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点资本于光东:领投高思后互联网圈老兵怎样拆解“教育乘互联网”?
出身互联网圈的于光东向来只看产品不看趋势。所谓不看趋势,指的是不看时下所谓最热的趋势,“AI时代到来了”、“O2O模式非常好”,资本就应该竞相追逐吗?并非如此。“
”于光东,360公司终身顾问,自2006年进入360后,一披襟斩棘负责360多条业务线、搜索、手机助手、手机卫士、无线浏览器、影视和电商等产品。作为一名互联网老兵从大公司跳出来做投资,于光东重新开始了新的创业征途。
2017年9月20日,沸点资本涉足教育领域的“首秀”——高思教育公之于众。高思教育宣布完成5.5亿元人民币融资,由沸点资本和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领投,创新工场、中金公司、正心谷创新资本等参与跟投。于光东向鲸媒体透露,以后会继续投资教育领域的公司。
在投资方面,他强调亲力亲为,全程hands on,全程自己干,亲力亲为很重要。“
。”他点了根烟,吐了口气说:“我比较喜欢‘疯’一点的CEO,所谓‘疯’一点的CEO就是敢想、敢干、有、有执行力。”他还称,“如果高思的CEO跟我说他不想超过新东方,不想超过学而思,如果他一点想法都没有,那我就觉得他不值得投资。”
从互联网涉足教育领域,互联网老兵出身的于光东怎样看待教育领域投资?为什么会对高思教育产生投资“沸点”?在他看来,什么样的公司才能够称之为独角兽级的互联网教育公司?
教育是一个传统的行业,但“互联网+教育”,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实际上,到今天为止,所有的教育都是对互联网的应用。我们把现在的教育分成两种,一种是线下教育公司,另一种是线上互联网教育公司。但从本质上来看,无论是“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化,在我们眼中,未来一定会进入“教育乘互联网”的时代。
现在的“教育+互联网”就是一个体系化的、非常有意思的领域,对于创业者而言,谁能够把产生兴趣变为服务,制定一系列流程,做出体系化的服务。通过互联网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课程的标准化,并在这个过程中让用户对老师的依赖越来越低,让用户粘性越来越高,把教育做成游戏一样的任务体系,谁最终就将成为最成功的教育公司。毕竟,教育不是一个场景化的东西,而是一件持续的、伴随终生的事情。
现在我们非常看好那些将线下教育做成品牌的公司。因为,教育领域内的公司本来就很分散,而能够将线下教育做成品牌,或形成自身体系的公司,一旦乘上互联网的东风,必然会有一个指数型的爆发式增长。这也正是构成独角兽公司的充分条件。现在的教育市场非常的零散,新东方和好未来加在一起不超过5%的市场份额。所以,在教育这个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
之前的公立学校与课外产生割裂的原因在于时间,学生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才进入班。老师不同、教材不同、进度不同,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间断的状态。由于互联网的存在,让这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我相信所有的课件、作业与考试,未来都会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慢慢交融,形成一体。公立学校的作业体系、师生的沟通体系完全可以与课外在线上达成一致,让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再间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现在所谓的互联网在线教育,在我看来,不过是处于初级阶段。如今所谓独角兽级的互联网教育公司,存在一定估值过高的问题,但是恰恰因为高估值,人们蜂拥而入,显得在线教育发展蓬勃。而线下教育由于商业模式固定,收入稳定,反而没什么吸引力。但是,在我看来,教育和互联网的真正爆发点应当源于“教育乘互联网”,两手组合在一起,这才叫真正的互联网教育公司。我认为,未来所有的教育公司都会成为互联网教育公司,这是不容置疑的,只不过有的人是从线下走到线上,有的人是从线上走到线下而已。
(鲸媒体注:沸点资本成立于2016年3月,由360公司终身顾问于光东、原高原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涂鸿川和合伙人姚亚平共同创办。沸点资本管理着4支基金,近20亿人民币资金规模,主要关注TMT、文化娱乐、体育、影视、安全、教育等领域的新兴创业项目。)
其实我们在做沸点之前,就确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希望能同一些“产业乘互联网”的项目一起合作,包括教育、新零售、医疗等等。创业者在传统领域做得很好,经由沸点资本助力,通过互联网,让他们实现指数型的增长。指数型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含义是用户粘性与用户连接的指数型;第二层含义是公司PE的指数型。
