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兰沟中心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创建工作
平泉市北部,冀、辽、蒙三省交界处,坐落着一个小山村。小山村因出产烧锅酒而得名“烧锅营子村”。
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里,一所始建于1953 年的普通农村小学——茅兰沟中心小学,亲历了基础教育发展的风风雨雨,以她质朴的教育情怀,点亮一方乡村的智慧与希望,抒写一方原野的诗意与童话。这里晨读暮省书香满园梦想发芽,这里春诵秋朗智慧拔节雏鹰振翅。
十里八沟的乡亲都知道这所学校,他们争先恐后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甚至把孩子从市里转学到这山旮旯里来。在农村生源严重流失的当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所小学历经65 年发展积淀,多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平泉文明校园、平泉语文学科教研校、承德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04——2015 年连续12 年被评为县级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13——2015 年连续3 年被评为平泉县教育督导评估先进单位,2015 年学校领导班子被评为平泉县教育局优秀领导班子,2017 年又完成承德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建设,坚定不移地探索具有特色的现代农村教育办学之,打造老百姓口的新优质学校。
塞外山里的春天来得晚,三月末,的大山泛起了似有若无的绿。记者一行驱车行走在蜿蜒的山上,颠簸起一灰尘。行驶了两个多小时,翻过了一座座山岭,穿过了一个个小村庄,我们来到了平泉市茅兰沟满族蒙古族乡烧锅营子村。
村子最北边的建筑就是茅兰沟中心小学。这是一座崭新的校园——学校于2009 年在此选址新建,2013 年9 月入驻。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操场、松软整齐的自种园地,还有各种功能的教室……一走来,遇见的孩子均自觉原地立正,向记者一行人90 度鞠躬:“老师好!”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校本,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我们始终‘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办学,以‘求实、创新、立志、成才’为校训,形成了‘文明、和谐、向上、活泼’的校风,‘敬业、爱生、善导、博学’的教风,和‘自主、勤奋、乐学、会学’的学风。”该校校长郑宪民说。
老师们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是、非、善、恶、美、丑”。学校健全校、年级组、班级管理网络,发挥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充分利用班队会、晨会、校园、宣传窗、手抄报等宣传阵地作用,学生从身边事、日常事、小事做起,从学会开始,引导学生做到“两个不”“三随手”“四节约”“五学会”“七不要”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要求,在学习中做到“三课、三姿、两看”。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我们希望,从日常生活的这些小事着手,让学生加强对不良行为的约束,逐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进而提高自主管理意识。”郑宪民说。
学校也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定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每星期根据班级学生日常表现,评比“流动红旗”,并根据“流动红旗”评比情况,每月评选出“纪律卫生先进班级”。这样,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班级集体的评优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监督下,更加自觉地遵守规范。
同时,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一方面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置身于茅兰沟中心小学的校园之中,看着整洁有序的校园和礼貌谦逊的孩子们,记者切实感受到该校养成教育的累累硕果。
“同学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图画本上,在名字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的正下方写上W,在名字的正前方写上E……”语文课上,于国利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哈哈大笑起来。在于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图画本上出现了一头可爱的小猪,而且这头猪还有和孩子们一样的名字。
于老师微笑着说:“我倒希望你们都变成可爱的小肥猪,你看猪把它的一生都贡献给人们,猪肉等能吃的部分成为我们的食物,骨头加工成了饲料,猪毛做成了刷子,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它的这种奉献的,是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是于国利创作的“快乐作文”课。“快乐作文”就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内容材料的一种习作形式,用游戏激发、促进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快乐作文”课只是该校践行新课程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茅兰沟中心小学积极建设“学习型”校园,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先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学校紧抓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为广大教师提供和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外出学习汇报制、学习共享制,并针对新分配教师、青年教师、教师、老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
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0 人,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市级教师1 人、教学能手2人、县级优秀园丁2 人。
这是一支爱科研肯吃苦有能力的教师队伍。在课改的大下,老师们将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形成课题,围绕课题开展专题教研、业务学习、听评课等活动。在集学习、研讨、实践为一体的校本教研参与过程中,老师们教学水平快速成长,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教研喜人。据统计,截至目前,该校承担的3 个市级课题已结题,另有两个课题也即将结题。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13 年,该校被平泉教体局命名为语文学科教研校,2015 年被平泉教体局评为平泉县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
课改效果好不好,靠学生的学习成绩说话。在平泉市小学毕业水平测试中,该校连续14 年均为甲级,总分优秀率达80%以上,及格率达90%以上。这并不容易,能够连续14 年成为甲级的,承德市只有4 所学校,而茅兰沟小学是唯一一个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乡村小学。
最近几年,茅兰沟中心小学总要接受从平泉市区和其他乡镇转入的孩子,这在农村生源流失严重的当下,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2018年读初二的王海新是茅兰沟中心小学的毕业生。2013 年,王海新在家长的安排下由茅兰沟中心小学转学到平泉市区某学校,2015年秋季带着二三十分的成绩又转回了茅兰沟中心小学,2016 年以全部学科优秀的优异成绩毕业。
六年级的陆涵过着“小候鸟”的生活,每周一坐校车到学校读书、住校,每周五再坐校车回到自己位于平泉市的家。
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据统计,该校仅四、五、六3 个年级就有18 个家住平泉市的“小候鸟”;6 个孩子曾跟外出打工的父母转学到城市学校,但读了一段时间书后又转了回来。
明亮的教室里,六年二班的于渤手执毛笔,熟练地在宣纸上写下“锲而不舍”四个欧体字大字,峻峭挺拔,刚劲有力。
在茅兰沟中心小学,会书法的孩子还有很多。该校将书法作为特色工作,通过书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性格、态度、气质等内在品质的提升,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树立“提笔即写字”的意识。“我们以‘写好字’促‘做’,以‘书品’促‘人品’,使‘书香’与育人、养德珠联璧合,真正把我校创建成具有书法教育特色的学校。”郑宪民说。
学校还实施“快乐大课间”活动,把学生的身体形体培养作为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研究和开发,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 小时。现在,该校推出的大摆臂走步、韵律操、自编操等活动项目自成特色,实现了“体育与艺术、科技与创新、趣味与竞技”的统一,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同时,该校以“综合实践”课为抓手,音、体、美为辅助,开展了篮球、乒乓球、象棋、笛子、书法、舞蹈等十多个兴趣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定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扬其特长,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以前总羡慕城市的孩子能报课外班,学习特长。现在好了,自从学校开设了各类兴趣小组,孩子想学什么学校都有,传统的、现代的,动手的、动脑的,安静的、活泼的,选择特别多。孩子在学校学得开心,我们这些大人也放心。”学生家长王力学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多彩的兴趣小组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还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受到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
茅兰沟中心小学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 小时。(记者李金宏、涛 通讯员冯玉友)