪供图
高雪察觉到,类似这种政治时事题,这次疫情可能给多个学科的高考试卷提供新的素材和内容。“生物老师说开学以后会专门讲新型冠状病毒的构造和机制,语文老师也说让我们多积累一些和疫情有关的素材和主题。”
高雪使用的作文学习软件上关于疫情主题的推送 高雪手机截图
高雪除了选修政治,还选了生物和化学,她觉得这对于学医还是很有优势的。她从小想学医,后来觉得学新闻也不错。对于妈妈调侃她“笨手笨脚”“把剪刀落在里面”的话她不以为然,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心向崇高”的人,而且这次疫情,让她第一次对医者对于整个社会的责任与使命进行了“深沉的思考”。
五
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投到枕头上,高雪醒了,眼圈依然有点红肿。手机里软件弹出几个字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