第一层次是以年龄段为划分的赛道,K6(注K6为小学)之前,K12之后,这两端是我们特别关注的方向。K6之前我们会看重学前教育,包括编程、艺术等;K12之后,我们会投一些偏技术的教育平台、职业教育等。
第二层次是基于内容本身的赛道,现在的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未来的人除了关注技能方面的教育之外,他们还希望能够在素质领域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是我们现在这一代80后家长和未来90后家长越来越关心的。所以在教育内容上我们会偏向素质教育的投资,例如编程教育、STEAM教育等。
第三层次是碎片化的知识付费,比如碎片化的知识付费、碎片化的口语、碎片化的天文、地理、音乐等教育。从用户的接触角度来说,并非结果导向,而是知识填充型的(消遣)。
例如我举一个特简单的例子,我们今天看学技术的人,他为什么要学技术,在学技术的平台上他有很多潜在的工作机会,这就是他碎片化学习的结果。
比如黑马学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交易服务型碎片化的教育平台,他们(用户)在这个平台上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投资,先是学习投资,继而吸引付费。这种教育模型其实就是“知识付费+后续资源”,它既不是一个传统的教育公司,也不是一个传统的互联网社区公司,它其实就是一个交易服务型的教育公司。
素质教育吧,做了十几年的话剧社,育的角度剖析就是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所以我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有的,除了素质和艺术教育,我们比较偏重STEAM教育和K12教育,我们希望可以结合自身在互联网上的经验帮助这些企业成长。
首先,创业者做的这件事情满足的是用户实际拥有但不知该如何形容的需求;其次,产品能够一下用户的痛点,让用户轻而易举地接受;最后一点,也是我比较重视的,我比较喜欢“疯”一点的CEO,所谓“疯”一点的CEO就是敢想、敢干、有、有执行力。一个好的CEO或者一个特别伟大的公司基本上都有“”特质,所谓“”,就是想别人所不敢想的,做别人所不敢做的。
以高思为例,如果高思的CEO跟我说他不想超过新东方,不想超过学而思,如果他一点想法都没有,那我就觉得他不值得投资。
如果你深入去了解高思,高思的模式大概有两方面比较重要的元素:第一,高思教育具备从招生获客到后续服务再到最终教育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对于高思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第二,高思教育CEO敢于在互联网教育方面投入,他所采取的模式,将机构自身的教研体系全盘向外输出,不仅仅是教材、教案、教学体系,还有人力资源管理、学校管理、招生管理等等,这里面也包括双师课堂、一对一直播等产品体系。
(鲸媒体注:商业模式上,苹果模式指的是iOS操作系统与硬件均是封闭状态;模式则是android操作系统和硬件均全线。)
高思目前主要是向外地输出。高思教育在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口碑的制高点,建立大家对它的认知。高思这套向外地输出的平台叫“爱学习”,“爱学习”这套平台就是给所有学生制作系统的底层。因为有第一点,所以它才敢做第二点。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他才能把这个蛋糕做得那么大。另外,高思今年预计在互联网平台方面的利润,能达到总利润的1/3。在我看来,预计明年或后年就能完全超过线下的业务。高思教育愿意把这些东西输出给大家,这一点,我与高思的CEO不谋而合,这让我产生沸点,今天中国的教育只看见了尖的教育,以为这已经很成熟了,但并非如此。实际上,中国二、三、四线市场还有很多的学校,他们都没有完整的教育体系,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不高的,但是,这些地方不需要教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高思的CEO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到教育公平,
于光东:首先,我们会针对高思的整个互联网逻辑架构,提出自己的,前提是我们的帮忙不添乱,因为沸点资本不替创业者做决定;其次,我们会帮高思推荐互联网人才资源、产品相关人才等;最后在资本方面,我们非常重视投后管理,我们的投后管理都是我们自己做,类似于工匠型的投资。
教育的价格体现了消费者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为什么高思要做B端输出,其实就是要降低校长的办学成本,降低学校运营成本,让更多的人去做教育。这件事就是一个基数问题,市场到底有多少容量,有多少人想去学习,而在我看来,这个市场非常大。问题中提到的价格降低,对于高思而言,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价格降低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学生进来,学生对拿高分或者产生学习能力这件事是有刚需的。像高思这样的企业,目的不仅仅是让你学习,而是让你产生学习能力。
为什么要打造教育体系,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建立需要一套类似于游戏任务这样的教育体系,场景化的让学习者去学习,这是第一个。
第一个我认为会流向的是“教育乘互联网”领域,类似于高思教育向B端输出的模式,未来也会有很多公司会往这个方向发展。他们不再说“我只是给我自己用”,不再是“让我自己变好,然后变成苹果”,而是采用模式。第二个是纯线上的互联网教育,例如外国人学汉语,未来还有很多与纯线上互联网模式相关的方向。
第三个是婴幼儿教育。在幼儿园方面,尤其对于学前教育,在我看来,应当会以文化、艺术等为主;另外我说一句,教育方面的投资,预计也会以文化、艺术学习为主。
其实我们看得更多的是产品。比如我让你学音乐,学完了之后给你录歌,帮你出专辑,那你会不会感兴趣呢?为什么你今天没学,是因为没有这样的产品呈现在你面前。
因为素质教育的教育体系跟K12的教育体系不一样。虽然今天素质教育遍地开花,但还是做不大。很多人都是刻舟求剑,站在一个固定的角度去看问题,但是我们经常讲,投资更看重的是,是否有产品去满足人们的内在需求。今天创业者应该做这样的产品,将人们没有被发掘的潜在需求发掘出来。我们今天要投的就是那些满足用户心中内在需求、但尚未在市面上出现的产品。
我认为教育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教育体系、师资、学生。首先我认为教育体系未来很有可能采用AI的方决,AI能够增强教育体系的效率,降低教育体系的成本。此外,AI还能做到对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进行评估,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的形式让每个学生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根据学生不同的教学进程,匹配不同的知识内容与测试。其次对于AI能不能代替老师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五年之内AI是很难代替老师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会涉及一些教育体系、PPT甚至笑话,再到筛选简历与管理服务,我认为AI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总的来说,
另外,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我对AI的理解是,你必须要有一些特别牛的人,对这个行业特别懂,他要给机器定一个先导规则,这个先导规则是否科学,决定于这个机器未来运转是否科学,所以今天没有这套体系的人去做AI是无从下手的。
以我目前的认知,商业模式的源动力是产生一个新的场景,但AI实际上是增强性,并没有创造一个新的场景。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增加了用户粘性,降低成本,改变我们的习惯,提高企业的效率。而AI没有改变用户的习惯,只是提高商家的生产效率,移动互联网和AI不同的一点,就在于前者改变了用户的习惯。
原本是看纸质书、看的,现在是看APP,但就广告植入而言,纸质书的广告植入较复杂,而且很多用户也没有随身携带纸质书的习惯,但是APP就不同了,随时随地都能浏览,这就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在用户浏览APP,停留的时间内插入广告,形成了一种新的渗透式商业模式。而目前的AI,却难以改变用户的习惯。
采访后记:于光东向鲸媒体透露,沸点资本每年的投资回报率有70%多,谈及原因,他表示有三大“秘诀”。
“首先要站在创业者的角度,跟创业者保持同频,你才能够看懂他,你才能知道他未来的梦想是什么。”
“对好的项目来说,投后是最关键的,而不是投了就完了,所以我们会花50%的时间在投后。”
“我们从来不看趋势。因为我们觉得一个伟大时代的来临是由一个伟大的产品产生的,而不是由一个趋势产生的。”他举例子说明,如果没有iPhone就没有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这个产品就没有这个时代,不是先有移动互联网时代才来的iPhone。“团队是否具备产品迭代能力和学习能力,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